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分子聚合物链的表面在位合成文献综述
2020-06-26 19:52:50
一.论文的背景、目的与意义 近年来,通过表面在位化学反应(on-surface chemistry),也被称为表面在位共价反应(on-surface covalent reaction)或表面在位合成(on-surface synthesis), 构筑共价相连的分子结构成为表面分子科学中备受关注的一个研究热点。
表面在位化学最初是在金属单晶表面上,通过传统的化学反应,实现一维线型和二维网络结构大分子及高分子[1]。
在金属单晶表面上直接合成制备各种共价键连接聚合结构,由于其独特的路线及在电子学、光电子学等方面的潜在应用价值而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与传统的有机合成反应不同,表面辅助反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产物的结构,知悉具体的反应过程,更重要的是还能制备一些采用传统方法所不能得到的新型材料。
前驱体分子的种类、衬底的选择以及反应条件等因素都与反应的发生紧密相关。
在表面上制备出的有序共价组装结构除了比传统的自组装单层膜(SAMs)结构具有更高的机械强度及热力学稳定性外,分子间连接的共价键还能作为电子传输的通道,使其应用范围得到很大地扩展。
这类反应最初是在超高真空条件下进行的,现已扩展至低真空或大气条件,而表面的选用也从金属单晶扩展到石墨、石墨烯及氧化物表面。
在金属单晶表面实现的化学合成,其基元反应多数在传统化学合成中都能够实现,典型的有Ullmann反应, Glaser反应、缩合反应等等。
但反应的途径和产物可能与传统的反应完全不同。
譬如碳氧键的断裂,通常的反应需要在酸性条件下进行,但在金单晶(111)表面,同样的碳氧键断裂只需升温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