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设计学类 > 风景园林 > 正文

江宁黄龙岘上范村兴范村美丽宜居村庄景观整治规划07毕业论文

 2020-06-07 21:25:30  

江宁黄龙岘上范村美丽村庄景观规划设计说明

班级:园林1301 学号:1604130123 姓名:李明开

1.设计背景

在中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部署,建设美丽中国,而建设美丽中国的重点及难点在于美丽乡村的建设。南京江宁区作为“美丽乡村 美丽中国”示范区试点,着力于打造具有江宁特色的“三化五美”的美丽乡村。即“农民生活方式城市化、农业生产方式现代化、农村生态环境田园化和山青水碧生态美、科学规划形态美、乡风文明素质美、村强民富生活美、管理民主和谐美”,并成功地打造出都市生态旅游示范村——“五朵金花”。

黄龙岘就是这“五朵金花”中的一朵,本次设计目标地块上范村即位于黄龙岘,是美丽乡村启动区的核心片区,四周茶山、竹林环绕,环境优美。江宁区交建集团计划对其进行景观环境整治,将利用当地茶、山、林、水等资源,依托片区幽静气质,通过塑造乡村风貌、完善生活设施、提升人居环境、完善乡游业态,打造“根植于青山绿水、留得住记忆乡愁”的精品民宿集聚区、美丽乡村4.0的示范区,使之成为向世界展现“新中式乡野生活方式”的窗口。

关键词:美丽乡村 民宿 建筑改造

1.规划前资料收集

1.1上位规划:上范村位于江宁西部片区,西部美丽乡村是江宁区重点控制和建设的片区规划区的生态格局可以总体概括为“一山带两翼,八河布湖库”,中部山体为南京南部重要生态廊道,自北向南带状绵延。八条河流流过基地,湖泊和水库密布其间。

规划确定了“一廊、两线、两区、多主题” 的空间结构,通过保护牛首-云台生态廊道,建设旅游大道西线、东线,打造分类型多主题发展组团。

牛首山、云台山生态廊道是南京市域总体规划中确定的都市区城镇发展轴之间的重要绿色生态空间,向北串联牛首山,向南联系安徽;同时,牛首-云台生态廊道位于整个规划区的核心位置,也拥有区域内最为优质的景观资源,在满足生态保护的前提下,整合提升沿廊道的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特色村等相关项目,集中打造龙头组团,形成沿廊道优质发展带,以线带面,拉动“美丽乡村”示范区发展。“一廊”是“美丽乡村”示范区发展的绿色主脉。

“两线”是重点打造的精品线路——旅游大道西线、东线。通过旅游大道西线、东线的建设,完善规划区内基础道路交通设施,串联规划区内主要村落体系;依托两条旅游线,支撑公交均等性,实现区内各重要资源点的交通可达,盘活重点项目。

“两区”是由牛首-云台生态廊道分隔形成生态农林西区、东区。由规划区中部牛首-云台生态廊道分隔而成,规划区西部、东部为微丘陵地区,西部水网交织,水利发达;东部水库众多,山圩水乡。地形相对平坦以及水源充沛这两大有利要素为规划区西部、东部片区发展农业建立了良好的发展基础。生态农业西区主要结合农田水利,打造大规模设施农业,高标准粮田等规模化农业;生态农林东区则利用山圩水乡这一地形地貌,重点发展经济林果业、茶业,打造特色经济作物栽培区。

“多主题”是规划区内多个主题景区。通过挖掘现状资源,整合已有项目,聚集提升优势资源点形成组团,对各组团进行不同的发展导向,最终形成“一区一特色”,实现“美丽乡村”示范区内差异性、多样化发展。

位于牛首——云台生态廊道上的上范村景观资源可以说是非常优越。

1.2现状问题:

建设美丽乡村的条件得天独厚,同时也存在着如下问题。

1.2.1城乡收入二元化现象严重。

农民经济基础虽较好,但和城市居民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经过统计,规划区四个街道2011年农村人均收入为15000元左右, 但南京市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为32200元,是农村的两倍。

1.2.2街道整体外部交通较好,但内部联系不足。

规划区对外联系较为顺畅,但内部道路不成体系。从规划区内部联系来看,高等级道路覆盖程度较低,仅有正方大道、银杏湖大道、大谷路、汤铜路几条骨干性的道路。路网结构主要体现为街道中心到达各个村落的放射状路网结构,道路等级较低,且尽端路较多,内部联系不便捷。

1.2.3生态本底较好,但缺乏有效保护引导,破坏较为严重。

项目开发缺少相应规划和政策约束处于无序状态,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同时由于新市镇建设和农业开发活动,侵占生态用地的情况时有发生。现状农村的经济粗放,对环境的污染较为严重,水环境有恶化趋势。

1.2.4景观格局完整,但乡村特色景观正在不断的消失。

规划区 “一廊两片”的生态景观格局完整,形成山水、农田、林网的景观结构,景观基底较好。但受到农村污染的影响,自然生态景观被污染严重。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对传统乡村特质形成冲击,威胁具有特色的乡村景观风貌。

1.2.5旅游资源丰富,但缺乏有效挖掘。

规划区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又位于大都市近郊区,具有发展乡村型旅游的优良条件。但在旅游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缺乏统筹规划和指导,缺乏对旅游资源的有效挖掘,现状开发的旅游产品同质性严重。

1.2.6土地利用低效,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规划区中低产地多,耕地分布较细碎化,村镇建设用地利用粗放散乱,土地利用不经济,影响了农业现代化、产业化、规模化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土地利用不经济。后备土地资源不足,未利用地占土地总量的比例低。

2.实地调研

2.1.1道路现状

村庄内道路主要为水泥与砂石道路,主要是村庄原住民根据自身的生产生活习惯建造出来的,卫生情况不容乐观,对于美丽乡村来说,这样的道路还缺少科学合理的规划,难以发挥最大的旅游效益。

2.1.2村庄房屋现状

房屋建筑主要集中在场地的中部偏西侧地势较为平缓的区域,房屋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零零散散,个别房屋建在半山坡上,以及山谷之间,经长期的雨水冲刷作用,安全性大打折扣,此外,由于房屋集中,使得公共活动空间缺少的问题变得突出起来。

2.1.3场地植被现状

由于当地是著名的茶文化村,茶叶的种植非常普遍,此外,由于靠近龙山水库,当地小气候使得场地生态基底较好,主要森林群落有针叶林、阔叶林、山顶灌丛、竹林四大类。

2.1.4水系现状

由于处于丘陵地带,水系汇集作用非常明显,在坡度较缓慢的地带形成一串状死月相变化的蓄水池,但由于水体得不到与外界的交流,水污染的状况触目惊心。此外,由于水池四周缺少树木的调节作用,再加上季节变化导致水位高低不定,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2.1.5人口问题

地处郊区,城市化的进程不可避免的影响到了当地人的生活方式,由于地产开发商的介入,大量人口被拆迁,仅有少量年纪较大的人还在村庄里生活,谋生手段就是茶叶采摘等农业劳动。

3案例借鉴

莫干山的民宿建设
  莫干山地处沪、宁、杭金三角的中心,人文历史深厚,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风景秀丽多姿,山上遍布二百多幢式样各异、形状美观的名人别墅,这莫干山的民宿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当现代文明逐渐消减农耕文明时,身处大都市的人们开始渴望乡野田园的宁静和平实,莫干山有效连接了城市需求和乡土资源。通过将废弃的农房改造成民宿,衍生而来的配套产业、出租农房和流转土地等方式,极大地刺激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但使莫干山民宿在竞争日渐激烈的民宿市场利于不败之地主要原因还是形成了“一村一品”、差别竞争,文化包装不可少。以莫干山麓的燎原村为例,燎原村做足了“民国文化”文章,民国要人黄郛政治上失意后,在燎原村办起了奶牛场、蚕种场、跑马场等,光阴荏苒,这些风雨剥蚀的场站、库房、学校都成了乡村旅游的“素材”;废弃的铁路枕木、老式自行车配件以及就地取材的竹子,当做文化墙和围栏,就隔成了一座座茶社、客栈和文化创意空间。而莫干山的“洋家乐”,以环保理念将泥坯房改建为低碳型乡村会所,极大的满足了人们的猎奇心理。“洋家乐”的成功造势,对莫干山民宿来说,功不可没,莫干山民宿正是在这天时地利中形成了集群效应,造就了当前莫干山民宿的地位。

4.改造策略

4.1分区规划

原有场地功能较为单一,在保留原有茶叶种植业的基础上开拓一些诸如亲子农场之类的新兴产业,对于开发程度较低的山坡地带,借鉴莫干山裸心谷民宿的成功经验,建设一些类似胶囊旅馆、树屋之类的特色建筑,满足当下现代人的猎奇心理。

4.2建筑规划

在尊重村庄现有建筑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地形与人类活动频率,将部分建筑围合起来形成一组院落,加强建筑组团之间的联系。不同位置的建筑业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民宿或民俗商店改建,形成当地特色的主题商业街。重新梳理建筑机理。赋予一些建筑一些诸如博物馆之类的文化职能,场地东部建筑改建成有课服务接待中心。

4.3水系规划

将坡地上类似月相变化的池塘改建成弯月到圆月变化的一串连池,增加其景观观赏性,吸引一些特别是年轻人的关注。

4.4道路整治

对于村庄现有道路,加大环境整治的力度,根据需求人们出行需求规划或减少道路的建设。

4.5景观节点规划

入口空间作为一个乡村的“脸面”首当其冲,规划一个小型入口公园,保留其节假日电影放映的功能,吸引游人目光。月亮连池紧挨入口公园,其亲水平台作为一处视觉极佳的观景点使人能够体验不同的乡村感觉。入口公园和连池作为村庄景观核心辐射场地大部分的区域,丰富了场地的景观层次。

4.6生态规划

场地生态环境状况良好,但也应该注意到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环境破坏行为,规划将场地中央区域土地在未来几年内进行一些自然演化,逐步恢复生态。

4.7产业规划

基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力度与当下民宿产业的火爆程度,将二者结合发展早已是大多数民宿业主的共识,做好与美丽乡村的结合,对民宿产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5.总结

一是与农村环境提升相结合。好的环境自然吸引客人来,农民赚了钱也更愿意把村庄弄得更整洁更有序,这样就形成了良性循环。

二是与农业产业相结合。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更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做好了与农业产业相结合的文章,民宿产业就不再是小众产业,不再是少数人参与、少数人获益,这个产业的长度和覆盖面都会得以极大的扩张,从而更加增强了产业的活力。

三是乡土文化的结合。民宿不同于酒店和旅馆,既接地气,又是富有人文、人情之处,发展民宿经济离不开乡土民俗风情文化的依托。

四是与“互联网 ”相结合。现在大多数的民宿是通过互联网预订的,它的好与坏,也主要是通过互联网来传播和评定,所以民宿与互联网已经在做加法,运用互联网把它们串接起来,带给每一位客人可以自我选择各不相同的消费体验。

五是与本土人生活相结合。应该更多地把民宿作为提高生活品质的一种方式来看。提高生活品质就是两方面的,一是来访者得到了他想要的好空气好环境,或是儿时记忆的重温。二是本土人得到了他想要的收入的增加,外来的信息和文化。撇开纯粹的商品交易,乡愁的重温和人文的交流,需要来访者与本土人有一个很好的交融。

六是与城市转型相结合。城市是有生命的物理空间,是承载多重功能的经济体。大凡民宿做得好的,周边一定有一个大都市或者都市群,民宿就是做的城里人的生意,有钱、有闲。民宿发展到一定规模了,慢慢地就把城市的功能增强和延伸了。城里城外有大量的民宿,或者上班在城里住宿在乡村的城市,一定是更有吸引力的。

做一间精致的民宿是比较好办的,选一个好地方,做一个好设计,讲一个好故事,可能就够了。但民宿如能真正成为产业,那么就不仅仅是民宿的蜕变,更是乡村的蜕变。所以,民宿是值得好好去做的大文章。

参考文献

[1]张延,代慧茹. 民宿分类研究[J]. 江苏商论,2016,(10):8-11 21.

[2]翟健,王竹. 精品乡村民宿的生态系统营建研究[J]. 建筑与文化,2016,(08):77-79.

[3]翟健. 乡建背景下的精品民宿设计研究[D].浙江大学,2016.

[4]俞昌斌. 莫干山民宿的分析探讨——以裸心谷、法国山居和安吉帐篷客为例对比[J]. 园林,2016,(06):17-22.

[5]郭莹莹. 民宿在乡村旅游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J]. 新经济,2016,(12):15-16.

[6]蒋姝婷. 传统村落民宿及其社区参与的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5.

[7]靳诚,陆玉麒. 县域单元美丽乡村建设类型划分与生态廊道构建——以浙江省德清县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5,(11):1819-1825.

[8]崔花蕾. “美丽乡村”建设的路径选择[D].华中师范大学,2015.

[9]蒋佳倩,李艳. 国内外旅游“民宿”研究综述[J]. 旅游研究,2014,(04):16-22.

[10]吕忠梅. 美丽乡村建设视域下的环境法思考[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2):1-9.

[11]王卫星. 美丽乡村建设:现状与对策[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01):1-6.

[12]隋朋贤. 浅谈民宿景观营造[J]. 中国林业产业,2016,(11):270.

[13]李彩玉. 台湾民宿业对大陆民宿业发展的启示[J]. 品牌,2015,(08):244-246.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