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纤维接枝丙烯酸对苯胺气体的吸附初探文献综述
2020-07-01 20:48:53
前言:苯胺类被列入”我国十四类环境优先污染物黑名单”中,是许多化工生产过程中较为关键的一类化学工业原料,主要来源于橡胶、印染、制药、塑料、陶器上釉等工艺生产过程,是一种无色的含有芳香的油状物,其本身严重污染环境。
苯胺毒性很高,仅需少许用量便可造成人体急性中毒或慢性中毒,产生头痛、眩晕、疲倦、记忆力下降、呼吸不畅,甚至窒息死亡等症状,长期与苯胺接触还可引起癌症,严重的危害人体的生命健康,属于有毒物质。
苯胺储液罐的呼吸阀让罐内与罐外气压平衡的同时会带出挥发的苯胺,如不对其进行处理,污染环境,且可能会造成车间人员急性苯胺中毒。
一、介绍 目前,环境中苯胺的监测方法主要有光度法和色谱法。
传统的乙二胺光度法pH值调节困难,对显色反应的温度有较严格的要求,且有众多的副反应产生;色谱法由于仪器价格等原因,难以广泛推广和使用。
为此,黄进等人[1]进行了不少改进和创新,对这些监测方法进行了论述,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
其中除了传统的萘乙二胺光度法和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一荧光检测法[2]以操作简洁、耗时短,可对多种物质同时测定而被广泛使用;流动注射光度法[3]将采样、富集、分离、检测等过程联成一体,便于实现在线分析,与现代环境监测的需要相适应,具有良好前景;动力学光度法以其仪器简单、灵敏度高而被广泛应用;电化学法以体系稳定,影响因素少,灵敏度较高而受到青睐;紫外分光光度法[4]所用仪器简单价格较低,操作方便且测定速度快,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应用范围较广。
聚丙烯纤维是一种典型的非极性、疏水性的合成纤维,具有高度规整的立构结构,但其大分子链中缺少与染料有亲和力的基团,从而在应用方面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可通过改性弥补本身的缺陷,并可赋予聚丙烯纤维某些特殊的性能。
其中共混改性是聚丙烯纤维改性有效的方法之一[5]。
汤俊宏等[6]采用高聚物共混改性方法,从破坏聚丙烯纤维结构规整性和引入与染料有亲和力基团两方面着手,通过加入第二组分与等规聚丙烯树脂共混,纺丝制取具有分散染料和阳离子染料可染的聚丙烯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