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经济学类 > 金融学 > 正文

互联网背景下的普惠金融发展研究文献综述

 2020-06-26 19:48:44  

文 献 综 述

互联网是当今时代特色,充满创新和发展潜力,普惠金融是目前社会一个研究热点。为了扩大金融服务领域,让金融成果惠及更多人,促进我国经济平稳健康运行,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中提出要大力发展普惠金融。而且现行的金融体系弊端日益明显,金融服务待遇差别化,忽视没有发展潜力的弱势群体(焦瑾璞,2010)[1]。互联网以其平等、开放、分享、协作、民主、普惠的特点与普惠金融的核心理念不谋而合,经济新常态下,互联网在金融领域以其特有的优势发挥着巨大的力量,基于互联网的普惠金融,最终才可能实现普惠的目的。

一、互联网背景下普惠金融的内涵和特征

普惠金融究竟是什么呢?普惠金融源自英文”Financial Inclusion”,是由小额信贷和微型金融发展而来的概念。2005年联合国在小额信贷年会中定义其为在成本可以负担情况下,通过全面有效的方式为所有社会成员提供金融服务(联合国,2005)[2]。普惠金融也可以称作包容性金融,其核心是为所有阶层的社会成员提供有效且全面的金融服务,尤其是为贫困人群服务(于勇,2015)[3]。普惠金融是新时期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其本质是每个群体都有享受金融服务的权利,其主要目标是为弱势群体、中小微企业服务,通过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改善社会福利(李国华,2014)[4]。有学者认为普惠金融在本质上能够给每个有需求的人提供合适、易理解且实用的金融服务(Ramakrishnan,2010)[6]。普惠金融体系实质上也是一种金融公平的体现(蒙特雷共识,2002)。联合国2006年发布的《建设普惠金融体系》一书中指出它的四个基本特征:(1)家庭和企业能以合理的价格获得各种金融服务,包括储蓄、信贷、保险等。(2)有健全的金融机构且内控机制严密并受市场监督,存在规范的行业准则以及市场监督机制。(3)金融机构财务可持续,确保金融服务的可持续性。(4)拥有多层面的竞争性金融服务提供者为其提供多样化的选择。

二、互联网与普惠金融的结合

互联网为普惠金融的发展提供了突破口,互联网和普惠金融在理念和运行特征都存在许多共同点,也为两者的结合奠定了基础。互联网金融更”民主化”、”大众化”,它不仅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还可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促进民间金融”阳光化””规范化”,提高金融”普惠性”(谢平,2012)[7]。金中夏(2014)提出,互联网更多的为”草根储蓄者”和”资金需求者”服务,体现了普惠金融的意义[8]

三、互联网背景下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

由于各国的经济和金融发展水平不同,普惠金融的实践也存在着差异。

国内,随着以阿里和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迅速进入金融领域,金融服务于大企业和富人的理念有所转变,互联网促使金融服务走向小企业和中低收入人群(吴晓求,2013)[9]。有研究认为,目前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在很大程度上属于普惠金融的范畴,但事实上,互联网背景下的普惠金融发展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完美(谢平、邹伟、刘海二,2014)[10]

国际上,2009年以来二十国成立普惠金融专家组(FIEG)并推动成立全球普惠金融合作伙伴组织(GPFI)积极推动构建全球层面的普惠金融指标,制定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最佳范例的资助框架,取得了一定成效。金融包容联盟(AFI)等专门性国际组织也同时成立,督促各国做出普惠金融相关承诺,组织开展相关工作。不同的国家根据国情在推动普惠金融发展上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巴西在推动普惠金融发展方面十分注重金融创新,如推广代理银行业务模式。印尼亚微型金融业的一个明显特征是正规金融机构的参与,如著名的印度尼西亚人民银行村行系统(BRI Unit)。印尼发展普惠金融的另一个特点是重视金融消费者的保护与扶持。肯尼亚普惠金融发展的一个特点是手机银行的快速发展(焦瑾璞,2014)[1]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