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化学化工与生命科学类 > 轻化工程 > 正文

V型含席夫碱染料分子的合成文献综述

 2020-06-14 16:15:03  

文 献 综 述 1.研究背景: 席夫碱是一类含有亚氨基(C=N-)的重要含氮化合物,H.Schiff于1864年用苯胺、水杨醛和铜离子首次合成,席夫碱也因此而得名 (Schiff base)。

其特点是物质结构特殊,合成方法简单,通过改变反应物的电子给予基和取代基,就能衍生出许多结构多变,性能各异的席夫碱[1-2]。

从结构上划分,席夫碱可分为单席夫碱、对称、不对称的双席夫碱、大环席夫碱、席夫碱的聚合物等;按反应物取代基类型的不同,席夫碱可分为水杨醛类席夫碱、氨基酸类席夫碱、磺胺类席夫碱、硫脲类席夫碱等等。

亚氨基(C=N-)杂化轨道上的 N 具有孤对电子,可以与大部分金属离子配位或共轭,形成稳定配合物,配合物的元素种类涉及过渡金属、镧系元素、甚至锕系元素;单核、多核、异多核等结构类型的席夫碱配合物也得到广泛研究[3]。

 2.席夫碱的反应机理与合成 Schiff base合成是羰基与氨基的亲核加成反应,涉及加成、重排、消去等过程。

反应机理是:胺类化合物为亲核试剂,带有孤电子对的氮原子进攻羰基化合物中带有正电荷的碳原子,发生亲核加成反应,形成中间产物a-羟基胺类化合物,然后脱水形成席夫碱。

反应通式如下: 席夫碱的形成机理如下:  2.席夫碱的合成方法 席夫碱合成涉及加成、重排、消去等过程,反应物的立体结构和电子效应起了关键作用。

2.1 直接合成法。

其机理如下图所示: 氨基氮上的孤对电子进攻醛酮的羰基碳,电子转移到羰基氧原子,形成过渡态的碳四中间体。

随后电子由氧原子转移到N原子,伴随氨原子的转移,形成化合物,再脱去一份子水形成亚胺,即席夫碱。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