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联盟治理模式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网络特征视角文献综述
2020-06-14 16:13:58
文献综述
我国的经济发展目前处在十三五规划,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央决定深化改革,重要方面之一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增长由资本要素驱动转向主要由创新驱动,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技术创新。而二十一世纪的技术创新,单个组织往往难以完成,许多技术创新组织需要结成联盟。从网络视角研究技术联盟是一种比较新的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网络特征分析影响技术联盟治理的因素,这对于优化技术联盟治理,推动创新,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关于技术联盟的研究
技术联盟是不同企业间进行技术合作的组织形式,通过各种连接方式,促进形成创新的各种要素在不同组织间自由交换,最终达到新技术创新和创造新价值的目的。曹兴,宋娟(2010)认为如果一个技术联盟的网络异质性过于明显,知识在技术联盟中的交流就会比较困难,而如果联盟网络是相对稳固的,不同主体彼此连接紧密,知识要素的流通就相对容易,而且以持股为组成方式的技术联盟对于高科技知识要素的传递是更有利的。原毅军,陈艳(2012)观察到一个技术联盟的核心问题其实是利益怎么分配与共享的问题,而知识要素和技术要素的转移更是重中之重,研究技术联盟特别要关注这个核心。
王飞绒,陈劲(2010)对不同学者研究的技术联盟的所属行业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在国外生物产业更受到广大学者的青睐;而针对电子信息领域的技术联盟则少之又少,这种分布与国民经济中技术联盟的分布是相吻合的。李建玲(2013)对于技术联盟尤其是共性技术联盟的利益成果划分问题见解独到,认为所有成员都有权利享用整体性收益,但与所投入要素差异相关的利益划分,则要联盟内成员相互协调,得出一个虽有区别但可以让多方满意的结果。对于技术联盟的管理者,Yong Kyu Lew和Rudolf R.Sinkovics(2013)认为一名出色的技术联盟管理者应该时刻牢记,通过这个技术联盟要让企业在走向国际化方面有革新性的变化,吸取联盟内来自不同地区成员的知识。
有学者对于技术联盟中关键的知识要素转移的效果进行了分析,张红兵(2013)认为百分之三十多技术联盟中的企业并没有因知识转移获得明显成效;而百分之六十多的企业通过技术联盟中的知识转移取得了明显的技术进步效果。 张红兵,张素平 (2013)在研究中得出这样的结论: 在技术联盟的成员选择上,尽量选择创新能力既在水平上有差异,所具有的技术核心又有关联的组织,联盟内组织相互间的信守承诺,构建和谐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联盟内相互信任的氛围可以促进长久的创新要素共享,并且共同提升创新水平。曹兴,秦耀华(2011)在文章中总结道:对于知识转出方而言,当所受激励更强时,知识转移方对于努力的作用就越明显,知识转移组织所面临的外部环境是否稳定,与其所受到的激励并没有明显关系。
二、关于联盟治理的研究
对于联盟治理的影响因素和架构许多学者进行了广泛的研究。陈佳(2011)总结认为针对产业技术创新的战略联盟,已经成为一种兼顾竞争与合作的模式,对于营造产业技术创新链,促进技术升级,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李运河(2010)研究了在由于机会主义和经济人有限理性假设的影响,联盟正常约定的治理机制不能发挥应有作用,所应该采取的多重架构的联盟。他认为应该在联盟内部成立一个知识信息共享平台,用以促进各组织间的交流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在共赢中提高效率。
龙勇,郑景丽(2013)研究了在不同阶段,联盟能力与联盟治理的关系,认为在联盟形成前,各组织如果具有基于一种伙伴关系的能力将促进联盟整体构造的形成,而在联盟形成之后,成员所具有的保持友好关系的能力对于联盟治理是关键的。张雪松,李秦阳(2015)认为,应将技术联盟的治理看作一个系统工程,而联盟的运营、效果评测、信息反馈与体系调整等是一个个子系统保证技术联盟治理的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