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设计学类 > 风景园林 > 正文

镇江市南山风景名胜区(东、南片区)规划设计11毕业论文

 2020-06-07 21:24:45  

镇江南山风景区东入口设计说明

第一章:南山风景区历史文化背景

南山风景名胜区在南北朝至明代为鼎盛时期。六朝后,历代文士名流曾在此居住、游览,留下了珍贵的古迹和名篇,其中有梁代昭明太子博邀《文心雕龙》著作刘勰等天下贤才,在招隐增华阁编纂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学选集《昭明文选》。北宋大书画家米芾、米友仁父子居此四十年,创"米氏云山"。东晋南朝刘宋两代间的著名雕塑家、音乐家戴颙隐居在招隐山中,谱就了"广陵"、"游弦"、"止息"三首古曲。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在鹤林寺留下"苏公竹院",哲学家、文学家周敦颐的"茂叔莲池"等。在竹林景区东侧有纪念辛亥革命先烈赵伯先将军的陵墓,还有曾出土史前骨化石的莲花洞。1980年南山自开发建设以来,先后恢复了招隐区、竹林景区、黄鹤山景区、九华山景区四大景区,景区内重峦叠翠、茂林修竹、山深水秀、泉涌溪流,山上有树木160余种,飞禽70多种,居沪宁线之首。名胜区内景点有增华阁、读书台、济祖殿、听鹂山房、虎跑泉、鹿跑泉 、林公泉、挹江亭、玉蕊亭、如斯亭、万古长青亭、鸟外亭、文心阁、学林轩等,游人到此有泉可饮,有洞可探,有鸟可听。南郊名胜在南郊诸山,首推招隐山。满山苍松翠柏、参天拔地。春夏之际,但闻鸟鸣千啭,蝉吟不穷,清泉淙淙,一片清凉世界;晚秋时分,红叶经霜,灿然若火,浓荫藏寺,五色纷披,更是一幅图画。清人鲍之钟诗曰:"灿烂霜机能浅深红,楼台如在万花丛。"宋代大书画家米芾则赞之为"城市山林"。南郊山中亦不乏人文景观,其寺庙建筑处寂静山中,久负盛名,招隐山有招隐寺,本是东晋艺术家戴颙隐居的地方,后来梁昭明太子在此建读书台,编纂文选,留下不少古迹。夹山有竹林寺,周围古树叠翠,修竹万竿,前人诗云:"润州到处皆幽绝,最爱城南古竹林。"鹤林寺位于黄鹤山下,寺前杜鹃楼前一株杜鹃花,据传有三百年历史,盛开时花有数千朵,"花落春风老杜鹃"。鹤林寺看杜鹃,唐宋时即为盛事,至今不绝,回龙山腰有莲花洞。明代僧人开发建寺,因洞口有巨石如莲花,故名。志载当初开发时曾出现"龙骨"。1980年文物单位曾发掘出一批第四纪全新世动物化石,还有一枚人齿化石,距今约一万年以上。

第二章:南山风景区现状

位于镇江市的八公山风景优美,景色秀丽无疑是镇江市内一块瑰宝。八公洞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其地处于镇江南山山国家森林公园,坐拥千余公顷苍劲的古树。从自然景观上而言的确难得。绿树掩映的八公洞还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是自然景观和宗教圣地二者结合的产物。南山风景区距离镇江市南四公里左右,由招隐山、黄鹤山、夹山、九华山几大山脉为主形成,实际面积达到十八平方公里,有树种六十多类、飞禽逾七十多种。爱好山水的古人也大多访探至此,《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石疯子米芾、骆宾王、王昌龄、康熙、乾隆,等文人墨客和帝王将相在此留下了讴歌的华章。

本次设计任务的基地位于南山风景区东入口,名为入口,实质上只是途经景区正大门的一处山脚而已,虽然自然植被不负南山的虚名,不过终究离核心景区有相当远的一段距离、八公洞、观音山的历史底蕴生搬硬套在这里已经非常牵强。在者我们在前期调研的过程中发现了更加让我们心惊的事实。

沿路口处的道路已经是斑驳不堪、断壁残垣突兀地戳在道路两侧,让人很难将眼前的场景与风景如画的南山风景区联系到一处;居住在山脚下的农民的自建房也是”花样百出“,户户均按照自己心仪的样子描绘出了一个二层小”洋房“,完全看不出有一点当地建筑特色的影子,彩钢板、塑料布材料上也是五花八门,俨然是一片自力更生的农村自建区,当真是大大的倒了不少游人的胃口。不仅如此,由于山脚下的农村人口数量并不多居住群更是呈凌乱散布状态,考虑到管道敷设成本和经济效益,建造污水处理厂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于是自然而然的,抽水马桶、淘米洗衣的剩水脏水只能往河里沟里倾倒,水污染严重,就成为农村环境的大杀手。尤其是在当下号召”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的今天,农村环境的改善就显得尤为重要。除去上述提到的,景区入口的公交系统也并不发达,虽然已有共享单车的的投入使用,但我们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真正使用者并不多,相对于浩大的景区而言以及处处是坡的道路而言,骑自行车进入景区似乎并不明智。大多数进入景区的游客选择的方式就是自驾,因此看见环境堪忧的入口也只是油门一踩,成为匆匆过客、并不愿意驻足欣赏。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农民是有属于自己的自留地,进行一些日常的农作,这也是他们生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当然了,调研中我们发现了令人欣慰的一个有关改造的重要“契机“——位于入口道路东侧的一个破旧厂房,厂房虽然呈现出破落的状态,但是全场500米左右拥有一个完整的沿街立面。厂房在废弃之前是一个锚链厂,加工铁链和船锚。并且我们经过查询古籍发现,镇江和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古以来镇江一直是造船的中心,从事船业的生产。我决定以此为契机将这片山脚的东入口主题定为与船舶有关。

总结问题:

1.道路系统很差,很多地方都为乡间土路

2.植物种植情况杂乱

3.污水处理系统欠缺

4.缺乏管理

5.入口处锚链厂过于破旧

第三章:设计说明

种植说明:植物设计在整体环境景观构建上有着及其重要的地位,尤其在景观意境及文化意蕴的传递中有着独特的作用。严整而虚实有序的形体结构是“形而下”与“形而上”交流的有效媒介,可以通过树影、声响、叶色等传递风、月、云、日、气、四季等自然的信息。植物素材丰富而独特的形体语言作为空间塑造的工具,具有其他材料所不能比拟的魅力。植物材料的自然属性中蕴育着历史、文化和空间情节,在满足生态功能的基础上可以营造文化、意境、独特的空间情调。在植物配植上,充分考虑了该地土壤特点、植物四季季相更替和色彩搭配,以使在不同的季节形成不同的景致,同时形成稳定、自然的生态植物群落。整个园区采用充满地方特色的香樟、广玉兰、七叶树等为基调树种,重点地带采用充满亚热带风情的棕榈。植物搭配营造不同特色的绿色植物空间风格。在整个园区绿化环境设计中,根据各区域的不同位置及使用功能的差异,在植物选择上也以侧重,中心广场以富有激情的红色的五角枫、郁郁葱葱的竹林、生长茂盛的栾树为主和充满收获希望的银杏,搭配以流线型的小灌木组团及景石,形成立体感强、层次丰富的植物组景;整个设计大量充满现代感的植物造型,其如水流畅的线型,给人视觉上以轻松和愉悦的感觉。植物景观设计在整个环境规划设计当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是整个环境设计的核心内容之一。要形成“以人为本”的休闲、工作与生活环境空间,最重要的就是植物生态景观群落的适当构成,它是自然化景观再现的基础,没有良好的局部性植被生态景观群落构成、富于自然化的景观,空间就是无源之水。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植物群落是以常绿阔叶树为主与落叶阔叶混交林相出现,充分考虑冬日对阳光的需求,大量运用的植物种植群落应具有以下层次结构:上层大乔木:以落叶阔叶树为主,形成上层界面空间,以保证夏季的浓荫与冬季充足的阳光。中层乔灌木:以常绿阔叶树种为主,同时结合观花、叶、果、杆及芳香物种,形成主要植物景观感受界面空间。下层是耐荫的低矮花灌木、地被及缀花草地。在满足园区环境生态功能与使用功能以及丰富季相变化的同时,还要考虑植物种植文化的原则。纵观历史名园环境都拥有数量不等的古树名木,既作为园区悠久历史的见证,又具有形象表征的意义。在绿化树种选择上应遵循长生树种与速生树结合的原则,既可在近期达到一定的景观要求,又能随着时间的延续逐渐形成自身的植物景观特色与历史文化积淀。通过植物配置和群体寓意,反映我国在植物鉴赏中文化的精髓,以及与国外优秀植物设计文化的交融和渗透。植物群落的空间合形态上,应注重人在不同空间场所中的心理体验与感受的变化。从密林小径、林中空地、疏林草地到缓坡草坪,形成疏密、明暗、动静的对比,在富有生命的自然中创造出具有生命活力的多元感悟空间。在考虑植物配置的多样化的同时,我们大量采用了有益身心的植物品种,例如,雪松(四季常绿、具有防尘、减噪作用),红瑞木(四季色彩进行变化、杀菌),丁香(清新醒脑的药用功能),龙柏(防尘、减噪作用),珊瑚树(红果形如珊瑚,绚丽可爱,防尘,隔音,防火,对有害气体具有吸收性),小叶女贞球(四季常绿,隔音),石楠(四季常绿,对有害气体有抗性,隔音,早春嫩叶绛红,初夏白花点点,秋末累累赤果,艳丽夺目)等等。这样不仅实现了植物的生态,而且体现了人为的生态。具体树种,规格详见方案图纸。

锚链厂改造说明

本方案为旧工业区改造,主要从工业区的景观和建筑空间两个方面入手,围绕"船舶文化"为线索,做到景观、建筑空间两者的和谐统一,融为一体,成为并已经发展壮大、改造设计成具有纺织城独特的艺术空间。

从改造手法上,保持大部分原有建筑框架结构的前提下,采用一种文化艺术相互渗透的方式,以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对室内空间进行功能分区、空间划分等。从旧厂房的改造和景观设计,从而重新定义了功能,其获得了重生,也重新体现了创意空间的气质和气氛。从空间形式上,运用形式语言中的造型、色彩相结合的语言形式,采用规则和自然相结合的手法完成整个艺术城的空间构图。从主入口到工业展览区构成了整个艺术城的景观中轴线,从东到西依次的景观接点为:民族文化柱、特色艺术家酒吧、艺术中心区、艺术培训、娱乐休闲、观景平台、工业展览等。

游园布道说明

游步道设计应该遵循以下原则:形状上的审美不同的线型具有不同的审美效果:曲线具有柔和美,直线具有力量美,交叉线能使人产生激荡,波状放射线使人感到奔放等。所以游步道应根据不同的区域、地形、地貌、使用功能和资源条件选用不同的形状。如较为平坦的区域可将游步道设计成柔和的曲线,与周围环境共同营造出生动活泼的氛围;再如,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登山步道最好设计成直线或斜线,给人一种挺拔和力量的感觉,增加攀登的勇气和信心。空间上的审美为满足人们视觉上的动感需求,游步道在空间上应有一定的起伏,除合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外,可使路面错落有致,跳动起伏。秩序上的审美为取得单纯齐一的审美效果,游步道还应有一定的范围与界限,两侧可用花草、木条、篱笆等多种材料和形式进行隔离,避免使人产生无序散乱的印象,给人一种秩序的审美效果。选材上的审美游步道使用的不同材料也会给人产生不同的审美效果。路面镶嵌的石子似一朵朵跳动的浪花、起伏的音乐,给人一种自由浪漫的感觉;木材铺就的路面有柔软细腻的质感;石头路面会让人感到坚实牢固。颜色上的审美在旅游区多样统一、整体美的大原则下,应尽量使用调和色而不用对比色。有的旅游区将城市步道板用于游步道建设,其颜色与周围环境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审美效果,使旅游区的文化品位大打折扣,应尽量避免。总之,旅游区内游步道需用心去规划,需要用情感去建设,做好旅游活动的保障,满足人们的旅游需求。

水景设计说明:

“以人为本”,创造舒适宜人的可人环境,体现人为生态。 人是景观的使用者。因此首先考虑使用者的的要求、做好总体布局,要有利于广场环境,减少建设中的种种矛盾,提高环境质量等方面的功能要求。 “以滨水、绿化为主”,体现自然生态。 设计中水景以水池、喷泉的形式,通过对动静的处理手段活跃空间气氛,增加空间的连贯性和趣味性。在设置水景时考虑的广场的安全性,为防止儿童、盲人跌撞的装置,同时考虑了地面排水以及防滑的因素。植物造景,绿地中配置高大乔木,茂密的灌木,营造出令人心旷神怡的环境。疏密适当,高低错落,形成一定的层次感;色彩丰富,主要以常绿树种作为“背景”,四季不同花色的花灌木进行搭配。尽量避免裸露地面,广泛进行垂直绿化以及各种灌木和草本类花卉加以点缀,使广场达到四季常绿,三季有花。 “因地制宜”是植物造景的根本。 在广场景观设计中,“因地制宜”应是“适地适树”、“适景适树”最重要的立地条件。选择适生树种和乡土树种,要做到宜树则树,宜花则花,宜草则草,充分反映出地方特色,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最经济、最节约,也能使植物发挥出最大的生态效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崇尚自然”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纵观古今中外广场环境设计,都以“接近自然,回归自然”作为设计法则,贯穿于整个设计与建造中。只有在有限的生活空间利用自然、师法自然,寻求人与建筑小品、山水、植物之间的和谐共处,才能使环境有融于自然之感,达到人和自然的和谐。生动的水岸线:独特的水景为广场提升的活力,无论是散步、逛街,还是表演,都有不同的景观节点,丰富的水岸线设计为行人提供了不同的感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