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设计学类 > 风景园林 > 正文

江宁黄龙岘上范村兴范村美丽宜居村庄景观整治规划03毕业论文

 2020-06-07 21:25:31  

摘 要

该设计以南京江宁区黄龙岘兴范村为对象,从乡村的产业现状、功能布局以及乡村聚落、乡村其他规划等方面的协调性发展为方向,对乡村旅游规划做进一步的研究。通过对整体布局的控制,使乡村旅游规划的建设更为合理,更加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更加适应人们的需求。探讨乡村旅游规划的现状,以及对旅游的前景设想,期望以该地水文渔业资源及其沿岸乡村建筑景观等为规划设计范围,为乡村旅游的杂乱无章及乡村旅游发展方向提供解决办法与依据,为今后的乡村旅游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该项目对兴范村独特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文化、自然旅游资源进行分析,根据地方特色确定乡村旅游建设的具体形式,合理安排旅游规划的功能布局以及旅游产品的合理规划,规范合理性的进行乡村旅游规划的建设,推进乡村的产业化,品牌化建设。同时打造乡村旅游更有利于兴范新农村建设,对乡村文明的珍视,现有资源整合优化,乡村生产要素重新配置,也有利于推动地方人居环境的优化。

关键词:乡村 乡村旅游 产品规划 产业推广 品牌打造

目录

摘要 I

第一章、研究背景 - 1 -

第二章、存在问题及选题意义 - 1 -

2.1美丽乡村建设存在问题 - 1 -

2.2选题意义 - 2 -

第三章、研究策略及发展趋势 - 2 -

3.1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 3 -

3.2乡村旅游建设发展趋势 - 3 -

3.2.1满足环境的生态保护、村庄环境整治实现永续发展。 - 3 -

3.2.2核心产业集聚发展工程。 - 3 -

3.2.3乡村建设以人为本,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 4 -

第四章、研究目标问题及手段 - 4 -

4.1 研究目标问题 - 4 -

4.2 研究手段 - 4 -

第五章、兴范村旅游现状 - 5 -

5.1自然地理现状 - 5 -

5.2资源条件现状 - 6 -

5.1.1生态环境 - 6 -

5.1.2景观风貌资源 - 6 -

5.3 主要问题 - 6 -

第六章、兴范村乡村旅游规划设计实例 - 7 -

6.1总体布置原则依据 - 7 -

6.2项目总体规划布局 - 7 -

6.2.1功能分区 - 7 -

6.2.2旅游线路规划 - 7 -

第七章、兴范村乡村旅游项目规划 - 8 -

7.1乡土原貌 - 8 -

7.2产业推广 - 8 -

结语 - 9 -

第一章、研究背景

当下乡村发展的宏观逻辑思维:从农村到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尤其在中国这个处在高速城镇化的时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景观正受到强大的文化干扰,其中城市的扩张对他们的影响越来越大。乡村景观是乡村地区范围内,经济、人文、社会、自然等多种现象的综合表现,也是最为广泛的一种景观类型,其发展过程是一个人类生产与自然生态相互交错、循序渐进、不断变化的过程。城镇化的结果会使大部分的农村消亡,但我们不必扼腕叹息,而是要把农村建设发展成为新田园,建设成为可产、可游、宜居、可伤、可乐的都市田园新模式。

江宁区作为南京市的近郊区,它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道路,由此提出了“农民生活方式城市化、农业生产方式现代化、农村生态环境田园化和山青水碧生态美、科学规划形态美、乡风文明素质美、村强民富生活美、管理民主和谐美”的“三化五美”的美丽乡村建设目标。

黄龙岘上范村、兴范村是本次毕业设计重点研究的两个村落,是美丽乡村启动区的核心片区,四周茶山、竹林环绕,环境优美。江宁区将对其进行景观环境整治,计划利用当地茶、山、林、水等资源,依托片区幽静气质,通过塑造乡村风貌、完善生活设施、提升人居环境、完善乡游业态,打造“根植于青山绿水、留得住记忆乡愁”的精品民宿集聚区、美丽乡村4.0的示范区,成为向世界展现“新中式乡野生活方式”的窗口。

第二章、存在问题及选题意义

2.1美丽乡村建设存在问题

1、当前乡村景观建设缺乏个性。如今目标繁多,如历史文化名村、美丽乡村、旅游名村等,规划设计存在生搬硬套,缺乏与自然环境协调等问题。

2、乡村旅游的发展,对乡村环境造成了不可忽视的破坏。美术、艺术家的快速介入将农村建设变成了另一个房地产市场,单纯注重经济发展的乡村很容易使精神文明建设、环境保护脱节,很多人被想象中的田园牧歌形象所迷惑,忽略了现实中的赤贫。

2.2选题意义

1、美丽乡村的建设如火如荼的展开,黄龙岘的改造旨在为今后的乡村景观建设提供依据

2、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尽可能利用原有产业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愿景,减少对乡村环境的破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第三章、研究策略及发展趋势

在国内如火如荼的乡村旅游建设背景下,游客的到来对当地经济的刺激作用使某乡村景区做出了错误的建设。

2015年11月27日,中国新闻网上刊发了“乡村旅游热浪下的民宿经济:遍地开花还应莫忘本源”一文。文章从“莫干山凉意已深”开始叙述,写到了“我把单反装进包里,我把忧伤埋在土里,我把快乐留在梯田里,我在墟里”,这些词句记录了浙江省永嘉、临安、,临海等地的乡村旅游盛极而衰的精彩和感喟。莫干山民宿旅游,这几年在国内被广为推崇,“打造浙江民宿第一县”的豪言壮语依旧还在流传,但缺失乡土味的同质化已经让“莫干山凉意已深”这个新闻来得很及时,算是给了国内热浪滚滚的乡村旅游当头一棒。莫干山只是一个缩影。这些年,全国都在大张旗鼓地推进乡村旅游,“法国的普罗旺斯”,“荷兰的赫曼努斯”,“意大利的托斯卡纳”,“西班牙的瓦伦西亚”,“日本的班达沃里森”,“台湾的垦丁”,拿来主义和机会主义大行其道。仅仅薰衣草庄园就铺天盖地,洒满了从山东的青岛到新疆的霍城、从广东的清远到黑龙江的佳木斯。

对于黄龙岘来说,如何利用好当地特色的旅游文化资源,如茶文化,山水文化,将自身的特色放大,在不影响乡村景观的前提下做好乡村旅游建设,避免重蹈上述地区覆辙,并通过旅游促进投资、消费、富民、城乡一体化发展,这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讨论问题。

3.1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冯淑华分析了乡村景观体系中聚落空间、经济空间、社会空间和文化空间的旅游价值,提出了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并以婺源为案例从旅游实践角度进一步研究了乡村景观的旅游开发。

婺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傩舞、徽剧、地戏、板龙灯等,然而,当地的年轻人往往选择离开家乡,去大城市发展,不愿意学习这些,致使表演的村民大多在50岁以上。这些珍贵的遗产或多或少面临着失传的危险,另外,一些古老的文化在当前商业利益的驱使下,很可能会变得庸俗不堪。在古建方面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婺源乡村旅游的发展对策重点落实在对古文物的保护上,即有效化解村民日常住宅与古建保护的矛盾;古老技艺无人继承与游客慕名参观需求的矛盾;游客数量飞速发展与当地承载力有限的矛盾……这就需要对古村落进行整体规划,修建民俗展览馆,鼓励年轻人学习遗产,使婺源历史系统化。

刘滨谊:加快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理论研究,制定有关乡村景观的法规和政策,加强景观价值观念的宣传和教育,强调和突出乡村景观的地方特色,举办蒋村景观规划与设计的竞赛,加强乡村景观的监督与管理工作,

3.2乡村旅游建设发展趋势

江宁区“五化三美”的特色景观生态规划将“生态美学”这一观念落实到了乡村建设中。对于黄龙岘的景观规划也必须落实到以下几点:

3.2.1满足环境的生态保护、村庄环境整治实现永续发展。

每个乡村景观建设必须满足以上基本条件,通过土地环境整治和集约高效利用,实现资源高效配置,显化农村土地价值。黄龙岘的山水资源得天独厚,乡村建设依托于原有的山水脉络,用河流山川湖泊将村落串联,利用生态美学打造住宿、休闲为一体的独特风光。

3.2.2核心产业集聚发展工程。

通过现代农业和都市生态休闲农业的培育,推动生态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化,实现农业接二连三发展,为农民增收提供有力支撑。“茶”文化是当地一大特色产业,通过游宿路线打造茶文化景区,实现乡村规划全覆盖。

3.2.3乡村建设以人为本,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建设美丽宜居的环境必须围绕“人”这个主体,一切实施举措都要为人的健康、舒适着想,为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着想。乡村旅游规划建设已经不单纯地把居住环境作为一种生存资料,在黄龙岘规划中,同时要求其成为一种赏心悦目、益寿延年的享受资料。

第四章、研究目标问题及手段

4.1 研究目标问题

从目前南京江宁区黄龙岘乡村景观设计现状出发,通过收集资料,实地考察等总结出存在问题,结合案例分析,探讨出较为全面的乡村景观设计的措施和方法,为未来的乡村景观建设提供参考价值。

1通过对黄龙岘乡村景观环境的调查研究,分析其现状特点,找出不足,为今后的乡村景观设计,构建科学、低影响、可持续的景观提供思路。

2通过考察乡村地域文化、特色资源、村民生活习俗和原有生态环境等因素,研究出较为全面的,适合于黄龙岘乡村景观设计的方法,正确引导乡村景观的建设与发展。

3协调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乡村景观设计与原生态、原住民之间的关系,创造出同时满足效益与美丽人居环境的乡村景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4.2 研究手段

1文献研究:尽可能多阅读国内外乡村景观建设的文献资料,充分了解各个乡村历史发展和现状,全面多角度理解,同时比较各个地区设计优缺点。

2实地考察:对选定乡村进行实地考察,拍摄记录原始图片,整理图文资料,与当地村民直接交流,了解居民生活习惯,当地特色资源,吸取当地居民关于乡村景观建设的建议。

3直接观察: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研究被研究对象,结合问卷访谈等多种形式,了解村民风俗,村民生活等,为乡村景观更高层次的精神建设做铺垫。

4经验总结:借鉴国内外乡村景观建设成功的经验,归纳出特定地域范围,特定类型的原则与方法。结合实地考察,总结完善其具体措施方法,使之系统化、理论化。

第五章、兴范村旅游现状

市政府要求在新三区和两县打造五个“美丽乡村 美丽中国”示范区,并将江宁片区作为试点先行先试。本次规划充分遵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按照5大主要目标和十大任务进行工作安排。

美丽乡村五大目标:空间优化形态美 、功能配套村容美 、业兴民富生活美 、生态优良环境美、乡风文明和谐美。 美丽乡村建设十大任务:优化城乡发展空间、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强化农业生态保育、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加快新市镇和新社区培育、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深化农村文明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完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5.1自然地理现状

1、气候 规划区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无霜期较长,平均达224天,雨量充沛,春温夏热、秋暖冬寒、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气候条件优越,年平均气温为15.50C ,年平均降雨量为1005.7毫米左右。

2、地形地貌 规划区位于长江三角洲平原,属于丘陵河谷,地形以岗丘平原为主,主要体现为低山丘陵地貌,地势中部高,东、西部低,境内丘陵、山区、冲田、岗地相互交错,地形复杂。 规划区中部山体为南京南部重要生态廊道,自北向南带状绵延,其中云台山峰最高,海拔319米,山峰海拔高差小,其间散布大小不一的水库与湖泊。

3、土壤特征 规划区土地肥沃,土壤组合以马肝土—黄白土—青泥条土—黄岗土为主要形式,适宜麦、稻、茶、竹的生长。

5.2资源条件现状

规划区内资源条件非常丰富,包括:山、水、林、田、村、文等多种类型。

5.1.1生态环境

规划区的生态格局可以总体概括为“一山带两翼,八河布湖库”,中部山体为南京南部重要生态廊道,自北向南带状绵延。八条河流流过基地,湖泊和水库密布其间。

(1)山体生态环境

(2)水生态环境

5.1.2景观风貌资源

规划区现状景观条件较好,具有明显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自然资源山川俊秀、独具特色;

二是具有田园风光、典型现代化新型农业耕种特色的乡村风貌;

三是多姿多彩的民风特色与慢节奏的农村生活内涵;四是新市镇特色旅游与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型农村。

5.3 主要问题

通过对规划区的现状进行分析,其经济、生态、环境等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城乡收入二元化现象严重。

2、街道整体外部交通较好,但内部联系不足。

3、生态本底较好,但缺乏有效保护引导,破坏较为严重。

4、景观格局完整,但乡村特色景观正在不断的消失。

5、旅游资源丰富,但缺乏有效挖掘。

6、土地利用低效,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第六章、兴范村乡村旅游规划设计实例

6.1总体布置原则依据

兴范村乡村旅游总体规划布局要遵循因地制宜、乡土特色、空间集中、差异性与互补性相结合、整体协调的原则。

在进行总体布局规划时注重当地文化,注重空间的延续性和差异性,根据空间自然格局和乡村聚落肌理进行分段设计,在注重保持规划的整体协调性同时保持乡村原真性和古朴气息。充分利用流域内富有特色的稻田茶舍、山水林地、乡村野趣等倡导自然、生态、乡土、田园、绿色慢生活理念的生活空间,打造涵盖文化体验、山水观光、田园养生、乡村休闲、农耕体验、户外休闲、山间骑行等功能的综合性乡土特色显著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6.2项目总体规划布局

兴范村功能布局模式为带状式布局模式,“带状式布局模式”在旅游规划实践中是最常用到的布局模式,在乡村旅游规划中也是经常用的,较适合于乡村旅游资源和服务等其他设施沿带状式分布的旅游区,例如沿河流,峡谷,道路等。

6.2.1功能分区

根据乡村旅游功能区的分析,结合兴范村乡村的旅游规划设计,本文针对兴范村带状式的布局模式,将其乡村旅游规划设计的功能区类型归纳为入口景观、文化活动、隔离景观、农业种植和生态渔业5个功能分区。

6.2.2旅游线路规划

在乡村旅游的规划中从旅游线路出发,制定乡村旅游路线的主题化,突出独特的线路游览内容,根据不同的现实情况,形成乡村自己的特色。

在设计中,规划出了机动车行道、骑行道、亲水栈道和林间小径4类道路,沿岸配有山林,水域,人家等景观,满足不同类型游客的丰富需求。完善道路设施,设置不同长度与等级的骑行路线,如:休闲骑行、耐力骑行等。由骑行线路串联而成的各景点沿线设置不同观赏景观与服务配套设施,满足游客不同需要。如沿线各驿站分别设置餐饮,茶饮,自行车租赁功能,规模较大的驿站还配有住宿与休闲会议等功能,相邻驿站之间活动避免重复。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