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设计学类 > 风景园林 > 正文

江宁黄龙岘上范村兴范村美丽宜居村庄景观整治规划08毕业论文

 2020-06-07 21:25:29  

摘 要

江宁区作为南京市的近邻区,提出了“农民生活方式城市化,农业生产方式现代化,农村生态环境田园化和山青水碧生态美,乡风文明素质美,管理民主和谐美”的“三化五美”的美丽乡村建设目标。江宁区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特色是积极鼓励交建集团等过期参与美丽乡村建设,以市场化机制开发乡村生态资源,吸引社会资本打造乡村生态休闲旅游,形成都市休闲型美丽乡村建设模式。

1.选题背景:

上范村、兴范村位于江宁区江宁街道牌坊社区黄龙岘龙陆路,南邻龙山水库、西接牌坊水库,距禄口机场24km、南京南站30km、南京北站54km ,是美丽乡村启动区的核心片区,四周茶山、竹林环绕,环境优美。江宁区交通建设集团将对其进行景观环境整治,计划利用当地茶、山、林、水等资源,依托片区幽静气质,通过塑造乡村风貌、完善生活设施、提升人居环境、完善乡游业态,打造“根植于青山绿水、留得住记忆乡愁”的精品民宿集聚区、美丽乡村4.0的示范区,成为向世界展现“新中式乡野生活方式”的窗口。

2.研究问题与现状

上范村、兴范村正利用部分民房,打造一个以传统文化传承、健康养生等为主题的精品民宿文化群。

村庄群关键可利用的资源在于自行车主题道路和茶文化区。与之可联系的产业有自行车青年旅社、自行车廊道、自行车俱乐部、精品民宿等。在自行车主题之下,还可能会植入乡村手工技艺体验,在此,游客可以参与制作,享受用自己双手创造事物的乐趣。 茶厂片区依托原有的茶厂建设,重点引进乡村艺术馆、艺术展厅、国学书院、休闲娱乐中心、乡村文化创意市集、文创农艺展售店、设计师客栈、主题餐厅、乡村咖啡屋、亲子游乐区等文化休闲空间。

其民宿项目沿着江宁西部美丽乡村循环线——龙坊路路段分布,自行车专用车道穿境而过,占地123亩,共有民房70多栋。它的建成也将改变江宁区民宿点分散、体量小的局面。这些民宿有琴宿、花宿等不同主题。这些房子都经过专业部门安全鉴定,危房已被拆除并新建。民宿设计将以文创休闲业态为主方向,拟打造琴宿、花宿、香凝宿、陶宿等不同文化主题的民宿,并将配建马术训练场和亲水栈道。

今后的设计和研究的重点在于民宿的改造和设计。对于黄龙岘两村应以茶文化传承为中心特色,建设精品民宿,手工体验,文化主题游园等项目。·

3.案例展现(苏州民宿):

在苏州做精品民宿,环境很有特色,满足了选址要有特色的要求。

庭院和园林小品是苏州这座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最大的特色。在浮庙墩半岛民宿的

庭院表达上,通过有顶走廊的介入,每个建筑的北部会有一个小庭院以围合空间、保持私密性,南部临湖设半开放式庭院以保持视线的通透,其南北部庭院的处理方式不同,以求达到的围合度也不同。南面通过水池、景墙的组合搭配营造半开放式庭院,也做到了区别于大山深处民宿直接朝向自然风光的做法,体现苏州民宿区别于其他地域民宿的特征。但需要注意的是,绝不能将原有的3米高的围墙直接搬用过来,更不能把苏州园林里的亭台楼阁简单地移植进这里的民宿中,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全新的设计和理解。

建筑设计除了平面的表达,更重要的是立面的表达,建筑的立面是给人的第一印象。在这里通过建筑立面的几种调整方法呈现出浮庙墩作为苏州特色精品民宿的特征。一是通过立面对建筑进行结构大调整。因临湖建筑多为山墙朝向湖面,且为硬山墙,最多带一个小窗户,于是设计时在山墙上做创新,做大其结构,减少房间的阴暗潮湿度,提高居住的舒适性;二是对原房子进行通透性加强的表达,但又没有做成完全的玻璃盒子,否则会丢失民宿的感觉;三是实立面加灰空间的手法进行调整,原本的立面比较实,在不改动或是稍微修改的原则下添加立柱,向外挑檐,创造灰空间;四是增强创新性,即上面提到的20%创造的部分,做一些重点突破,进行一些微空间的创新突破等。

民宿在深层次上也需要体现当地文化。

苏州是历史文化名城,且苏州的雅文化比较有特点。在乡村环境下的特色民宿,除了有优美的风景、可口新鲜的农家菜以外,还要建立一种文化优势。苏州有园林的雅文化、有市井深巷的雅文化、也有园区生活的现代雅文化,但是却没有乡村雅文化。乡村人如果按文化来分可分为乡绅和农民。何为乡绅?一部分是官员退休后返乡者;一部分是农村中读书但是未曾出仕的读书人。在古代乡绅有着高于普通民众的文化知识和精神素养,有一乡之望,承担着传承文化、教化民众的责任,是乡村教育和管理的引领者,代表着一方的风气和文化,是乡村文化的灵魂。浮庙墩是有乡绅文化底蕴的,明朝时期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董份就是其中的代表,他买下了西崦湖、修环湖大堤、筑湖中小岛,在此颐养天年。

乡绅文化设计,主要可以在以下3个方面进行“落地”:

1.在室内陈设上。包括家具、字画、把玩物件等的布设要表达乡绅们超越普通人的欣赏水平。

2.在室外环境上。简洁、清爽的设计路线,即“少即是多”“唯简洁彰显品位、雅致”。

经营者(店主)。这也是最重要的一方面,必须要遴选出有文化、有品位、人生阅历丰富而又开朗的健谈者。他(她)是再现“乡绅”这个群体的现实存在感的代表。

4.实地调研

4.1.上位规划

规划区共涉及4个街道的51个社区,656个自然村,其中包括:横溪街道18个社区,236个自然村谷里街道11个社区,141个自然村江宁街道16个社区,229个自然村秣陵街道 6个社区, 50个自然村。

规划区以牛首山-云台山-天马山为分水岭,河流归属为三大水系:沿江水系、秦淮河水系、水阳江水系。主要河流8条,均为三级以下河流。大部分河水以防洪、排涝、灌溉为主,其中江宁河景观较优美;横溪河具有通航功能。水源地最大为赵村水库,并与谷里水库、大岘水库、红星水库同为应急水源水库,其余水库多用于蓄洪、灌溉,景观较好。地下水资源丰富,其中以位于陶吴-云台山一带的裂隙水水质最好,水中硅酸含量较高,可达矿泉水标准。

4.2.场地现状:

4.2.1道路现状:村内道路多为顺应建筑群肌理和方便拆迁所踩出来的土路,对旅游需求来说缺乏相应规划,尤其以丘陵地块为甚。道路路面脏乱,公共卫生较差,使路面整体景观性不足。

4.2.2村庄现状:房屋多集中在场地中部地势平坦地区,建筑群公共活动空间较少,但宅内可用绿地较多。大多数建筑布置林散,缺乏围合,导致村落风貌缺失。

4.2.3水系现状:场地内水源以汛期山体汇水为主,形成多个连续小块水库。旱汛两季水流量分明。由于常年水泮缺少相应庄稼、植物固土,导致部分水系中断,水体受污染。缺乏统一规划的大型滨水主题景观和旅游精品项目。乡村滨水景观缺乏视觉冲击力,水域沿岸缺乏景观小品、游道、亲水景观的建设,娱乐设施没有跟上人们的需求,沿岸的文化内涵没有充分挖掘。规划区水资源主要受农业面源污染影响较大,需要加强对污染源的排污进行控制,提倡环保节能,采用生态水利用方式。

4.2.4植被现状

生态基底较好,主要森林群落有针叶林、阔叶林、山顶灌丛、竹林四大类;部分景点林相景观较好,四季林相颜色丰富,群落结构完整;但由于历史原因,原始植被受到了一定的破坏,一些地区林相已不整齐, 现有植被以天然次生林为主。需要对较好的森林植被进行保育,对局部林地进行林相改造。

5.设计思路:

5.1.地形:地形整治,由于主要设计目标为民宿建筑,因此尽量选址平坦地区,避免过多土方开挖,主要分为水系整理和2栋建筑上有地形调整。

5.2.道路:尊重原有道路 ,限制汽车通行,建立骑行、步行混合道路,注重田间小路的景观设计,达到阡陌交通的环境特色.重整景区道路,以民宿区为中心,连接山地溪流、农田、跌水、茶室各处景观,每栋建筑道路入口设计在相互不超过20m处,重塑乡间邻里关系。

5.3.建筑:重新梳理建筑肌理,将原有林散建筑围合成院落,增加归属感

5.4.水系:整理水系主要塑造汇水溪流、蓄水池跌水、滨水步道、院落池塘四类水景

5.5主题:

互动(生产):乡村为城市输入新鲜农产。城市为乡村提供经济收入

环境(生态):乡村提供城市所缺乏的少污染的自然环境。城市可以带来环境整治技术

人文(生活):乡村的建筑、田地、特色农居活动为城市人口带来新的体验

5.6演变:

1.建筑围合:以建筑为核心,打造主题各异的民宿院落

2.田地整理:增加自然游憩场所,提高场地吸引力,达到互动生产

3.扩大产业:扩大茶田生产、民宿数量,进一步丰富植被种类,增加对山体开发

5.7生态保护:

降落的雨水经山坡流下进入景区最高处一层调节池进行初步过滤,再通过地下管道进入二层的生物过滤池,净化后的雨水经溪流进入蓄水池。场地东部为多层蓄水池跌水景观。周围道路为树皮、陶粒、砂石等可渗透材料。汇水流入底层清水池,经水泵加压可从固定式喷灌中流出,灌溉景区内茶园,完成汇水循环利用。

6.景点设计:

6.1.自然剧场

剧场位于场地的入口区地势低洼的坡地处。根据当地降水季特点设置旱喷广场和潮汐广场,集中处理枯水期和丰水期的不同问题。创造旱季剧场、汛季成泮的景观。

南京雨季旱季分明,五月到八月降水量较多,部分地域存在被水淹的情况。

6.2.跌水池

戏水之所,雨水沿着一系列的小河道层层跌落,成为了沿主街、弧形道路延伸的线性开放空间。而散布在跌水边上的若干个建筑与栈道则成为了居民们欢聚、戏水的最佳场所。

从剧场曲折延伸至河口。桥梁将周边的人们相互连接起来。这种道路网络系统确保了公园到周边人流高峰的无缝连接。这种愉悦舒适的公共空间体验也得到了保障。众多梯田和调高平台提供给人们休闲,观景的空间。而社区间高差不等的梯田和园路安全的将人们同水滨区联系起来。 人们在往高处行走时能体验不同的生态环境。

根据滨水空间以及当地生态系统打造的一系列景观类型空间吸引了多样化的野生动植物。大量自然生长的植物群落配以少量人中整饰的场所让生态功能得到了最大化。

6.3.溪流汇水营区

山地溪流景观观赏地块,还原生态景观,场地围绕山地汇水溪流布置,扩大地势低洼处的池塘。溪流与曲折布置的河道为场地添加了天然的声音背幕。设置溪边景观步道和滨水栈道,同时三栋建筑为游览者提供休憩场所。

6.4.茶田

茶田区主要以茶田种植为主,粮食、经济作物为辅,兼具经济、教育、景观多种功能。同时建立有垃圾生态循环系统,能在一定程度上自我降解民宿旅游等人为活动造成的大量垃圾。

民宿旅游区域依然具有大量生产功能,多种经济效益方式使得民宿旅游区降低旅游淡季的影响。

7.建筑单体设计:

这所住宅位于村落入口的一个丘陵地块上,四周围都是民宿用地性质的地块。一边毗邻种满竹的山坡台阶,另一边是通往主街道小土路。

地形上基于已有院落格局,利用起伏的地面连接室内外高差并延伸至房屋内部扭曲成为墙和顶,让内外空间产生新的动态关联。隐于曲墙之内的是厨房、卫生间、库房等必要的服务性空间;显于曲墙之外的会客、餐饮空间与庭院连接成为一个整体。室内外地面均采用灰砖铺就,院中种植两颗女贞穿过木架屋顶。建筑为了能够和周边的环境相呼应,呈现出一种建在石头中的厚重感。每个房间的空间的体量相对小,较大的房屋有多个错层。

建筑重新诠释了传统砖石墙体的精髓,给居住在其中的人带来安全、舒适的体验。材料为空心砖承重砖墙,梁和楼板,并最大程度节约了建造成本。室内采用暴露的砖墙作为装饰,而外部采用砖面以保持墙面整体效果的统一。

通过植被和其他建筑将群组分为前院后院,增加趣味性。

一层为大厅和厨房,二层为住宿区和村民自宅。一层餐饮包括室内室外,有门通透。楼板从建筑内部直接延伸出来形成露台,砖墙从空间中延续到露台铺装。一侧有阳台。

外型上采用苏式古典民居的形式,封火山墙和具有现代感的大面积落地窗配合做成新中式建筑。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