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病毒NS3抑制剂合成-1文献综述
2020-06-11 20:56:56
文 献 综 述
1登革热简介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有传染性的急性疾病。主要分为高发病率与高致死率的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登革热病毒是经蚊媒传播的,进入人体后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内复制。登革热的典型症状有皮疹、发热、出血。登革热病毒与机体产生的抗体特异性的结合成复合物,使血管的通透性增加,病毒复制会抑制骨髓中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再生,导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出血倾向。
登革热多发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广东、香港等地区均有出现,此疾病也有季节性,多发于7-9月份。东南亚和美洲地区登革热疫情较为严重[11]。据统计,2016年因登革热死亡的人数相比于往年呈下降趋势,但仍不可忽视,重灾区疫情仍然十分严峻,马来西亚卫生部最新资料显示,马来西亚2016年全年因登革热死亡人数达237人。目前,很多国家都致力于登革热的治疗,登革病毒的研究,登革病毒疫苗的开发。
2登革病毒的结构
登革病毒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中的一个血清型亚群[12]。登革热病毒是大小约50nm由包膜和衣壳体组成的病毒。病毒有哑铃形、棒形和球形3种形态,其中哑铃形的大小为700nm#215;(20-40)nm,棒形大小为(175-200)nm#215;(42-46)nm,球形颗粒直径20-50nm,表面有5-10nm的突起。登革病毒有四个血清型,且同一型中不同毒株也有抗原差异。在四种血清型中,2型传播最广泛,各型病毒间抗原性有交叉,与乙脑病毒和西尼罗病毒也有部分抗原相同。该病毒的基因组由单股正链RNA分子组成,RNA约含11000个核苷酸。登革病毒的基因组被包裹在蛋白质外壳之中,与其他病毒并无显著差异,但此病毒的特别之处在于此病毒的基因组依次被90张盔甲状的蛋白质外壳紧紧包被[1]。 登革热的结构蛋白C是一种非糖基化蛋白,含多个碱性氨基酸,在蛋白与RNA的相互作用中起重要作用。登革热的非结构蛋白是由病毒感染细胞分泌的,其中的非结构蛋白1(NS1)是一种可溶性补体结合抗原,含有组特异性和型特异性抗原决定簇。登革热病毒NS3蛋白酶直接参与病毒多聚蛋白前体的切割加工,在病毒复制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
3 登革热的发病机理
3.1病毒细胞嗜性或组织嗜性
1977年,Halstead等人就证明了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是对DENV最易感的细胞,但也有研究表明病毒感染可诱发炎症,这意味着单核细胞在登革热病毒感染过程中可能发挥着双重的作用[14]。从活检和尸检的报告中,可以发现病人的大多数器官和组织都有登革热病毒,皮肤和胃肠道浓度较高。许多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肝损伤[13]。血管内皮细胞在发病中的具体作用存在争议,但登革热的明显临床特征就是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这与血管内皮细胞脱不了干系。
3.2病毒毒力学说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用于重复性光热/热力学协同治疗的NIR-II 光响应抗菌凝胶外文翻译资料
- 氧化石墨烯/银/胶原涂层的光动力和物理作用协 同杀死细菌外文翻译资料
- x,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区域选择性自由 基x-硼酰化直接合成0-硼酰羰基分子外文翻译资料
- 通过光氧催化作用实现有机硼合成的新型自由基硼化途径外文翻译资料
- 光导的单电子转移过程在烯烃与氮杂环卡宾硼烷的硼基化反应中作为- -种授权的基本原理外文翻译资料
- 用于数字光处理3D打印的可重复打印聚合物外文翻译资料
- 1, 6-烯基自由基硼化/环化级联反应合成硼处理的杂环和碳环外文翻译资料
- 羟基环戊烯酮的Morita-Bayllis-Hillman反应研究外文翻译资料
- 莫米洛替尼的新型实用合成路线外文翻译资料
- 用从突变的PrPGApx04中分离出的青霉素G酰化酶高效合成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外文翻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