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第三方服务平台研究文献综述
2020-06-08 21:16:04
文 献 综 述
信息化时代悄然来临,跨境消费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家常便饭”,那么,由此而来,跨境电商依附的第三方服务平台显得尤为重要。2016年12月30日,商务部、中央网信办和发展改革委三部门联合发布《电子商务”十三五”发展规划》,该规划提出了:”十二五”期间,我国的电子商务交易的规模从2011 年的6 万亿元增至2015 年的21.8 万亿元,已成为全世界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电子商务市场。
1.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1国内外跨境电商及第三方平台现状
孙允成(2016)[1]在他的文章中提出:中国跨境电商发展现状呈现规模巨大、增长快速的发展现状,而且还面临发展混乱、配套不完善等问题。董志尚(2015)[2]在他的文章中提出:从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结构看,2013 年跨境电商中出口占88.2%,进口占11.8%,显示我国跨境电商中出口占主导地位,进口还处于起步阶段。由于跨境电商的进口受国家监管较多,所以当前增速较缓。黄欢(2012)[3]提出:综合性跨境电商第三方平台主目前种类繁多,参差不齐,主要有阿里巴巴、慧聪网、环球资源网等等,而中小型外贸企业最常用的就是阿里巴巴国际站,除此之外还有中国制造网、EC21等等。除了综合性平台还有垂直类平台,此类平台更关注某个行业,更加专业、精细,比如中国粮食如网、中国服装网、中国化工网等等。目前,第三方平台虽然种类颇多,但是还是存在许多不足,需要不断去完善改进。
1.2国内外跨境电商研究
马晨(2015)[4]在他的论文中提出:按照贸易的对象来分,跨境电商第三方平台可以分为B2B网站、B2C网站、C2C网站以及O2O网站。目前B2B跨境电商交易占93.9%,占据绝对优势,预估在未来几年,B2B仍然是主力。他通过国内外进出口跨境电商第三方平台实例,如注重一体化服务的B2B典型敦煌网、优化缩短供应链的B2C典型Lightinthbox、定位接中小订单的O2O典型大龙网以及进口系列平台如阿里、苏宁、京东等企业,探究了它们的运营模式,点出物流、政策、技术、结汇是这些企业通病。
马晨主要是通过案例分析法来论证他的观点,Molla和Licker(2001)[5]根据信息系统指标体系即系统质量、系统使用度、平台影响力、组织影响、用户满意度、平台质量这六个指标作为基础,提出了电子商务成功实施模型。
而黄莉玲(2016)[6]则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首先,她也采用五大跨境电商那个平台的案例来阐述,其次她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利用Palaez(2003)[7]的MA-OWA算法计算出各个指标权重,之后开始建立模糊神经网络来建立选择模型,利用数据进行论证模糊神经网络在选择跨境电商第三方平台时具有良好的泛化能力。
如何选择合适自身企业的跨境电商第三方平台,除了黄莉玲论证的模糊神经模型,王彦朝、于宝琴(2015)[8]在强调了:企业要从第三方平台和企业自身两方面分析,选择合适的第三方平台。目前,不同跨境第三方平台针对的市场和目标客户人群不同,eBay 和亚马逊在欧美的国家以及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市场的占有率大,该用户群体需要质量高、有特色的产品。此外eBay 是以B2C 和C2C 为主的电子商务平台,其产品和亚马逊相比价格相对较低,使用的消费者多是以价格为导向的。而速卖通等主要针对的是发展中国家的市场,该消费者群体需要的是价格较低的产品。所以企业需要从多方面考虑谋求自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