三维地籍调查中基础数据编码研究与设计文献综述
2020-05-26 20:27:31
文献综述
1.1三维地籍调查基础数据编码的研究意义
人们对于土地的传统认识是二维的,虽然土地的地表可能起伏不平,一宗土地的界址点高程并不一致,但在现行地籍管理中宗地被描述为二维的多边形。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土地资源的紧缺性越来越明显,立体化利用成为城市土地开发的基本趋势。2007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136条规定,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在土地的地表、地上或者地下分别设立,这从产权管理上进一步为土地的立体化利用提供了法律支撑。现实需求和法律规定产生的直接效果是土地空间垂直方向上利用的多元化,进而导致产权的多元化,即传统的同一宗土地在分层开发和利用中可能形成地下、地表、地上多个相互独立的产权体。显然,传统的基于二维多边形的地籍模型是无法描述这种更为精细化的三维地籍产权体的,建立三维地籍模型,描述三维地籍产权体并兼容二维地籍宗地,统一管理和登记不同维度的土地权属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各种地上、地下建筑等在各大城市应运而生。这些建筑物将人们对土地表面的利用扩展到对土地纵向空间的利用;与此同时,传统土地权利法规和地籍系统已经不能满足这种人们对三维空间的占有和使用,特别是当与同一土地表面相关的地上和地下的空间的归属权不同时,基于二维地表的传统的土地登记和地籍系统将无法清晰的界定土地的权利空间。近年来,许多国家已开始研究和建立三维地籍,而建立三维地籍的关键是如何在三维的层面上确定基本的登记单元[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就地理信息编码技术的发展而言,国外发展的比较早,美国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时便已经建成全国范围的统一地理信息编码的数据库一数据库[2],英国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建设成了全国性的地理信息编码数据库[3]。另外,国外对地理信息编码的研究分析较集中于地址的匹配方法和地址的匹配精度等方面的研究[4]。
自从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在题为”数字地球:21世纪理解我们行星的方式”的报告中提出”数字地球”的概念以来,作为数字地球技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数字城市”(Digital City)的建设热潮开始席卷中国。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于2009年开始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推广工作。3年来,国家测绘局已经分批在全国29个省(区、市)遴选了112个城市开展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5]。地理空间信息的科学分类和统一编码技术是实现地理空间信息一体化组织和共享的基础,地理空间信息的分类编码规则是地理信息共享的基础标准。随着地理空间信息技术的发展,多源信息的空间整合正在成为解决复杂区域问题的重要途径,为此,对地理空间信息的分类和编码规则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我国地理信息及其应用的需求,提出支持多源、多类型、多尺度地理空间信息空间整合的、统一的分类编码规则和方案,已经成为各级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发展和各领域地理空间信息共享的迫切要求。
1.3三维地籍调查基础数据编码的原则
三维数据编码是为了实现计算机管理,对管理对象用数字给予规则定义,以便于计算机的识别和管理,主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继承性(标准化):进行分类和编码时,最好继承现有的规则,如: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并进行吸收和利用。
唯一性:编码的唯一性决定了数据的唯一性。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在道路规划中的应用研究外文翻译资料
- 基于无人机高光谱遥感的水体浊度反演外文翻译资料
- 利用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市的景观格局指数评估土 地利用和土地覆被模式对热环境的影响外文翻译资料
- 低成本、高精度、单频GPS-BDS RTK定位外文翻译资料
- 数据缺口环境下基于自回归模型的GNSS/INS松耦合集成外文翻译资料
- Loam_livox:一种适用于小视场激光雷达的快速、鲁棒、高精度的激光雷达里程计和建图软件包外文翻译资料
- 基于对IMU与GNSS融合数据的质量评价实现在无人机映射条件下的地理配准外文翻译资料
- 色彩在回族建筑中的研究与应用外文翻译资料
- 3D激光扫描技术在古建筑测绘中的应用外文翻译资料
- 基于雷达测量I的钢筋混凝土桥梁纯输出模态识别外文翻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