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层硫化钼材料的制备文献综述
2020-06-26 20:10:27
文 献 综 述
自第一次三维石墨中剥离出来以来,二维层状石墨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研究。从此,大量二维材料也引起了广泛的注意,例如过渡族金属二硫化物,其中二硫化钼MoS2受到特别关注。
1 MoS2的结构
MoS2属于过渡族金属二硫化物,块状的MoS2是六方晶系的层状结构,层和层之间通过较弱的范德华力结合,这种结构和范德华力使得MoS2和石墨烯一样可以通过机械剥离的方法获得[1],每一层MoS2分子由三层原子层组成[2]两层的硫原子层夹着一层钼原子层的”三明治”夹心结构,每一个钼原子周围分布着6个硫原子,每一个硫原子周围分布着3个钼原子,它们之间通过较强的共价键结合,每一层MoS2厚度约为0.65nm。[3]
2 单层MoS2的制备方法
2.1 通过应用物理或化学剥离的手段,克服体材料层间微弱范德华力获得薄层或单层产物,这类方法的优势在于原理、工艺相对简单,常见的有微机械剥离法、液相剥离法、超声法等。
微机械剥离是使用胶带(scotch)从块状单晶中剥离出MoS2薄片的方法。最早由Frindt等[4]在1965年提出,并成功剥离出了几层到几十层的MoS2。到目前为止,微机械力剥离方法仍是获得高结晶度MoS2最有效的方法,工艺过程仅涉及到简单的物理转移,剥离产物晶体结构良好,适用于实验室研究。不过这种方法难以获得大面积单层MoS2,通常长度在几微米到几十微米范围内,制备效率较低难于实现大规模应用。
液相剥离法利用了MoS2层间距较大的特点,使用插层剂(如Li )作为剥离工具实现MoS2层间分裂。该方法最初由Joensen等[5]提出,他们首先将正丁基锂嵌入到MoS2粉末中,形成LixMoS2嵌入化合物;再经过与水反应产生大量H2,增大MoS2的层间距,分离出单层MoS2纳米片。表面残留的Li+一定程度上会引起MoS2晶体结构的破坏,影响产物的电化学性质,对此Eda等[6]在此工艺基础上引入退火工序,在300℃退火1h便能使MoS2半导体性质恢复得很好。
不过上述过程反应周期较长,通常为3天,Zeng等[7]提出了一种电化学改进工艺,将反应周期缩短到几个小时。该方法是将锂箔和涂有MoS2的Cu分别作为阳极和阴极插入电解液中,电解液掺入等比的EC(乙基碳酸)和DMC(碳酸二甲酯),Li+嵌入过程需要通入一定的电流,锂化程度可以通过电流的变化进行监控,最后进行超声剥离。该方法操作较为复杂、产物尺寸较小,同时锂离子的嵌入会导致晶体结构的破坏,影响材料的电学、光学性质。
超声法是将有MoS2粉末溶于特定溶剂中,对溶液进行超声、离心和干燥获得单层或薄层有MoS2产物的方法。Her-nandez等[8-9]使用N-甲基吡咯烷酮(NMP)和二甲基甲酰胺(DMF)溶剂,通过控制超声功率及时间获得了单层石墨烯。超声法除需要对超声功率和时间进行控制,溶剂的选取也是影响超声剥离过程的重要因素,有研究者提出当溶剂表面能与MoS2表面能接近时,能够剥离出更多单层产物,多溶剂混合比单一溶剂能够获得更好的剥离效率。Zhou等[10]选取体积比为9:11的乙醇和水混合溶剂,获得MoS2分散浓度为(0.018#177;0.003)mg/ml,分别为单一水溶剂的68倍和单一乙醇溶剂的13倍,进而提高剥离效率。液相超声法优势在于操作简单,获得的产物通常在几百纳米到几个微米且不易在溶剂中发生再凝聚现象,适合规模化生产。但液相超声法的剥离程度和剥离效率略低于离子插层法,同时溶剂分子可能通过非共价键吸附在MoS2表面影响材料性能。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可聚合高分子模板增强制备高耐久超疏水涂层文献综述
- PVC/ABS合金的制备及性能研究开题报告
- 设计具有增强的赝电容及电催化性能的Co3O4/NiCo2O4双壳纳米笼结构外文翻译资料
- 光子上转换手性液晶:显著放大的上转换圆偏振发光外文翻译资料
- 氧空位型LiV3O8纳米片的快速稳定储锂性能研究外文翻译资料
- 应用于高性能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电子传输层的前体工程外文翻译资料
- 复合材料科学与技术 ——含碳纳米管的多孔导电弹性体复合材料悬浮在共连续聚合物的狭窄孔隙中的混合纳米复合材料外文翻译资料
- 一种用于先进锂硫电池源自聚罗丹宁纤维素的氮硫双掺杂碳外文翻译资料
- 短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控制界面和力学性能参数外文翻译资料
- 含Ca0的LaCO.0H纳米齿轮及其发光和脱NOx性能外文翻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