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经济学类 > 金融学 > 正文

基于CDS的信用风险缓释机制研究文献综述

 2020-06-06 11:07:35  

文 献 综 述

(一)相关文献概述

#160;#160;#160;#160;郑振龙和孙清泉(2012)在《欧美CDS市场改革与中国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的市场制度设计》中从分析全球CDS市场发展概况的基础上,从CDS合约特质、违约风险的不稳定性、交易集中和信息不对称四个角度,分析CDS产品潜在的系统性风险。作者提出为了完善中国的CRM市场,必须丰富产品品种;引入影子银行体系,优化投资者结构;完善CRM市场的定价机制;完善中国的中央清算机制,由市场选择估值方法,健全信用评级体系,提高市场交易的透明度;加强金融监管的协调。

#160;#160;#160;#160;张强和吴敏(2011)在#160;《中国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创新试点最新进展研究》中写到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是中国银行间市场2010年创新试点推出的信用风险管理工具,它将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和贷款等信用产品的信用风险剥离定价,并转移给愿意承担风险的投资者,其推出从根本上改变了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信用风险管理的传统特征。作者认为通过对信用风险缓释工具试点中投资主体培育、市场定价、做市商机制、信息披露、市场外部环境建设等问题进行研究,有利于信用缓释工具功能的充分发挥,有利于完善债券市场信用风险分担机制、有利于商业银行等投资者动态、专业地管理信用风险。

#160;#160;#160;#160;蔡琦玮、孙晓靓(2006)总结并分析了信用违约互换目前在全球的发展现状。陈金贤、王琼(2002)对信用违约互换进行了分析表明了其市场效应和规避风险的机理机制,并分析了信用违约互换的价值判断。贾德奎、韩琳(2006)主要研究了如何提高发展我国信用风险市场,并提出了要注意的问题,他们分析了国外市场的发展情况和特点等。

黄树清(2011)在《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及其在我国的最新进展》中描述了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及其发展历程,并分析了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在我国的最新发展状况,而且通过比较我国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和国际上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发展的差距,寻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邵伟(2011)在《我国信用风险缓释市场发展与创新》一文中通过解析CRM 市场结构、CDS 定价机制,以及中国 CRM 市场发展对策,帮助金融从业人员正确认识 CRM市场功能,提升 CRM市场参与能力,从而为我国创新金融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160;

(二)总结

信用衍生品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主要用来分离和转移信用风险。由于信用衍生品具有分散信用风险、增强流动性以及扩大金融市场规模与提高金融市场效率等功效,其在近20多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其中,信用违约互换(Credit Default Swaps, CDS )又在信用衍生品交易市场中占绝对的主导地位。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