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化学化工与生命科学类 > 药学 > 正文

抗白血病核苷药物克拉屈滨的酶法合成条件优化研究文献综述

 2020-06-26 19:52:35  

克拉屈滨(克拉屈平,2-chloro-2′-deoxyadenozine,Cladribine,CdA),化学名 2-氯-2′-脱氧腺嘌呤核苷,1993年首次在美国上市,商品名Leustatin,由Onhobiotech 和Johnson&Johnson公司共同研发,用于治疗毛细胞白血病(HCL)和 Walden Strom氏巨球蛋白血病[1]。

作为 2′-脱氧核苷类代表性药物,是一线的核苷类抗白血病药物[2],国内外需求量大。

1.1克拉屈滨抗白血病原理 克拉屈滨抗白血病原理是CdA先被磷酸化为核苷肽(CdATP),逐步在细胞内积蓄并组合到DNA中,导致DNA链断裂而抑制其合成,导致细胞死亡或凋亡,现已证实,CdA引起大量细胞堆积在G1/S期之间,当细胞进入S期,细胞毒便发挥作用,因而CdA对增殖与静止期的淋巴细胞具有同等的抗肿瘤活性[3]。

CdA治疗HCL效果最为理想已被列为一线的核苷类抗白血病药物。

1.2克拉屈滨的合成方法 核苷类似物的合成主要有3种方法,即化学合成法、碱基修饰法、生物转化法。

据文献报道克拉屈滨合成路线有以下 5 种:①最早在1963年由Ikehara 等[4]研究了以 2,8-二氯腺嘌呤为起始原料的合成路线,该路线较长,反应收率不高,其中用到了难以获得的特殊氯代糖等原料,成本较高,而且在偶联反应时用到氯化汞盐,产物中存在”重金属汞”,难以彻底去除,以及有存在生物毒性等问题。

②1972年由Christensen和Broom[5]研究了以 2,6-二氯嘌呤为起始原料的路线,该路线不使用氯化汞毒性试剂,使用了较易获得的原料,缺点在于偶联反应时立体选择性不高,得到的产物是α和β型混合物,须过氧化铝柱分离,同时反应中还用液氨在高压下反应,操作条件苛刻,总收率仅 9% 。

③ 1984 年由 Kazimierczuk 等[6]继续研究了以 2,6-二氯嘌呤为起始原料的路线,提高了偶联反应中β立体选择性(α型占1.5% ),缩短了反应步骤,提高了收率,但偶联生成了9-β型,7-β型2种β构型产物,两者比例为 4.5∶ 1,该法也须用过柱法分离,操作繁琐,且反应中仍用高压釜加压,不易工业化生产。

④ 1993 年由 Mikhailopulo 等[7]研究了酶法合成克拉屈滨的新工艺,以 2-氯腺嘌呤和2'-脱氧胸腺嘧啶核苷为原料,用 N-脱氧核糖转移酶作为催化剂,直接合成得到目标物克拉屈滨,该法立体选择性高,产品光学纯度及收率都较高,但催化剂N-脱氧核糖转移酶来源少,难以购买,而且该工艺目前还只是处于实验室毫摩尔量级的研究阶段,不能实施规模化生产。

⑤ 1999 年 Szepsel 等[8]研究了提高偶联反应中 9-β 的立体选择性,使偶联产物中7β-异构体只有 0.5% ; 2005 年上海医工院陈莉莉等[9]又针对该工艺进行了改进,该工艺以 2,6-二氯嘌呤和 2-脱氧-D-核糖为起始原料,其反应条件温和,收率也有所提高,但缺点是结晶时需要引晶,耗时长,并且此法有杂质残留,也难以工业化,并且工艺中用乙酸中和甲醇钠,有钠盐生成,有可能导致产品中钠离子超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