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开题报告 > 管理学类 > 会计学 > 正文

“收益-市场”导向的企业跨国并购股权定价研究开题报告

 2021-02-26 11:19:41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1 目的及意义

1.1 选题背景

自上世纪末以来,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不同于欧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我国的企业受限于国内技术资源的不足以及创新环境的限制,在自身的发展方面有着局限性,而通过并购国外具有高新技术水平和先进管理经验的企业,我国企业可以获得相关知识,从而提升自身的软实力,增强核心竞争力。从全球的大环境来看,为了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潮流,许多国家为了能够更好的吸引外资,尤其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降低了外资准入的门槛,放松了对外来资本的限制,这也给了跨国公司进行国际并购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

从国内企业的跨国并购现状来看,近年来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规模和并购总额不断扩大。在2003年,我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总额仅仅是36亿美元,而且以国有企业或有国有资本背景的企业为主,因为这部分企业大多拥有雄厚的资本且有政策的支持,因此更具有海外并购的可能性。到了2008、2009年,我国企业由于受到我国政府在资金、政策方面的扶持,从2008年初到2009年7月底,我国企业共完成71起海外并购,并且,与之前并购的主体不同,在这71起中,由民营企业完成的占到了46%,共完成了33起,改变了最初我国企业跨国并购面临的并购主体单一的局面。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深入,并购交易市场化日趋成熟。在这种背景下,2012年7月1日起实施的《资产评估准则——企业价值》对企业价值评估做了进一步规范,它将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分为三类;资产基础法、收益法和市场法。对于我国资产评估师来说,倾向于使用资产基础法或收益法或者是两者的结合,原因在于市场法对于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要求高,需要能从市场中找到可比企业的有关数据或者相关案例;但是从世界范围来看,西方资产评估师得益于开放的市场环境以及发达的证券交易市场,企业的信息公开程度高,这也为西方的相关人士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市场法起到了宣传了推广的作用。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本文的目的在于引入目前国内资产评估师在进行企业价值评估时较少选择的一种方法——市场法,并且将市场法和我国资产评估师较常使用的收益法进行结合,从并购前和并购后两个角度为企业在进行跨国并购时提供更为充分的股权定价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从而提高跨国并购的成功率。

受限于相关参考企业市场数据资料的不足,我国的资产评估师在进行并购企业价值评估时一般采用的是收益法,原因在于市场法更倚重于市场,对本国市场的开放程度要求大,这也限制了市场法在我国的应用。近年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和股票市场的不断完善,我国应用市场法的外部条件已经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强,我国企业加大了跨国并购的力度,相对于国内,西方国家的相关人士更偏向于使用市场法,这也迫使我们必须对市场法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服务于“走出去”战略的深入。

1.2.2 研究意义

我国目前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规模在逐年稳步提高,对外合作日益增强,在经济全球化高度发展的今天,只有充分掌握中外尖端技术,接触最前沿的理论,并结合本国国情,本国企业才能做出最恰当、最合适的决策。本文的研究意义具体细分为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

(1)理论意义在于:

从理论的角度来说,每种方法都有其局限性,计算出来的结果都无法保证最贴近于市场的需求。将中外两种使用范围最广的资产评估方法相结合,融合两者的优势,从而起到丰富我国股权定价体系的作用。

由于市场法是西方国家进行价值评估的一种最主要的方法,因此西方学者对市场法的理论研究已经较为成熟;而我国由于之前受限于自身外部发展条件的限制,国内资产评估师并不会讲市场法视为首要方法,这也使得国内学者缺少对市场法的研究和探讨,如今随着国内资本市场和股票交易市场的不断成熟,阻碍市场法在国内发展的瓶颈已经逐步被打破,在目前的情况下,我国对于市场法的研究尚处于起步的阶段。本文将市场法作为评估跨国并购股权定价的一种手段,意图在于丰富我国的价值评估理论体系,为今后学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种借鉴的思路。

(2)实践意义在于: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跨国并购日益盛行,对于我国企业来说,虽然近年来加大了对并购他国企业的投入,但由于经验的欠缺以及方法的多样性,使得我国企业在进行跨国并购时仍然存在着较高的失败风险。本文旨在于通过引入市场法这一更加符合目前市场发展水平的价值评估方法,并与国内的主流股权评估方法——收益法相结合,来进行股权定价,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企业的价值评估,用更贴近于西方思维的方法进行国际合作,提高跨国并购的成功率,并且丰富我国的价值评估方法,为企业管理层在进行并购决策时提供另外一种思考的方式。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的研究现状

对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来说,他们的资本主义市场已经有300多年的发展历史,发展十分成熟,市场开放程度高,这也为西方的学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研究平台,西方学者能够从企业的并购中来丰富自身的理论,甚至可以在原有理论的基础上开发出一套新的理论,来满足日益开发的市场的需要,企业价值评估理论就是这一时期的产物。

目前公认的是,企业价值评估理论起源于二十世纪早期。在行业人员的眼中,费雪(Irving Fisher)在1906年提出的资本价值论是现代企业价值评估理论的基础,他在《资本与收入的性质》一书中,完整地阐述了收入与资本及价值的源泉等问题,明确了资本的价值实质上就是未来收入的折现值。1930年费雪对他的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和归纳,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现金流量折现模型即法。费雪这一理论的缺陷在于,认为企业未来现金流量是无风险的,采用折现率是无风险的市场利率。

1938年,威廉姆斯博士在《投资价值理论》的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折现现金流量”的概念,为后来内在价值以及现金流折现模型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58年弗兰克·莫迪格里尼(Franco Modigliani)和莫顿·米勒(Mertor Miller)

在《资本成本、公司融资和投资管理》一文中,阐述了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提出了MM理论,这一理论对企业价值评估理论的发展有重要意义。MM理论认为未来现金流量是不确定的,并选择企业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作为折现率,弥补了DCF模型的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了一系列企业价值评沾模型,如股利折现模型和自由现金流折现模型。

进入20世纪末和本世纪初,外国学者纷纷在企业价值评估领域推出著作。主要是对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比较、探讨还有对具体操作方法的研究。蒂姆科勒(1994)所著的《价值评估——公司价值的衡量与管理》一书,被认为是公司价值评估实务操作中的经典著作。作者在文中详细论述了各类评估方法,并配有实际的案例作为参考。

美国纽约大学商学院的阿斯沃思达蒙德理教授在《价值评估》(2004)一书中对价值评估的各种评估方法,包括现金流量折现法、相对估价法和期权法进行了较细致地分析,而且探讨了各种方法在理论推导和实际应用中常常遇到的难题。

恩里克.R.阿扎克(2011)针对并购重组的估值,详细系统地研究了常用估值方法的运用,不仅对估值的方法给出了理论的推导解释,还针对并购重组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给出了解决的思路和方法。

1.3.2 国内的研究现状

我国学者对于企业价值评估理论的研究相对于西方学者来说起步较晚,原因在于不同的经济体制和经济环境。我国学者对于企业价值评估理论的研究在一开始是基于欧美学者的研究成果,得益于开放的市场环境和发达的股票交易市场,西方学者对于这一理论体系的研究已经遥遥领先于我国学者,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在这基础上,我国学者通过引进西方学者已有的理论成果,并且结合我国自身的特殊国情,在不断的研究中不断完善我国的企业价值评估理论体系。

我国对资产评估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一批从事国有资产管理的专家学者从西方引进了资产评估理论,通过翻译国外相关著作,了解欧美的最新研究成果,与此同时,中国资产评估协会也翻译出版了《国际评估准则》和《美国专业评估执业准则》,从制度的层面规范了资产评估。

由于我国市场的条件,企业价值评估研究初期并不具备使用市场法的条件,因此初期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收益法和资产基础法上。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国内学者也更加关注市场法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应用。

《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试行)》的正式实施,打破了我国评估师在进行价值评估时单一使用资产基础法的状况,同时也为国内资产评估师运用收益法和市场法进行价值评估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意见。

安铁雷、邹先德在《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比较及选择》中对资产基础法、收益法和市场法这三种价值评估方法从理论基础、适用性和局限性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

余莉、汪俊在《资产评估方法的比较及在我国的应用》中介绍了三种价值评估方法,分析了影响评估方法选择的相关因素,同时对收益法在我国应用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

赵立新、刘萍等人通过深入研究了应用市场法进行评估会涉及到的一些重大理论认知问题,归纳了目前上市公司所涉及的主要行业的市场法应用特征,剖析了股票评估的应用以及重组定价的专业特点,提出了在我国应用市场法的基础条件。

1.3.3 研究综述

综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我们可以发现,由于西方国家较早建立起资本市场和股票交易市场,因此相关参照企业的有关数据资料也就更加容易获得,这也方便了西方学者进行更为深层次的理论研究,同时,西方学者的关注点不仅着眼于各种价值评估方法的理论本身,还延伸到相关比率的设计及分析,从而使这些方法更具有实际操作性,也更加得到西方企业家和资产评估师的青睐;相比于西方的深入研究,我国企业由于市场的起步较晚,从一开始就已经落后于西方学者的研究,但这也为我国学者节省了一开始理论创作的时间,我国学者得以根据西方学者的理论成果,加以丰富化,并且创新了新的可比企业的赋权方法,使市场法更加符合国情。

总体来说,在经济高度全球化的今天,中外学者在原有的理论基础上,不断结合目前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不断创新或纠正评估方法,不仅丰富了市场法的理论体系,也为中外企业在跨国并购中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可行性的股权定价方法。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2基本内容和技术方案

2.1 基本内容

本文主要通过对目前我国企业进行海外并购的现状进行分析,并着重分析价值评估方法中的收益法和市场法,同时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以一个企业为切入点,运用市场法进行企业的价值评估,通过样本的选择以及具体公式的运用,将市场法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利弊展示。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第2章 企业跨国并购股权定价现状及问题分析

2.1 跨国并购股权定价流程

2.2 跨国并购股权定价的问题表现

2.3 跨国并购定价问题的成因分析

第3章 “收益-市场”下的企业跨国并购股权定价模型

3.1 跨国并购股权定价流程

3.2 被并购企业资产价值计量

3.2.1 企业财务资产评估

3.2.2 企业有形动产评估

3.2.3 企业不动产评估

3.3并购可行性分析

3.3.1 基本参数设置

3.3.2 评估模型构建

3.3.3 可行性分析

3.4股权定价

3.4.1 可比企业选择

3.4.2 财务指标运用

3.4.3 股权资本价值计算

第4章 案例分析

4.1 并购背景及详情

4.2 并购双方的企业资产价值计量

4.3 并购可行性分析

4.4 股权定价

4.5 案例结果分析

第5章 结论及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2.2 技术方案

本文拟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具体涉及到的方法有:文献查阅法、比较分析法、综合评价法、数值模拟法与仿真分析法等。

在理论方法方面,运用股权定价理论、资产基础法理论、收益法理论和理论。通过股权定价理论对股权定价流程进行分析,分析出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根据所出现的问题分析出发生的原因;将资产基础法、收益法和市场法理论三种理论运用于实际中,构造出一套新的股权定价体系。

在实际数据获取与处理方面,通过国家统计局、深市主板、沪市主板、国泰安数据库与巨潮资讯网和中国知网的文献查询,获得中国铝业的样本数据,筛选出主要指标后分析指标的权重、评价指标与判定指标的临界值。

在实证分析方面,以中国铝业并购力拓为案例,确定可比企业以及相关的样本数据,根据之前构造的股权定价体系进行实证分析。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3 进度安排

(1)2017.01.15:完成论文提纲

(2)2017.03.10:完成开题报告

(3)2017.03.19:撰写论文初稿,提交第一次阶段性报告

(4)2017.04.08:完成论文初稿,提交第二次阶段性报告

(5)2017.04.28:完成论文第二稿,提交第三次阶段性报告

(6)2017.05.20:定稿,提交第四次阶段性报告

(7)2017.05.30:论文评审完毕

(8)2017.06.05:论文答辩完毕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4 阅读的参考文献

[1] 王瑞.并购中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研究[J].北京: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

摘要: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并购重组活动的日趋活跃,如何提高并购的有效性成为学界日渐关注的话题。影响并购活动成功与否的因素很多,本文主要撷取其中价值评估的一个具体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目前,估值定价已成为公认的并购重组活动中的核心,主要是因为通过合理的假设判断及使用科学的估值方法,能够为并购交易的定价提供可行的客观基础,也能够为并购方规避因对目标企业缺乏客观了解而带来的不必要风险。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分析和梳理并购中企业价值评估重要作用及其程序、影响因素和具体评估方法的应用,期望能为并购实践提供一些可行的建议和帮助。因此,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学者在企业并购和价值评估方面的研究成果的同时,结合实际的并购估值案例和详细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说明,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了国内外企业价值评估的理论成果。第二部分为理论基础,首先介绍了并购和并购价值评估的相关理论,阐明了价值评估在并购中的作用。第三部分主要探讨了企业价值评估在实践中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包括并购价值评估的程序及其影响评估结果的因素。第四部分主要关注了价值评估的三种方法:成本法、收益法、市场法,并分别讨论了各自的适用性和局限性,通过案例和数据进行了应用分析,并进行了总结。第五部分总结了本文的结论和我国并购中价值评估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并购中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的建议。

[2]李朝晖.我国企业价值评估中应用市场法的可行性探讨[J].价值工程,2012(08):126-137.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经济市场中的企业价值评估案例也日益增加。本文分析了企业价值评估的业务在与国际市场接轨时遇到的问题提出了目前应该更多地运用市场法来评估企业价值,并进一步分析了现在的金融市场对市场法评估企业价值的可行性,认为我国的市场条件具备了应用市场法评估企业价值的条件。

[3]王竞达,刘辰.上市公司并购价值评估方法选择比较[J].研究财会通讯,2011(11):57-61.

摘要:公司价值评估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着评估结果的准确性,选择与运用评估方法、提高企业估值结果的准确性对于并购成功与交易定价而言至关重要。本文以2009年深证上市公司并购案例为研究对象,对其整体评估状况与评估方法选择与运用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应综合应用各种评估方法、评估价值类型多元化、提高评估人员执业水平和吸收国外先进理论并结合国内实情进行研究的建议。

[4]赵立新,刘萍.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企业价值评估和定价研究[J].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

摘要:文章运用中国资本市场的截面数据,实证检验了DCF定价模型与RIV定价模型在企业价值评估时的适用性,并对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DCF定价模型和RIV定价模型评估企业价值的结果与企业的市场价值呈正相关关系,这两个模型的企业价值的评估结果对企业的市场价值均有显著的解释能力,可以有效地评估企业的价值。但是RIV模型比DCF模型具有更强的解释能力,RIV模型对企业价值评估的结果优于DCF模型的评估结果。

[5]陈艳利,殷翠微.基于市场法的非上市城商行股权转让价值评估[J].中国资产评估,2013(06).

摘要:本文从非上市城商行股权转让定价被高估的现状出发,分析了非上市城商行股权转让评估的现实约束,结合银行企业价值评估特性总结了市场法在非上市商业银行整体价值评估中的可行性和关键因素,并以XL城市商业银行为例对市场比较法在城商行价值评估中的应用进行阐述,以促进市场法在非上市商业银行价值评估中的应用。

[6]邵新建,巫和懋,肖立晟,杨骏,薛熠,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战略目标及经营绩效:基于A股市场的评价[J],《世界经济》,2012(05).

摘要:根据战略目标的不同,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可分为战略资源类并购和创造性资产类并购,如何评价战略目标与经营绩效的关系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以A股上市公司的跨国并购公告为切入点,通过事件研究发现:无论是战略资源类并购,还是以先进技术、知名品牌等创造性资产为目标的并购,总体上都获得了市场的积极评价,公告日附近的累计异常收益率高达5.22%。这意味着投资者预期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能够成功地创造协同效应。并购公司实际控制人的国有性质以及并购目标的战略资源资产能够让市场对并购绩效产生更加积极的评价,并且管理层的能力表现越强,预期其创造的协同价值越大。

[7]余鹏翼,王满四.国内上市公司跨国并购绩效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14(03).

摘要:本文以2005年至2010年我国沪深交易所成功进行跨国并购的103家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多元回归模型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现金支付方式、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并购双方的文化异质对收购公司的并购绩效影响显著正相关;收购公司的政府关联度与其并购后的短期绩效正相关,与其长期绩效显著负相关;收购公司的公司规模与其并购后的短期绩效显著负相关,与其长期绩效显著正相关。在此基础上指出政府应加大对国内企业跨国并购的扶持力度,应当谨慎选择跨国并购的时机和目标公司,强化跨国并购后的整合效应,通过海外并购实现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

[8]江源,郭然,吴爱祥.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矿业项目股权定价的研究[J].矿业研究与开发,2014(04).

摘要:矿业项目并购涉及到政治、经济、管理、财务、法律和矿业技术等多方面的评估,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直接影响矿业项目并购的成败。美国次贷危机以来,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矿业项目频有发生,如何确定公平合理的并购股权价格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通过定性和定量的方式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矿业项目股权进行分析,同时构建了中国企业跨国矿业项目并购股权定价模型,探讨矿业项目并购股权定价的方法。

[9]李秉坤,钱欣.企业价值评估收益法应用问题及其完善[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5).

摘要:收益法评估企业价值是现代企业制度下以现金流作为企业收益的企业价值评估主流方法,基本估价模型有DCF模型、EVA模型和RIM模型。收益法为评估企业价值开辟了一条新的思维模式,使企业公允价值与国际接轨。但是,收益法的运用需具备一定的市场基础和前提条件,使其在我国评估实际应用过程中,无论是参数技术选择方面还是操作方面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在简析我国收益法评估企业价值基本模型的基础上,分析得出了收益法评估企业价值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具体问题设计出一系列完善对策,旨在为推进收益法评估企业价值的发展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参考意见。

[10]刘锴.我国石油企业跨国并购定价风险成因与控制策略[J].财会月刊,2012(15).

摘要:我国石油企业通过跨国并购进入国际市场获取油气资源的比重和规模逐年上升,但其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定价风险是其中直接影响并购效果的重要因素。本文分析了我国石油企业在跨国并购过程中定价风险的成因,建议应在提高尽职调查质量、合理设计并购方案和充分利用中介机构三个方面加强对定价风险的控制。

[11]Luis M. Camarinha-Matos.A qualitative approach to assess the alignment of Value Systems incollaborative enterprises networks[J]. Computers amp; Industrial Engineering,2013(01):412-424.

Abstract:Collaborativeenterprises networks are composed of heterogeneous and autonomousenterprises, which are often geographically distributed. As such, it isnatural that each enterprise has its own set of values and preferences and asa result, conflicts among partners might emerge due to some valuesmisalignment. Therefore, tools to support the analysis of Value Systems andtheir alignment in a collaborative context are relevant to improve thenetwork management. Since a Value System reflects the set of values andpreferences of an actor, which are cognitive issues, a cognitive analysisapproach based on fuzzy causal maps is introduced. A set of qualitativeassessment methods are designed to properly capture and integrate multipleperspectives about the concept of Value Systems alignment, in order toimprove the identification and assessment of Value Systems misalignments inthe context of collaborative enterprises networks. A web based tool tosupport these qualitative models and methods in a integrated way is used in acase study. Finally,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presented and discussed.

[12] Ji Zhou, Alex Paseka. Equity Pricingand Risk Premium under Long-Run Risks and Incomplete Information[J]. Journalof Mathematical Finance, 2014, Vol.04 (04), pp.279-296.

Abstract:In this paper wederive a pricing kernel for continuous-time long-run risks economy with theEpstein-Zinutility function, non-i.i.d. consumption growth, and incompleteinformation about fundamentals. In equilibrium, agents learn about latentconditional mean of consumption growth and price equity simultaneously.Wedemonstrate our analytical results by applying the model to a well-knowncomplete information equity valuation model. Calibration of the model revealsthat it can match price-earnings ratio of the market index, equity premium,and a short term interest rate in the data, which, as we show, we can onlyachieve for high levels of latent state variable persistence. There is atrade-off between the persistence necessary to fit the data and parameterscontrolling the inference process. The easier the inference is, thelarger persistence is required to fit the data.

[13]Sadok El Ghoul, Omrane Guedhami, Yang Ni, Jeffrey Pittman, Samir Saadi. Does ReligionMatter to Equity Pricing?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2012, Vol.111 (4),pp.491-518.

Abstract:For a samplecomprising 36,105 U.S. firm-year observations from 1985 to 2008, we find thatfirms located in more religious counties enjoy cheaper equity financingcosts. This result is robust to a battery of sensitivity tests, includingalternative assumptions and model specifications, additional controls fornoise in analyst forecasts, and various approaches to addressing endogeneity.In another set of tests, we find that the equity pricing role that religionplays comes predominantly from Mainline Protestants. We also document thatthe effect of religiosity on firms’ cost of equity capital is larger forfirms (periods) lacking alternative monitoring (regulation) mechanisms asmeasured by lower institutional ownership (the pre-SOX era), implying thatreligion plays a corporate governance role. Finally, we find that theimportance of religion to equity pricing is concentrated in firms that sufferlower visibility, which tend to be more sensitive to local social andeconomic factors. By examining the links between religiosity and valuation atthe firm level, we provide strong, robust evidence supporting the perspectivethat religion facilitates economic development.

[14]Sanjay Sharma, Bhavin Shah.Towards leanwarehouse: transformation and assessment using RTD and ANP. InternationalJournal of Productivity and Performance Management, 2016, Vol.65 (4),pp.571-599.

Abstract:Purpose – The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represent a unique combined Real time Delphi(RTD) – analytic network process (ANP) approach considering efficientdecision making with practical validation. Design/methodology/approach – AnANP model encounters invisible relationship and interdependency among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criteria for assessment. RTD supports continuousassessment and improvement in team building, modeling, developing,implementing and validating the procedure. To illustrate practical validationof the model, the authors apply it in a manufacturing firm. A caseillustrating the model, finds improved results and judgments followed byconclusion. Findings – A case illustrating the model, finds improved resultsand judgments. This model improves warehouse performance by integratinglean and people issues. The outcome results in an efficient decision makingand consensus judgments. It also fosters high trust and coordination levelamong people in warehouse. Originality/value – Previous studies have assessedleanness either at enterprise or manufacturing level. As lean transformationand assessment both are continuous and long-term procedure, first the conceptshould apply to single function and should lead toward enterprise level. Aweb-based approach and multi criteria decision-making techniques like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nd ANP had been applied individually to measureleanness at enterprise level. Because of the warehouse contributingsignificantly to the total wastes and costs for an organization, suchoperations are considered presently.

[15] Lixia Yan. ValueAssessment of Enterprise Marketing Channels. Asian Social Science, 2010,Vol.6 (6).

Abstract:The factors thatimpose influence on the value assessment of enterprise’s marketing channelsare numerous, and complex in relations with each other. Whether the value ofenterprise’s marketing channels is good or not can finally be determined byusing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to eliminate the related effects among theassessment indicators and reduce the workload of selecting indicators, andexpert evaluating and assessing the value of enterprise’s marketing channelby relevant indicators.

[16]Ibrahim Cil, Yusuf S. Turkan. An ANP-basedassessment model for lean enterprise transformation. The International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2013, Vol.64 (5), pp.1113-1130.

Abstract:There is amultitude of methodology on evaluation of lean transformation, but only few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components of the lean enterprisetransformation explicitly and focus on their prioritization andidentification of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weights for every element of thelean transformation. For that reason, we try to quantify those relationshipsin this study. For a structured examin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elements, we suggest a model that provides a holistic view to the leantransformation process. This paper presents an analytic lean enterprisetransformation modeling approach to the identification of weights of theorganization’s lean transformation determinants. Thus, the highly qualitativerelationships among the lean transformation components areoperationalized. For determining of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weights for everyelement in the model, analytic network process modeling approach is used inthe proposed framework. This approach has enabled us to apply the proposedlean enterprise transformation methodology at a global industrialmanufacturing company in Turkey, and an illustrative case is presented.

[17]刘辰.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企业价值收益法评估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

摘要: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并购重组活动也日益频繁。2013年国内并购市场在交易数量与金额上都达到了新的高峰,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在其中占据了主要的地位。资产评估作为独立的第三方为并购重组提供价值的专业判断或专家意见,是交易定价重要的参考依据。作为评估常用的三大方法之一,收益法是从预期收益角度考虑被评估资产的价值,而并购重组活动往往也是看中目标资产在未来能够为企业带来的收益。在理论上,收益法是最符合并购重组要求的评估方法。随着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活动的快速发展,收益法在评估实践中选用状况如何,在相关参数确定方面存在哪些问题都值得进一步的研究。对企业价值评估收益法进行研究对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估值理论与实践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2013年我国深市主板并购重组评估数据,运用了统计分析与实证分析的方法对收益法的选用和参数确定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评估案例剖析收益法评估存在问题。此外,在折现率这一重要参数的确定分析中,本文还以2009-2013年我国A股主板及中小板数据为基础对CAPM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为收益法参数的改进提供了实证的依据。最后本文针对收益法评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延长详细预测年限、重视CAPM模型拟合优度、规范企业特别风险调整和流动性调整等建议。希冀本篇论文能够为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企业价值收益法评估的改进以及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有用信息。

[18]郝斌.基于商业模式创新的股权定价研究[D].东华大学,2013.

摘要:随着上世纪九十年代互联网经济的蓬勃发展,关于企业商业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和应用,一直受到世人关注。实业界商业竞争的加剧也激发了人们对商业模式创新的追捧,众多商业模式创新型企业“横空出世”,无论是高新技术企业还是传统制造企业,都试图对商业模式不断创新,这也引发了学术界对商业模式研究的热潮。可见,商业模式及其创新已经在现代企业的运行中越发的重要,所以在对一家企业的股权进行定价或是对其股权价值进行评估时,商业模式创新因素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考虑因素之一然而,目前不论是传统的股权价值评估理论还是现代股权价值评估理论,都很少会完全涵盖或是系统的涵盖商业模式创新这一因素,都不能反映出商业模式创新所带来的股权价值增长。所以本文基于商业模式创新的角度,对股权价值进行评估和股权定价,这在理论上和现实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9]毛剑锋.资产基础法在企业价值评估中运用的再思考[D].评估纵横.2014(03).

摘要:现阶段在评估工作中,由于收益法使用中主观判断因素较多,客观上每一个参数的误差都可能对整体评估值产生重要影响,而市场法的案例取得和差异修正比较困难,因此,虽然资产基础法有很大的局限性,但在目前仍然作为一种基础评估方法应用于企业价值评估中。一、资产基础法的定义和基本思路美国评估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of Appraisers)定义的资产基础法是"采用一种方法或多种评估方法。

[20]彭桃英.BY公司股权价值评估案例研究[D].湖南大学,2013.

摘要: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掀起了我国资本运作的高潮,与此同时,资本市场的飞速扩张推动了企业价值评估理论与实务的发展,使得股东权益价值评估备受关注。近些年,我国逐步建立起了包括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和新三板等市场在内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其中新三板是专门面向高成长的科技型、创新型非上市股份公司进行股权挂牌转让和定向增发融资的交易平台,对于规模小、风险大、融资难、成长快的中小科技型企业具有重要意义。新三板的推出为资本市场的不同层次之间搭建了连接的枢纽。因此,正确认识和评估新三板企业的股权价值是进行投资决策的前提。由于我国股权价值的评估领域缺乏系统科学的理论指导,导致我国股权价值评估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相对滞后,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