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设计学类 > 风景园林 > 正文

南通市盐河、界港河、南川河滨河绿廊景观规划设计-10文献综述

 2020-06-03 21:53:15  

文 献 综 述

1.1前言

自古以来,人们偏爱择水而居,人类的几大文明几乎都源于河流,我国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生长的中国文化,底格里斯河及幼发拉底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文化都是最好的证明。自从城市发展以来,便面临不断地建成与毁灭,不难发现在历史的长河中被保留下来的大都有丰富的河流系统,如水网密集的苏州。可以说,河流孕育了人类社会和城市的发展。现当代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与城市关系密切的滨河开放空间再次成为绿地建设的热点,利用滨河绿廊的建设既可以修护和保护遭到破坏的自然区域,又可以为人们提供游憩资源。

1.2国内外滨河绿廊的发展历程和研究进展

1.2.1 国外滨河绿廊的发展历程和研究进展

①西方国家在滨河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上开始的比较早,英国的田园城市,美国的城市美化运动都推动了滨河景观的发展。1988年英国地理学家Hoyle等主编的《复兴滨水区:滨水区再开发的国际维度》,首次对滨水区再开发进行了多方位分析,认为滨水区景观设计应融合地理,经济和城市发展分析。[1]

2004年日本土木学会对于河川治理编著的《滨水自然景观设计理念和实践》,告诉人们正确保护和创造城市中的自然景观,并阐释了建设改建城市水边景观的基本理念和方法,从宏观层面的滨河网络要具备连贯性和形象识别性,到中观层面的滨河景观分区要注意各区的分区主题定位,再到微观层面的滨河详细节点设计要与周边环境相适应。[2]

②在河流绿道方面,19世纪下半叶#8212;#8212;20世纪上半叶,奥姆斯特德波士顿城市公园系统”裴翠项链”的规划,成功协调处理了公园选址与水系间的关系,为后续大量的滨水绿道设计提供了借鉴作用[3]。1969年,伊恩麦克哈格所著《设计结合自然》首次提出了千层饼叠加的景观规划方法,此方法为河流绿道建设的生态价值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及方法。[4]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户外游憩的流行促使滨河绿道超越了单一功能,更强调多层次多目标和功能多样化。就现阶段滨河绿道的发展来看,它已不再是单一的绿道,而和其他各种类型的绿道起互相连接,构成土地的空间网络,成为一种高效的,并能使土地保护最多资源的方法。

③城市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各种自然环境的污染,在河流污染治理生态修复上,德国 Seifert 1938年提出了”近自然河溪治理”的概念,指出治理工程应在实现河流传统的各种功能如防洪、供水、水土保持等基础上,达到接近自然的目的,这是学术界首次提出河道生态治理方面的有关理论。[5]20世纪90年代初首先提出了”亲水”观念,把生态型护坡技术应用于城镇河道建设中,并进行实践,推出了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护坡技术。近十年来日本逐渐改修已建河流混凝土护岸,在理论、施工及高新技术的各个领域丰富发展了”多自然型河道生态修复技术”,称为”多自然型河川工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