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3号线监测方案设计与数据处理文献综述
2020-05-26 20:39:29
本课题主要研究地铁的监测方案设计以及得到的数据该如何处理,通过阅读相关文献,现将资料做如下总结:
1.引言
1.1 地铁3号线介绍
南京地铁3号线是南京地铁第二条开通的过江线路,于2015年4月1日正式运营。地铁三号线途径浦口区、鼓楼区、玄武区、秦淮区、雨花台区和江宁区,线路北起林杨站,下穿长江进入南京南站一路南下,进入东山副城,南至秣周东路站,串联起江北新区、主城和东山副城。线路全长44.87千米,其中地下线42.4千米,高架线2.4千米。
1.2 监测的原因及目的
我们主要讲的是地铁内的地面沉降监测。地面沉降是指在一定地表面积内所发生的地表面降低的现象。地面沉降是一种缓慢的地质灾害,具有累进和不可逆转的特性,它的影响将长期发生作用,尤其不均匀地面沉降危害性极大,可直接导致地上地下构建物及设施的垂直及水平方向的形变。南京是我国地面沉降最严重的城市之一,地面不均匀沉降导致的地铁隧道结构断裂、渗水,会降低隧道寿命。可以说保证南京市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营就是保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所以对轨道交通的长期沉降监测就显得尤其重要。通过长期的沉降监测,能够准确找出隧道沉降规律,预测变化速率、幅度、范围、及可能产生的危害,为各方决策和采取措施提供及时、准确、科学的监测资料,以确保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营。
2.沉降点埋设
监测目标为地铁3号线整条线路的沉降情况,所以地面上的水准点尽可能选在轨道路线附近机关、学校、公园内或其他易于寻找的地方,点位尽可能设于地基坚实稳定,安静僻静处,以利于标石的长期保存与观测。通过地铁车站水准点与地铁站台工作台进行联测,将地面控制测量的高程值传递到地下隧道,然后在车站的每个站台两侧都埋设一个站台水准点,作为隧道及高架上二等精密水准测量控制点。隧道测量路线沿着地铁隧道上、下行线的走向布设,相邻地铁站台工作点之间形成附合路线,在两站之间布设监测点和收敛点。以隧道管片的一环为单位,一环有1.2m,每个监测点之间间隔15环,每个收敛点之间间隔20环。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徕卡TM30测量机器人ATR性能分析开题报告
- 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在道路规划中的应用研究外文翻译资料
- 基于无人机高光谱遥感的水体浊度反演外文翻译资料
- 利用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市的景观格局指数评估土 地利用和土地覆被模式对热环境的影响外文翻译资料
- 低成本、高精度、单频GPS-BDS RTK定位外文翻译资料
- 数据缺口环境下基于自回归模型的GNSS/INS松耦合集成外文翻译资料
- Loam_livox:一种适用于小视场激光雷达的快速、鲁棒、高精度的激光雷达里程计和建图软件包外文翻译资料
- 基于对IMU与GNSS融合数据的质量评价实现在无人机映射条件下的地理配准外文翻译资料
- 色彩在回族建筑中的研究与应用外文翻译资料
- 3D激光扫描技术在古建筑测绘中的应用外文翻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