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白血病核苷药物克拉屈滨的酶法合成条件优化研究文献综述
2020-06-26 19:52:35
克拉屈滨(克拉屈平,2-chloro-2′-deoxyadenozine,Cladribine,CdA),化学名 2-氯-2′-脱氧腺嘌呤核苷,1993年首次在美国上市,商品名Leustatin,由Onhobiotech 和Johnson&Johnson公司共同研发,用于治疗毛细胞白血病(HCL)和 Walden Strom氏巨球蛋白血病[1]。
作为 2′-脱氧核苷类代表性药物,是一线的核苷类抗白血病药物[2],国内外需求量大。
1.1克拉屈滨抗白血病原理 克拉屈滨抗白血病原理是CdA先被磷酸化为核苷肽(CdATP),逐步在细胞内积蓄并组合到DNA中,导致DNA链断裂而抑制其合成,导致细胞死亡或凋亡,现已证实,CdA引起大量细胞堆积在G1/S期之间,当细胞进入S期,细胞毒便发挥作用,因而CdA对增殖与静止期的淋巴细胞具有同等的抗肿瘤活性[3]。
CdA治疗HCL效果最为理想已被列为一线的核苷类抗白血病药物。
1.2克拉屈滨的合成方法 核苷类似物的合成主要有3种方法,即化学合成法、碱基修饰法、生物转化法。
据文献报道克拉屈滨合成路线有以下 5 种:①最早在1963年由Ikehara 等[4]研究了以 2,8-二氯腺嘌呤为起始原料的合成路线,该路线较长,反应收率不高,其中用到了难以获得的特殊氯代糖等原料,成本较高,而且在偶联反应时用到氯化汞盐,产物中存在”重金属汞”,难以彻底去除,以及有存在生物毒性等问题。
②1972年由Christensen和Broom[5]研究了以 2,6-二氯嘌呤为起始原料的路线,该路线不使用氯化汞毒性试剂,使用了较易获得的原料,缺点在于偶联反应时立体选择性不高,得到的产物是α和β型混合物,须过氧化铝柱分离,同时反应中还用液氨在高压下反应,操作条件苛刻,总收率仅 9% 。
③ 1984 年由 Kazimierczuk 等[6]继续研究了以 2,6-二氯嘌呤为起始原料的路线,提高了偶联反应中β立体选择性(α型占1.5% ),缩短了反应步骤,提高了收率,但偶联生成了9-β型,7-β型2种β构型产物,两者比例为 4.5∶ 1,该法也须用过柱法分离,操作繁琐,且反应中仍用高压釜加压,不易工业化生产。
④ 1993 年由 Mikhailopulo 等[7]研究了酶法合成克拉屈滨的新工艺,以 2-氯腺嘌呤和2'-脱氧胸腺嘧啶核苷为原料,用 N-脱氧核糖转移酶作为催化剂,直接合成得到目标物克拉屈滨,该法立体选择性高,产品光学纯度及收率都较高,但催化剂N-脱氧核糖转移酶来源少,难以购买,而且该工艺目前还只是处于实验室毫摩尔量级的研究阶段,不能实施规模化生产。
⑤ 1999 年 Szepsel 等[8]研究了提高偶联反应中 9-β 的立体选择性,使偶联产物中7β-异构体只有 0.5% ; 2005 年上海医工院陈莉莉等[9]又针对该工艺进行了改进,该工艺以 2,6-二氯嘌呤和 2-脱氧-D-核糖为起始原料,其反应条件温和,收率也有所提高,但缺点是结晶时需要引晶,耗时长,并且此法有杂质残留,也难以工业化,并且工艺中用乙酸中和甲醇钠,有钠盐生成,有可能导致产品中钠离子超标。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用于重复性光热/热力学协同治疗的NIR-II 光响应抗菌凝胶外文翻译资料
- 氧化石墨烯/银/胶原涂层的光动力和物理作用协 同杀死细菌外文翻译资料
- x,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区域选择性自由 基x-硼酰化直接合成0-硼酰羰基分子外文翻译资料
- 通过光氧催化作用实现有机硼合成的新型自由基硼化途径外文翻译资料
- 光导的单电子转移过程在烯烃与氮杂环卡宾硼烷的硼基化反应中作为- -种授权的基本原理外文翻译资料
- 用于数字光处理3D打印的可重复打印聚合物外文翻译资料
- 1, 6-烯基自由基硼化/环化级联反应合成硼处理的杂环和碳环外文翻译资料
- 羟基环戊烯酮的Morita-Bayllis-Hillman反应研究外文翻译资料
- 莫米洛替尼的新型实用合成路线外文翻译资料
- 用从突变的PrPGApx04中分离出的青霉素G酰化酶高效合成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外文翻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