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创型社会企业战略领导力构成及其对组织双元性学习与创新的影响分析——以Y公司为例文献综述
2021-02-25 13:11:42
1、 目的及意义
在国外,与社会企业有关的研究已经非常多,但国内多年来对相关领域的关注度还是不够。一方面的原因是国内虽然社会企业较多,但相较于商业企业来说比例仍然太小,未进入研究者的研究范围; 另一方面的原因是国内许多社会企业多靠“挂羊头买狗肉”或由名人带来的影响力来存活,没有找准市场痛点,对研究者来说没有研究价值。但近几年开始,越来越多的社会企业活跃于国内的视野中,让人们开始认真思考与“商业公益”的意义与价值。
本篇论文着眼于初创型社会企业,因为虽然目前社会企业较多,但根据前期的调查而了解的情况来看,都由于各种原因很难存活下来,一般2-3年就会宣布难以维持收支平衡,这样一来初创企业的动态就很值得探讨。但显然在一篇论文中很难探究清楚初创型社会企业的各个方面,于是本篇论文选择了领导层战略领导力这个最值得探究的方向;同时,国内外在战略领导力的研究方面已经有非常多成熟的研究成果,可以直接运用于本次对领导称战略领导力的研究当中。对于商业企业来说,领导层的战略领导力非常重要,对于社会企业更是如此。在通常由一个老板,几个全职员工,很多实习生与志愿者和一个顾问团的结构组成的社会企业中,老板和顾问团的战略领导作用几乎是企业的基础、走向与未来能否存活这三个方面的所有作用因素。因此,论文以一个走在领域前沿的初创型社会企业——Y公司为例,从该企业的战略领导力构成分析入手,并进一步分析其对组织未来的发展很关键的因素——组织创新二元性的影响,同时也是对论文《战略领导力、双元性学习与组织创新: 一个理论模型的探析》提供的模型进行实践认证。
2、国内外研究现状
(1) 社会企业
对于欧洲来说,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rganizat ion for Economic Co - 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 于1999 年发展出了一个对社会企业定义较为完善的概念,认为社会企业是指任何可以产生公共利益的私人活动, 具有企业精神策略, 以达成特定经济或社会目标, 而非以利润极大化为主要追求, 且有助于解决社会排斥及失业问题的组织。美国罗伯特流浪者经济发展基金会( Roberts Foundation Homeless Economic Development Fund) 为社会企业做了如下界定: 社会企业成立的目的是对低收入群体创造经济发展机会, 但同时必须满足财政收入的底线。
国内的学者比较接受双重标准即社会导向加上商业手段的概念, 或者提出相近的定义。王名和朱晓红认为社会企业为一种介于公益与营利之间的企业形态, 表现为非营利组织和企业的双重属性。余晓敏等认为社会企业在中国的发展还在初创期, 特征不明显, 因而认为关注中国社会企业发展实践的学术研究可以接受较为宽泛的意义,其对此的定义为受社会目标驱动的商务事业或经济活动。也有专家认为社会企业的定义只是一个外在的符号。金锦萍从法律规制的角度出发, 认为一个实体成为社会企业, 其组织本身所具有的法律地位不会因此而受到影响, 但是可以因为获得社会企业这样一个识别性符号而获得额外的包括税收收益在内的支持政策。陈吉认同目前社会企业的法律地位多样, 可以是工商注册, 也可以是民政注册, 但是社会企业作为一种创新的组织类型值得研究和分析, 而是否能够得到额外的如税收利益等, 则因各国而异。
(2) 战略领导力理论
高层管理者不仅肩负组织的最高责任,同时掌控、调配组织内的核心资源[17]。针对高层管理者对组织绩效的影响机制,国内外一共主要有以下4 种研究流派:一是关注战略决策行为,即Hambrick 提出的“高阶梯队理论”,以此解释高层管理者的战略决策如何影响团队与个人的行为,从而影响组织绩效;二是关注领导行为风格,即Bass 提出的变革型领导与交易型领导等概念,其理论框架已经成功地应用到高层管理者行为风格的实证研究中;三是强调愿景激励的重要性,持有此观点的学者认为战略领导力体现在构建真实可信且具有吸引力的愿景的能力;四是关注领导特质,Boal 等从领导者胜任能力的视角对战略领导力进行了定义,他们认为适应能力、吸收能力、管理智慧是战略领导力的本质属性。
(3) 双元性学习
关于双元性学习理论,March 最先提出了双元性学习理论,主要包括探索式学习与利用式学习。双元性学习在组织中的不同层次有着不同的呈现形式。在企业实践中(特别是高科技企业),研发团队是创新的核心驱动力。它的主要职责是技术创新,需要不断开发新的产品与服务,以适应市场瞬息万变的需求。但是,将新想法转化为现实的绩效,仅靠研发团队的积极探索是不够的,还需组织层面其他团队的有力配合,才能有效整合资源,优化创新方案,提升执行力,进而将创新真正“落地”,这正是与利用式学习相关的行为,因而利用式学习在组织层次中尤为重要。,组织双元性学习与研发团队双元性学习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在组织层次,应以利用式学习为主,探索式学习为辅;在研发团队层次,应以探索式学习为主,利用式学习为辅。
(4) 双元性创新
学者们普遍把双元性创新定义为,在同一时间开展探索式创新活动与利用式创新活动,并且一直对这两类活动进行追索。然而,在此定义中提到的“同时”所代表的概念是模糊的,因为同时不能表明双元性活动中的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的关系如何。针对这个问题,比较有代表性的学者是March,他进行了大量研究,在1991年和1996年分别对自己提到的观点做了阐述,他认为两者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对立的。虽然学者March的观点一开始得到了其他学者们的赞同,但是随着学者们对该领域的更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学者对他的观点提出了质疑。探索式创新活动和利用式创新活动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地排斥,而是在特定分析层次和条件下,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可能是对立的,但是在分析层次和条件变动的情况下,他们之间又回到共存的状态下。而且,这种变化与分析层次、外部环境与组织特性之间存在着联系。其中分析层次包括公司层次、单位层次和个人层次三类。从组织的层面而言,过往的研究中己经表明了对两种双元性进行研究,分别是结构双元性和情景双元性。从个人的层面的角度出发,研究者己经开始把注意力放在领导双元性上。
在以往的研究中,关于探索式创新与利用式创(Exploration amp; Exploitati-on)的研究己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研究主要关注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的概念、影响因素以及两者的关系上。
关于概念方面,学者March认为探索式创新是幅度大和激烈的一种创新行为,其目的是为了得到一种突破性的变化。企业需要不断改变目前状况,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就需要在经营中以探索式的方式开发新产品和开拓新的市场等总而言之,探索式创新强调获得并创造全新知识,目的在于改变和超越企业现有的知识。相对而言,利用式创新是一种幅度小和渐进的创新行为,其目的在于对目前现状的改进。如果在实际激励竞争的影响下,企业需要不断改进,但是完全创新的成本非常大,而且面临着高压力的风险,这时候就需要强调利用式创新,对现有产品渐进式地改变,拓展现有产品的市场,或者扩张并且丰富现有产品的产品线等。总而言之,利用式创新与探索式创新不同,它是建立在渐进地改变的基础上的,强调对现有知识的提炼和整合,并没用完全进行大幅度的创新。 导致不同类型的创新的产生,归根结底是因为组织学习所体现的机制与知识所突显的特性不一致。根据学者Benne与Tushman,还有学者He和Wong所提到的观点认为,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均与学习和创新有密切联系,但是两者所属的类型有很大区别。探索式创新不仅仅是对现有技术不断的改进,而且这种创新转移到一个与前一个创新不一样的技术轨迹上。但是,利用式创新只是在现有技术上的改善与提高而己。He和Wong认为探索式创新活动的目的在于进入到一个新的市场或者开展一个新的技术活动。而利用式创新目的只在改进现有产品和开拓现有市场领域。所以,这两类创新活动均与学习有关系并且需要对新知识的获取与整合,但是两者最大的区别是创新需不需要在同一轨迹上进行。学者Weick(1995)提到探索式创新活动强调与社会政治的沟通与协调,但是利用式创新强调的是企业内部的交流与合作。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title}(1) 基本内容
研究将先分析Y公司的战略领导力构成,然后进一步分析其在Y公司发展的不同阶段对组织双元性学习以及组织创新的影响,以期得到积极的研究结果,该结果也可以作为国内其他初创型社会企业的借鉴。
(2)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