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工艺的手工艺工序现代插画表现毕业论文
2020-02-19 10:52:01
摘 要
木雕是雕塑艺术中的一种,为木材制作雕刻而成。中国的木雕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兼具实用性和审美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观念的更新,木雕创作呈现出多面而又丰富的变化,但木雕的技术和艺术传承方面,依然普遍沿袭着从前的师徒相传。想要了解木雕工艺的年轻人们,往往找不到适合的方式。古今研究木雕技法的书籍中,也往往多以文字为主。不利于读者的理解,少了一丝吸引读者的趣味性。
现如今,插画作为理解文字意义的重要形式,为大部分人所认同,也在不同领域展现出不错的效果。在越来越多元化的时代里,我们需要通过更适合传播的形式去表现。在书籍中,插画不仅可以丰富书籍的内容和多样性,还可以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利于读者的理解,对木雕工艺的传播起到积极的作用。
通过书籍中插画的展示,读者对木雕的工艺制作流程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同时促进木雕工艺能在当今乃至将来被人们所了解,并永久的流传下去。
关键词:木雕;传统工艺;现代插画;工艺流程
Abstract
Wood carving is a form of sculpture that is carved for wood. Chinese wood carving originated in the neolithic ag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both practical and aesthetic.
With the progress of the society and the update of the concept, wood carving creation presents many and rich changes. However, in terms of the inheritance of wood carving technology and art, it is still generally followed by the previous master and apprentice. Young people who want to understand the craft of wood carving often cannot find a suitable way. Ancient and modern studies of wood carving techniques in the books, but also tend to give priority to text. Not conducive to the reader's understanding, a little less interesting to attract readers.
Nowadays, as an important form of understanding the meaning of words, illustration is recognized by most people and has shown good effects in different fields. In an era of increasing diversity, we need to express ourselves in a form more suitable for communication. In books, illustration can not only enrich the content and diversity of books, but also improve readers' interest in reading, facilitate readers' understanding, and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the spread of wood carving technology.
Through the display of illustrations in the book, readers have a certain degree of understanding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of wood carving, and at the same time promote the wood carving process to be known today and even in the future, and perpetuate.
Key Words:Wood carving; Traditional craft; Modern illustration; The process flow
目 录
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现状 1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
第2章 插画的功能与作用 3
2.1 插画的概念及相关定义 3
2.2 插画的历史演变 4
2.2.1 我国插画的古代历史演变与形成 5
2.2.2 我国插画的近代历史演变与形成 7
2.3 插画作为书籍插图的分类和应用 7
2.4 木雕工艺流程的插图化表现 9
2.4.1 木雕工艺流程插图化的表现方法 9
2.4.2 木雕工艺流程插图化的意义 10
第3章 木雕工艺的概述 11
3.1 木雕工艺的历史沿革 11
图3.1 清代木雕达摩(图片来源:百度图库) 12
3.2 木雕工艺选材与处理 12
3.3 木雕工艺的制作流程 13
第4章 木雕工艺流程的插画设计实践 15
4.1 木雕工艺技法创意插图表现 15
4.1.1 木雕工艺流程的插图表现 15
第5章 结语 17
参考文献 18
致谢 19
绪论
研究背景及研究现状
中国的木雕普遍认为起源于新石器时期,是以各种木材为材料进行雕琢加工而成,是传统雕刻艺术中的一种。中国传统木雕是中华民族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构成,有着悠久的历史。
由于社会创作群体多在民间,木雕在我国被称为“民间工艺”,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兼具实用性和审美性。从建筑房屋,到日常器具,木雕的出现首先满足了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当人们不再满足于基础的需要时,具有装饰性的木构件和摆件便自然而然的产生了。人们从中可以体会到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活的艺术”。
从目前对木雕的研究情况来看,已经有了相当的深度。近十年来,木雕越来越多受到学者们的关注,相关学术论文发表量在2012-2015年间有所下降,但整体呈上升趋势(图1.1)。而有关木雕工艺的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木雕的艺术特点、工艺技巧以及地方木雕的应用表现上,有关木雕工艺的插画表现研究较少(图1.2)。将木雕工艺流程以插画的形式呈现出来,是一个较少尝试的的思路和表现方法。
图1.1 近十年木雕学术论文研究数据
图1.2 近年有关木雕的研究主题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随着科技的进步,观念的更新,在信息媒体多元化的影响下,传统纸媒的成长必须进行新的尝试和创新。 除了绘本和漫画这类书籍以外,大多市场上的书籍以文字为主,图片部分多以质量不高的照片为主,影响书籍的美观和读者的阅读和理解。
在传播效率上,比起文字,图片的浏览比文字更唐人感到轻松,也更容易让人们印象深刻,便于人们的理解。在“格式塔理论”中研究学者认为,人们通常在辨认新事物时,会将所看到的各个图形局部组合,成为大脑可认知理解的全部图像。
将工艺流程以插画的方式表现,将木雕工艺的工艺流程表现具体清楚,可以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和对文字的理解,也更适合这个快节奏的社会。在插画表现上借鉴传统绘画元素,注入西方工艺科学表现方式,选择合适的插画风格形式,达到理想的画面效果。通过现代插画表现展示木雕工艺的手工艺工序,通过不同形式对传统手工艺工序流程的创作表现,使更多人更有兴趣了解认识传统手工艺,通过展示效果,使年轻人对传统木雕工艺有新的认识和了解,有益于传统木雕工艺的弘扬和传承,促进传统木雕工艺的进步与发展。
经过多次分析与尝试,最终确定以说明性插画的形式展现木雕工艺流程图能够表现出工序图的严谨性,直观性和准确性。
插画的功能与作用
插画有着悠久的历史,与艺术设计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在绘画表现与设计意识中沿袭,并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底蕴和特点。插画在在出版物、广告、服饰、食品等行业和领域中都被广泛地运用。它不但向观者传达着信息,也授予相同产品不一样的视觉效果。在这个阅读和传达的过程里,插画把飘渺的情感表现和作者的目的变成了图像,使作者和读者之间没有了阻碍,更加直接地进行沟通。
现如今,在这个“读图时代”,图片的传播往往比文字更快,也更便于人们理解,成为传播媒介中重要的一种视觉语言。人们常说的“一图胜千言”绝不是没有依据的,人的视觉感知能力很强,在看到图片的那一瞬间,大脑在没有先进行理性思考的情况下,就已接收了大量的信息。 图片给人留下的记忆点也会更加深刻,当文字结合插画进行诠释时,会让读者留下更深的印象,达到更好的效果。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只需要大概1/10秒就可以感知到场景中绝大多数的元素和基本视觉信息。视觉信息可以更快传递到大脑,而重要的信息,人类也通常会被固化为视觉图像,而非文本化的记忆。文字内容需要依托可读性设计,而插画则会被人们直接识别。对于阅读障碍用户和儿童来说,图片插画更容易被阅读和理解。而对于不同母语的人们来说,插画更具有打破语言认知阻碍的优点,能直接传递信息给读者,让读者直观的感受到所表达的内容。
随着插画的广泛运用和变化,其表现形式也各式各样。在当今信息多媒体时代下,研究怎样有效的把插画设计运用在传统工艺的表现中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插画的概念及相关定义
插画,英文为“illustration”,源自于拉丁文“illustrate”。“illustrate”在拉丁文中是解释、说明的含义。也就是说,插画可以进一步的解释文字的含义,使文字概念变得更明确清晰,便于内容的传达和理解。
在《辞海》修订版中,对“插画”的解释是:“书籍或报刊杂志中插印的相片、图画。可提高阅读的兴趣和辅助对内容的了解。也称为「插图」。”
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信息多媒体时代的到来,插画的定义早已不止与此。现代插画的定义已从过去的狭义的概念变为广义的概念。在如今各类出版物中,插画的重要性早已大大地超过这个“解释文字”的附属的地位,它能在突出主题思想的情况下,进一步增强艺术的感染力。
插画的历史演变
许多人认为插画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其实早在远古时期,插画的雏形就已诞生,并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不断的发展着。插画的主要功能是传达信息,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具有这种功能的图画可以追溯至史前。在没有出现文字之前,人们广泛的应用图画来进行表达,所以早期的岩洞壁画,也被认为是插画的性质甚至被划分到插画的范畴之内。
从古至今,插画随着载体的变化而发展完善。人类文明在发展的初期阶段尽为相似,远古时期的人们用结绳记事和绘画的方式进行信息传达和记录。在刻有铭文浮雕的样本中发现,古巴比伦人在千年前的石碑上,已经开始使用插画。西方插画学者认为,有明确记载的最早插画,是绘制在公元前十五世纪埃及人的纸莎草纸上的。也就是说,他们认为,现存最古老的图画书是公元前1980年的埃及纸莎草纸书,比如《死亡之书》(图2.1)。
图2.1 《死亡之书》插图(图片来源:百度图库)
但若是按照西方学者解释的,象形文字是视觉阅读的雏形,那么中国毫无疑问是用插画表达文字的鼻祖之一。比如,据插画理论家和历史学家大卫布兰德( David Bland)在《A History of Book Illustration》的说法,中国古代的象形文字是以一种视觉阅读的形式来表达的插画,“这是它所代表的东西的一个形象,这是插图的最初形式之一,很难构想到文字和插画之间会有比这更密切的关系”。
插画在世界各地有着不同的历史演变,但都有着相似之处。西方的插画和我国的插画早期都运用在宗教读物之中,作为文字的说明、补充,使一些不善于阅读的读者能够理解
文字,后来被广泛运用在自然科学、文化书籍、文学作品之中。
我国插画的历史演变与形成,与历史的变迁、时代的风貌、地方文化生活息息相关。在此,简单了解我国插画的历史演变与形成,对研究如何用插画设计表现传统工艺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国插画的古代历史演变与形成
在中国,插画的历史源远流长,东汉发明造纸术之前,文字和图画的载体已经有相当多的形式。“书其事与竹帛,镂之金石,琢之盘盂,传遗后世子孙” 。(《墨子.天志》)在其中,插画与文字并行,以绘制,镂琢的方法表现在不同的载体上。 纸的出现,使文字和图画有了新的载体,更适合书写、绘制和传播,促进了文明的进程和发展。中国自古就是“书画同体而未分”,中国的书籍具有“图书”的概念,文字和图片相辅相成,相互补充,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但在早期手抄本中,插图的手绘方式在传播和普及上远不及后来出现的印刷术。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正式将插画设计带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真正意义上出版物的出现,是唐朝雕版印刷术发明之后,插画在绘制之后,更易于被复制、传播。中国早期的插画也主要源于唐朝,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金刚般若经》卷首的扉页(图2.2),是唐朝咸通九年(公元868)印制完成的,这是人类最早印刷的插画。同时还有敦煌卷轴插画等佛教插画,这些插画都具有附属性,是不同时期文化特点的反映。
图2.2 《金刚般若经》卷首扉页(图片来源:百度图库)
宋朝、元朝、明朝、清朝是中国古典插画持续发展时期,中国古代的插画繁荣兴盛,在这段时期,插画表现的内容大范围地增加了。“吾谓古人以图书并称,凡有书必有图”(《书林清话》叶德辉)作为各类书籍的插图,插画在各个时代均表现出各自的特点。元明时期,中国插画已经非常成熟,在明朝尤为突出,出现了大量优秀的作品和插画师,是中国古代插画的巅峰时期。明代繁荣的手工业推进了工商业的发展,滋养了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书坊,给了插画传播广阔的表现空间。其中,文学插图更是令人瞩目,从唐代的传奇,宋代的话本,到元曲、明清的小说,各类经典文学作品的广泛传播,达到了空前的繁荣。《牡丹亭》《水浒全传》《红梅记》《董西厢》等插图代表了这个时期的最高水平(图2.3)。
图2.3 清代彩绘《西厢记》插图(图片来源:百度图库)
清代以后,由于受到欧洲石刻复印技术的影响,出现了石印插画,木板插画逐渐衰落。但清代仍然出现了一些优秀的插画师和插画作品,如《香草吟》《红楼梦图咏》中的插画。后来西方胶印技术传入中国,使得插画又出现了新的高潮。
我国插画的近代历史演变与形成
进入20世纪以来,受战争、政治及中西文化差异的冲击,插画设计又有了新的呈现和发展。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启发了人们的民主思想,带来了西方的文化。这种思想影响到了美术界,插画也进行了巨大的改观。那个时期,出版物插画有明显的西化痕迹,最发达的上海出版社的出版物插图更是海派插图的典型代表。20世纪的三四十年代,文学艺术作品进入了一个成熟时期,插画的发展也音痴得到了带动,许多名家参与了插画绘制创作,在插画的选题、形式上,也有了空前的改变。插画的风格也越发成熟,将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融合在了一起。这个时期,文人作画的传统发展到了插画界,鲁迅、张爱玲、闻一多等作家也参与了插画创作,质量优良,至今仍令人赏味。在这个动荡的年代,战火纷争,抗战文化逐渐形成,画家们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插画创作之中,形成了插画艺术的新民族化的特征。
在新中国成立后,文化业得到了重视发展,出版业迎来了一个发展的高潮,形成了又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波峰。这个时期的插画作品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反映,具有明显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特征。政治上的局势对插画有极大的影响,中国插画吸取了苏联插画的艺术特点,这对中国插图艺术的发展来具有推动作用,在此期间,插图的本土文化也得到了极大的发扬。
稳定上升的插图艺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停止,相隔十年,直至改革开放后,中国才从文化艺术的封闭状态中走出。在这个艺术观念多元化、思想文化剧烈更新的时期,丰子恺、黄文农、丁聪、黄苗子等艺术家都对插画设计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近年来,文化传播的形式不断更新,插画的载体也不仅仅是出版物,插画的运用范围和定义也大量增加。随着现代插画和数码插画的普及,插画人才的需求量在市场的改变下也今非昔比,一些专业院校对插画课程重视起来,为插画设计走向良性发展打下基础。
插画作为书籍插图的分类和应用
在当今社会,根据市场的需要情况,插画应用范围大致被分为商业插画、书籍插画、电子游戏插画、涂鸦四大类别。插画应用在书籍领域中时,通常被称作插图,主要以纸质出版物来传播,对书的内容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与图书内容相符,和文字相辅相成。
不同类型的书籍,也需要不同功能的插图。若把书籍中的插图按照类型进行划分,可大致分为文学艺术类、儿童读物类、科普类和社会人文类。
文学艺术类书籍中的插图是我们接触的最多的一种插图形式。 在文学艺术类作品中,需要插图将可读性和可视性相结合,向读者展示文学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苏联的插画家维列斯基曾说过:“插画不是文学的附属陪衬,它应以文学为根据,发挥自身独特的创造性。优秀的插画作品不需要标题,也不需要从书中引话,但读者观后仍能回味其中内容,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和再创造力。“
儿童读物类书籍中的插图所针对的是儿童这一特定的群体,对于儿童来说,文字的内容往往没有图画来的浅显易懂,书籍中的插图便显得尤其重要了。这需要创作者保持一颗童心,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考虑到插图的趣味性和启发性,用最简单的插图说明要表达的道理。
科普类书籍主要是以学习、研究为目的,包含自然类,科技类和工艺类书籍等。科普类书籍的插画,需要表现客观、准确性,主要是为文字做图解的作用。这一类的插图的资料价值大于艺术价值,要求创作者刻画清晰,准确,使读者能直观地了解信息。例如:打印机的使用说明书插图(图2.4)是为了向刚购买产品的顾客介绍使用方法,让顾客能更快地掌握如何使用设备。
图2.4 打印机使用说明插图(图片来源:百度图库)
以上是毕业论文大纲或资料介绍,该课题完整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请添加微信获取,微信号:bysjorg。
相关图片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