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对肺动脉高压血管重构作用机制研究文献综述
2020-06-28 20:12:46
文 献 综 述 肺动脉高压(PAH)是一种高度恶性的慢性进行性血管病,发病时PASMC增殖,引起肺血管肥厚,导致肺循环压力和阻力升高,最终右心衰竭,甚至死亡。
其血流动力学诊断标准为:在海平面,静息状态下,右心导管检查测肺动脉平均压≥25mmHg。
慢性缺氧可引起肺动脉内皮损伤和功能紊乱,诱导炎症反应,伴随血管周围的炎性浸润[1],进一步引起肺血管的收缩和PASMC异常增殖,促进了PAH形成。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血管重构在PAH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2]。
血管重构是指由于细胞增生肥大,分化凋亡障碍及过度迁移、胞外基质积累、炎症、能量代谢改变共同作用,导致的全三层血管壁的变化过程,此过程是涉及多种细胞,多条分子信号通路以及表观遗传学共同参与的调控过程。
因此,维护肺动脉细胞增殖和凋亡之间的平衡,延缓甚至逆转肺血管重构,已成为治疗PAH的重要目标。
PAH 中血管重构的病理机制 病理学改变 众所周知,内皮细胞(ECs)受损伤、凋亡后,传递信号给存活的ECs、平滑肌细胞(SMCs)及成纤维细胞,诱导细胞增殖迁移和炎症反应,导致血管舒缩失衡,出现特征的闭塞性血管重构。
PAH中血管重构的病理学过程包括ECs功能失调、SMCs在小动脉异常沉积、成纤维细胞迁移以及胞外基质参与。
随后发现,内皮病变诱导了多种病理生理通路,可能是血管重构的关键事件,在最新的报道中,Good等[3]指出内皮间质转化(EnMT),即ECs失去内皮特点转化为间质样或平滑肌样表型并迁移到特定组织中,可能导致PAH的发生。
SMCs的收缩及舒张主要受经典的钾通道/钙通道轴调控,最近发现在缺氧诱导的PAH模型中,除钙离子通道外,瞬时受体势能样通道通过动员钙对5-羟色胺的反应,导致肺动脉SMCs收缩[4],而且发现在SMCs相关的血管重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