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COI条形码在我国市场常见鱼类品种鉴定中的应用文献综述
2020-06-30 21:20:02
1.1 鱼类产品现状
1.1.1我国鱼类产品市场现状
我国是水产养殖大国。据《2016年渔业统计年鉴》统计,2015年,全国水产品总产量为6901.25万吨,比上年增长3.01%。其中,养殖产量5142.39万吨,占总产量的74.51%,全国水产品人均占有量达到49.91千克,比上年增加1.17千克、增长2.40%[1]。
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结构的改善,人们对水产品的消费需求也越来越大。世界人均水产品消费从上世纪60年代的平均9.9千克到90年代的14.4千克和2013年的19.7千克,到2015年超过20千克。与此同时,中国的人均水产品表观消费量稳定增长,2013年达到约37.9千克(1993年为14.4千克),在1993-2013年间年平均增长率为5.0%。
其中鱼类需求占一半以上[2]。近年来,海水鱼、淡水鱼的消费量随着收入的增加、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上升,鱼类加工产品的需求量也在不断提高。我国是世界上淡水鱼生产大国,其中淡水鱼加工产品343.99万吨,占总产量的60%以上。但随着消费需求的增多,进口量也越来越大,每年我国都要从俄罗斯、日本、秘鲁和美国等进口各种鱼类等食用鲜、冻水产品100多万吨[3]。
1.1.2鱼类产品掺假现状
鱼类产品品种巨多,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都不相同,有些甚至相差几十、几百倍。比如金枪鱼鱼肉中所含的DHA多达2.877g,脂肪酸总量达20.12g,实为”鱼中之冠”。营养学家还指出,有些鱼的鱼肉中DHA含量并不高,但在鱼油中却含有丰富的DHA,尤以鲑鱼、红鳟、鳕鱼、鲣鱼、脂眼鲱鱼、墨鱼等为多。
一些不法商人为了更大的利益,以低值水产品假冒高值水产品获得不正当经济利益的行为最为突出。目前,世界范围内水产品种属错误标签问题常有报道,其中鱼类问题最为严重。据统计,美国红鲷鱼错误标签率为77%[4],南非鱼类产品错误标签率为31%[5],爱尔兰和西班牙鳕鱼类产品错误标签率均超过20%[6-7]。
我国存在的问题同样严重。全国多家超市因被怀疑用”油鱼”充当”鳕鱼”,而遭消费者投诉。研究人员运用COI基因条形码的通用引物对从深圳市场收集的77份冻鱼、冻鱼片提取出的DNA进行扩增和测序,并对测序获得的序列进行分析比对,发现有28(36.36%)份样品与产品标签标示不符[8]。
1.1.3 我国有关法规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