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土木建筑类 > 建筑学 > 正文

研究型设计4-美丽乡村规划及建筑设计方法及应用毕业论文

 2020-06-02 19:40:17  

研究专题:美丽乡村建设影响下的村庄社会服务设施配置

陈枫

(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建筑1202)

前言:作为研究专题,本文从美丽乡村建设中社会服务设施入手,以其立项审批、设计建设、施工验收的整个流程做为逻辑顺序来探究美丽乡村建设影响下的村庄社会服务设施的配置与设计,其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对于社会服务设施类型多,差别大的特点综合利用类型学方法与文献综述研究方法明确影响乡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因素,并对各种设施进行有效分类,从而解决乡村建设中社会服务设施建什么,为什么建的问题;
  2. 通过历史分析法,图形分析法了解村庄聚落的历史沿革与动态演绎,通过对乡村聚落的自发演变与上级规划的主导干涉分析,了解乡村建设中社会服务设施建哪里,怎么建;
  3. 通过对比分析法具体以山东省诸城市和江苏省溧阳市南北两个城市为案例,因为这两个城市今年均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并通过强化了社会公共服务设施而大大提升了乡村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希望从两者之间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对后期设计中结构关系、建筑特征等具体层面的形态特征、创作手法和控制规范有所启发;
  4. 质性研究:落实到本次基地环境中探求社会服务设施作为激发因素的深入发掘(后续)

一.乡村基本社会服务设施的内容

农村社会服务体系指满足农村居民基本的教育、医疗、文化、社会保障等权利,满足其基本生活需要的公共服务体系, 具有政府主导、底线供给;以及地方适应性等特征。

1.1相关规范文献要求

相关规范文献有《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 50280—98)《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规范》(GB50442-2008),以及与乡村地区最为接近的《镇规划标准》(GB 50188—2007),主要从“(城市)公共设施用地”的角度给予了穷举式的界定。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指出了“一般包括保障基本民生需求的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计划生育、住房保障、文化体育等领域的公共服务,广义上还包括与人民生活环境紧密关联的交通、通信、公用设施、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公共服务,以及保障安全需要的公共安全、消费安全和国防安全等领域的公共服务。”

表1-1 相关标准中乡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功能类型划分

规范标准导则

公共服务设施分类

生产相关设施

《镇规划标准》(GB 50188—2007)

行政管理

教育机构

文体科技

医疗保健

商业金融

集贸设施

农业生产及其服务设施

《江苏省村庄建设规划导则》

行政管理

教育机构

文化

体育健身

医疗保健

商业服务

集市贸易

农业生产及其副产品加工

其中 《江苏省村庄建设规划导则》 更是对公益型公共建筑项目配置进行了明确要求与建议(参考表1-2)

表1-2 公益型公共建筑项目配置表

一般应配置

有条件设置

村(居)委会

幼儿园、托儿所

文化站(室)

老年活动室

卫生所、计生站

运动场地

公用礼堂

文化宣传栏

1.2各类建筑解读

(1)传统行政类设施一般主要由村委会、警务室等项目构成。当然有些地区城镇化程度低,也可以撤并居委会改为零散于村落之中的法律政务、灾害应急等服务站(村大队)。

(2)教育设施均涵盖幼儿园和托儿所,同时也包括设置乡村教学站,为当地村民提供就业、农业生产等技术培训。

(3)医疗卫生设施主要是卫生室,除标准化卫生室。也可考虑撤并乡镇社区中的卫生院,并在村庄卫生室设置日间照料等养老服务功能。

(4)文化设施主要是文化室、图书室等。体育设施主要是一些小型设施如室内外活动场和健身点等,农村地区更趋向于场地的多功能共享性建设,譬如一些体育运动场地同时还用作乡间露天演出、集会,以及粮食晾晒。

(5)社会福利设施主要包括老年日间照料服务站和敬老院等。也可以结合居民需求,设置部分老年公寓,以弥补敬老院床位不足,满足更多层次的养老需求。

(6)商业金融设施项目主要有供应生产生活的小型超市、农资店、邮政网点和信用社网点,餐饮饭店等。同时由于农村地区市场驱动力较弱,商业设施类型得不到扩充,广大地区主要还是依靠集贸市场,特别是定期举行的集市实现购物需求,当然根据村镇经济发展水平也可以通过设置农贸市场,即菜市场取代农村常见的定期集市。

(7)生产设施有农技站、晒场、养殖场等,由于各地从事农业生产种类差异及社区设置差异,而需要设置不同生产服务设施,例如规划设计中将部分村民集中到村镇聚合区上楼居住,可以单独设置农具存放点等生产服务设施。

二.影响乡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因素

除了以上相关规范导则的要求建议以外,由于各个乡村的自然条件、经济水平各异,其社会服务设施的配置以及布置要求也必然会受到其他各种因素影响,在此运用归纳推理的研究方法对其他影响因素进行总结。

2.1 地形、地貌和人口数量

在最为基本的层面上,乡村地区的地形地貌和人口及村庄密度,以及行政管理层级(含村庄),对于乡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体系有着直接影响,这又与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特征和通常所具有的一般规模等有着直接关系。

通常而言在平原地区,人口密度还是村庄密度通常都相对较大,一些区域常常达到600—800人/km2左右,同时村镇联系紧密,为相对集中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提供了可能性,并由此简化了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层级和数量配置,也减少了地方政府财政的支出。

而在丘陵及山地地区,人口密度通常较低且居住明显分散,3—5户一个小型自然村落的现象很突出,高经济价值的农地资源往往很稀缺,使得适当集中的居住方式,不仅难以实现且难以发挥优势,而分散的分布又使得适宜的日常服务范围基本不具有可行性。

2.2 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理念和政府政策

快速的经济发展,不仅带来了村民生活水平和各级政府财力的明显改善,更重要的是还带来了一些理念和习俗方面的变迁,兼之现代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以及相当部分村民在经济和生活方式上日显城镇化,对于乡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层级体系都造成了直接影响。

譬如在教育和医疗等方面对更高服务水平的追求,以及乡村地区居民机动能力普遍提高和新农村建设中普遍推行的公交村村通等带来的日常出行能力的明显提高,使得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高度集聚和服务范围的扩大成为可能。

同时由于覆盖乡村的公交线路的快速发展,政府有关部门积极推进的“千村万店”等工程,以及居民意愿和经济及出行能力,传统的乡村地域格局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体系都发生了明显改变,这些都有赖于在地方相关实践上进行深入剖析研究,并针对性地进行统筹安排,各地间的差异性安排也因此可能扩大。

2.3 民风民俗、宗教信仰的影响

在最为基本的层面上,当地特殊的风俗以及宗教信仰也直接影响了社会服务设施的需求特征。作为一类特殊的社会服务设施,这类建筑的人文价值是不能被忽略的。

举例而言,受中国“入土为安”“有碑可祭”等传统观念影响,中国公众对墓地始终保持需求状态。在乡村中墓地的规划、布置往往呈现出自发性的特点,但受到传统风水文化的影响,又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发公益墓地是集中规划,集中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

而宗教信仰影响公共建筑类型与的例子也有很多,例如伊斯兰教与回族的关系密不可分,作为一种信仰和文化,已经渗入到当地居民的血液和骨髓之中。以愉群翁回族乡为例,当地除了传统清真寺外还有一种称作“稍麻尔”的建筑,它是为了方便附近的穆斯林群众做五次礼拜,但不能举行“聚礼”和“会礼”。与清真寺有着一定的从属关系。

三.对社会服务设施的进一步分类

社会服务设施项目的类别不同会对其立项审批,用地规划与设计建设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在此我希望能建立一个新的系统的分类方式,从而可以快速简洁的对任意一个社会服务设施项目自身属性,以及其设置建设属性进行快速定义,以方便后续工作。

首先我将社会服务设施的诸多属性分为两级,一级属性是他的自身属性包括其功能类型,运营类型以及建设动力。二级属性设施设置以及建设的类型,这一级属性往往受到一级属性的一定影响,故将其设为二级属性。

表3-1

一级属性

二级属性

功能类型

经济性

设施设置类型

服务半径依赖型

管理性

社会性

网络系统依赖型

运营类型

公有型

民营型

设施建设类型

借用型

服务型

合建型

建设需求

必设型

独建型

选设型

3.1 分类解读 

将一般意义上的八类设施即行政管理服务设施、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文化体育设施、社会福利与保障设施、商业金融服务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绿地等,归纳为3大类:

经济性 商业金融服务设施

管理性 行政管理服务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绿地

社会性 社会福利与保障设施、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文化体育设施

按运营类型分为:

公有型指需要公共财政手段进行设置以及后期维护运营的设施;

民营型主要指通过市场力推动建设经营的设施;

服务型则是指以改善服务村民生活为目的不一定涉及盈利的设施项目。

在设施设置上主要分为两种类型:

空间布局强调据点式分布,根据服务半径和人口分布密度两个影响因素进行配置的社会服务设施被定义为服务半径依赖型

同时,考虑到效率要求,此类设施在运营上应当设有一定服务人口规模的门槛要求,按一定服务半径进行服务的面状覆盖。  

空间布局上呈网络状分布,产品或服务依赖于管网运输和提供的设施,服务范围由管网的覆盖范围所决定的设施被定义为网络系统依赖型。例如道路交通、给排水、污水处理、供电、供气、通信等市政基础设施

建设需求与建设类型上有所关联,较为直白,在此不赘述。

四.村庄聚落的历史沿革与动态演绎

南京师范大学金其铭的论文《农村聚落地理研究一以江苏省为例》提出农村聚落的聚、散、规模、结构与土地利用有密切的关系,是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产物。同时以江苏省为例,讨论了制约农村聚落类型的自然环境、交通、生活用水、耕作远近等因素,从宏观的视野下分析了江苏省村镇的时空变迁及其景观效应的动态演绎,探索了村镇格局的形成的变化,其结论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江苏省聚落起源与村镇聚落变迁经历了五个阶段:

新石器时期,江苏省聚落主要分布在黄淮地区、长江三角洲环太湖地区和宁镇扬一带春秋至汉末,聚落分化,村镇逐渐形成;

南北朝至宋元时期,一部分村落发展为集市或镇,空间格局为线一面结合;

相关图片展示: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