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开题报告 > 管理学类 > 工商管理 > 正文

基于学科交叉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研究开题报告

 2020-05-26 20:48:20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包含参考文献)

文 献 综 述

当前,国家从中央到地方实施各种政策,为跨专业的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利契机。在中央层面上,《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其中,《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特别提出,”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1]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复合型创新人才要一专多能、内外兼修。要基础知识扎实,实际运用能力强,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对复合型创新人才的要求,为各个高等院校针对学科交叉性的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指引方向。[1]

关于”基于学科交叉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机制研究”,目前国外和国内学者都做了大量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科交叉的相关研究

所谓交叉学科是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一学科基础上,由不同学科领域、部门和分支学科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彼此融合而形成的一类学科,有跨越单一学科性的独立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个性与共性、理论与方法、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并且交叉学科是20世纪科学发展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对增强科研活力、凝结学科方向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

从目前的文献资料来看,国外国内的学者针对学科交叉做过大量研究,并且国内外许多高等院校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综合能力,在招生、培养等各个阶段都重视学科交叉的培养。

卢建飞、吴太山等人在《基于交叉学科的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研究》指出,学科交叉具有跨学科性、创造性、交叉和实用性。认为院校跨学科试制专业有利于培养研究生的科学整体意识和从多学科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利于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并从国家、院校、师生三个角度提出加强交叉学科建设促进研究生创新培养的基本思路。[3]

郑宏珍、初佃珍通过分析学科交叉知识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提出了在我国工科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交叉学科课程体系的建设、交叉学科领域的研究、跨学科学术交流,有利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性。[4]

国内众多学者,通过对学科交叉的模式、特性、必要条件等各个方面的分析研究,强调与说明学科交叉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二.关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相关研究

创新能力是人类智力的高级表现,由构成智力的各种能力组成。学者们对创新能力的理解各不相同。但他们对创新能力内涵的阐述基本上科技划分为三种观点。创新能力是指运用知识和理论,在各个活动领域内提供新价值、新思考、新方法和新发现的能力;它是由创新意识和创新思想三部分组成的,关键是创新思想。[8]

关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不同观点

文献

主要观点

因素

姜丽玲[5]

知识储备、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个性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结构要素。

卢俊霞[6]

认为课程教学、研究实践、学位论文撰写、导师指导、和研究氛围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的关键要素。

Touger-Decker[7]

提出创新文化、创新方法和创新平台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外部可塑性因素。

方法

胡贤[8]

认为可以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和淘汰机制、重点提高导师知识素质和优化结构、重视研究生独立自主的研究和强化科研训练等路径,全方位的对研究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李刚[9]

强调完善研究生学位论文管理制度,从选题、开题、过程管理和学位论文评阅、答辩的每个阶段,引导其思维创新。

王芳官[10]

制定合理多元化的研究生考核制度,针对研究生的特点以及各学科研究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完善的人性化体系。

三、学科交叉研究生培养的相关研究

国外知名大学的研究生教育主要通过跨学科课程、跨学科学位、跨学科组织、跨学科研究生培养项目等四种模式为途径加强跨学科研究生培养。柳洲[11]等介绍了美、英、法三国的跨学科教育的发展现状;于嘉林[12]等指出,在英、美、日等国的知名大学,研究生教育非常注重学科交叉培养,并介绍了各国的主要做法;赵文华[13]等研究后发现,美国非常重视学科交叉研究生培养,并采取许多措施,科研领导机构开展广泛调研,在国家层面积极运用宏观政策导向,并在经费资助方面也向交叉学科倾斜,支持和注重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重视交叉学科科研、交叉学科发展和学科交叉人才培养,已经成为欧美等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趋势之一。

国内部分高校,如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开展了学科交叉研究生研究生培养的探索与实践。王则温[14]等人论述了浙江大学努力推进跨学科博士生培养,培养学科交叉和新兴学科的探索;裴旭[15]等介绍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依托大跨度、多学科交叉的科技平台(研究生创新中心),培养层次创新型人才的做法;贾川[16]介绍了北京大学”前沿学科交叉研究院”在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上的实践与探索。

从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文献中,很多研究者都关注大学学科交叉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与障碍,认为应该为其创造一个好的文化、组织与制度环境,但是对于国家宏观政策支持上的探讨较少,体现出当前学术界对学科交叉研究生培养缺乏一定的深度和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本文研究基于学科交叉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主要从学科交叉的特性与目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不足与障碍为切入点,对如何建立该机制,提出实质性、具有操作性的对策。

参考文献:

[1]祝超超、张继河.SWOT视觉下跨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索[J].学术探索,2015(5):92-95.

[2]吴丹青,张菊,赵杭丽,吴光豪.学科交叉模式及条件[J].科研管理,2005(9):157-160.

[3]卢建飞,吴太山,吴叔光,尹承梅.基于交叉学科的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6(1):46-48.

[4]郑宏珍,初佃辉.交叉学科建设与创新型研究生培养[J].信息系统工程,2010(11):114-118.

[5]姜丽玲.创新能力构成要素与研究生培养[J].中国研究生.2006(2)

[6]卢俊霞,刘翔.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的关键要素分析[J].吉林教育,2010

[7]Touger-Decker R.Nutrition Education of Medical and Dental Students:Innovation through Curriculm Integration[J].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2004.79(2).

[8]胡贤.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综述.中南财经大学研究生学报,2015(5):99-103

[9]李刚,洪艳,赵春珲.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对策研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42-44

[10]王芳官. 我国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偏差及对策探讨[J]. 西部素质教育, 2015(4):25-25.

[11]柳州,古谣,马莉莉.强化我国研究生跨学教育的对策分析#8212;#8212;美英法等国跨学科教育启示[J].高等理科教育,2006.(6)

[12]于嘉林,史长丽.构建学科交叉集成的研究生培养机制[N].中国教育报,2007-06-13.

[13]赵文华,程莹,陈丽璘.美国促进交叉学科研究与人才培养的借鉴[J].中国高等教育,2007(1):61-63.

[14]王则温,张君,陈智峰等。跨学科培养博士生促进学科交叉的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3(8):40-41,48.

[15]裴旭,张淑林,余芹.依托大跨度、多学科交叉的科技平台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8212;#8212;研究生创新中心建设的定位[J].x]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6):12-14.

[16]贾川.北京大学跨学科研究生培养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8(31):219-220.

2. 研究的基本内容、问题解决措施及方案

一、研究或解决的问题:

1、研究分析学科交叉的特点;

2、结合研究生培养现状和趋势,研究分析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与学科交叉之间的关系;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