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材料类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正文

基于DPP类有机小分子太阳能电池材料文献综述

 2020-06-06 11:06:19  

文 献 综 述 一、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人类对于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以煤、石油、天然气等为代表的传统的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渐渐无法满足人类社会的需求。

并且随着人类社会对于自身生存环境的日益重视,这些会造成严重污染的传统化石能源渐渐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因此寻找和开发替代传统能源的新型清洁可再生能源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

自1954年贝尔实验室里Chapin D.M等人制备出了全球第一个太阳能电池以来[1];太阳能以其诸如清洁、永不枯竭等优点在能源开发领域脱颖而出。

早在20世纪70年代,硅(Si)基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已达到15%~20%,但由于提炼高纯度硅(Si)能耗高,污染大,且硅(Si)基太阳能电池器件制备工艺复杂,这些因素导致硅基太阳能电池成本居高不下[2]。

为了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有机太阳能电池应运而生,并成为当下清洁新能源的研究热点。

与传统的无机太阳能电池相比,有机太阳能电池主要采用溶液加工和真空蒸镀工艺,具有工艺简易、价格低廉、易于大面积加工、可制备柔性器件等优点,因此有机太阳能电池是一项非常有发展潜力的技术。

早在1986年,C.W.Tang博士便报道了第一个基于苝酰亚胺受体和酞菁铜给体的双层异质结有机太阳能电池,其器件能量转换效率(PCE)达到0.95%[3]。

1900年,A.J.Heeger与K.Yoshino发表了共轭聚合物与富勒烯衍生物之间的电子传输性的研究,奠定了有机光伏的基础[4-5]。

1995年,A.J.Heeger和R.H.Friend等分别制备了基于聚合物给体/富勒烯受体和聚合物给体/聚合物受体的本体异质结(BHJ)太阳能电池[6-7],使得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