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医药公司应急预案设计文献综述
2020-06-10 22:05:29
文 献 综 述 1.1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现状、总结 1.1.1研究意义 2007年8月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应急预案应当根据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针对突发事件的性质、特点和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具体规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和突发事件的预防与预警机制、处置程序、应急保障措施以及事后恢复与重建措施等内容。
”从学理的角度来看,应急预案是一个过程,该过程需要确定目标,制定发展策略、管理办法和详尽的实施计划,并成立或指定具体机构去实施,还包括对预案自身的评价和完善,”是一整套关于如何应对和从应急事件中恢复的协议或安排,它描述了责任、管理机构、战略以及资源。
应急预案确定了应急救援的范围和体系,使应急管理不在无据可依,无章可循,尤其是通过培训和演练,可以使应急人员熟悉自己的任务,具备完成指定任务所需的相应能力,并检验预案和行动程序,评估应急人员的整体协调性。
应急预案有利于做出及时的应急响应,降低事故后果,应急行动对时间要求十分敏感,不允许有任何拖延,应急预案预先明确了应急各方职责和响应程序,在应急资源等方面进行先期准备,可以指导应急救援迅速、高效、有序的开展,将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将到最低限度。
应急预案是各类突发事故的应急基础,通过编制应急预案,可以对那些事先无法预料到的突发事故起到基本的应急指导作用,成为开展应急救援的”底线”,在此基础上,可以针对特定事故类别编制专项应急预案,并有针对性的制定应急预案、进行专项应急预案准备和演习。
应急预案建立了与上级单位和部门应急救援体系的衔接,通过编制应急预案可以确保当发生超过本级应急能力的重大事故时与有关应急机构的联系和协调。
应急预案有利于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发布、宣传、演练、教育和培训,有利于各方了解面临的重大事故及其相应的应急措施,有利于促进各方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
1.1.2国内外研究现状 当前,公民的安全观和价值观发生了深刻变化,政府的公共安全保障和应急管理体制的目标,不再局限于保护公民的生命和财产,更涉及到维护政府的执政能力、运行功能和公信力等。
在1994年日本东京地铁沙林恐怖事件,2005年美国的"卡特里娜"飓风袭击等突发事件中,由于政府处理乏力,引起公民强烈不满,导致发生"政府威信危机"。
由此,应急管理体制逐渐成为西方国家的重要政治议题,各国都把应急管理体制作为政府管理职能的一个重要内容,均由行政首长担任最高指挥官和最终决策者,以及一个高层政府机构作为应急管理体制的决策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