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芜《南行记》与高尔基早期“流浪汉小说”比较文献综述
2021-03-11 00:34:43
1.目的及意义
1.1研究目的
艾芜的小说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他以一系列的“南行”小说登上文坛的高峰。艾芜以绮丽独绝的西南风光,浓郁的他乡情调为背景,深入地挖掘了流浪汉的另一种情感,他们到处流浪,探索着生命的意义;他们怀着对生命热爱的寻找至善至美的人性光辉。艾芜被称作是”中国的高尔基”,他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南行记》与高尔基早期的”流浪汉小说“确实有相似之处,但他那带有神秘色彩的边疆生活和人物,使他的作品撇开了高尔基的光环,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艾芜的《南行记》是其作品中影响力最大的一部,它一登入文坛便带来了清新的旷野气息,赢得了各方的关注。从艾芜独特的创作视角来解读流浪汉的形象,通过与高尔基早期流浪小说的比较,是我们探索那个时期文化底蕴的途径。本文试将艾芜的《南行记》与高尔基早期流浪文学作品作比,来更近距离地感知艾芜创作的情感,探讨高尔基以及当时中国的现实对艾芜创作产生的影响。通过对艾芜写作的思想内容和形式技巧的创新来探索他对中国现代文学多元性的影响。
1.2研究意义
本文通过对艾芜《南行记》进行解析,以及在与高尔基早期作品的比较中试图来感知艾芜的创作思想以及当时的文化潮流。艾芜的《南行记》总是出现俏皮的巴蜀方言,充满了乡土气息,其作品也以反应社会下层劳动人民为主,有贫苦的农民,瘦弱的轿夫,忍饥挨饿的店伙计等等,这些形象在作者笔下丰富而饱满,这说明当时的新文化思潮对艾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高尔基笔下的流浪汉可谓是包罗万象,他们大多蔑视资本主义私有财产的观念,珍视自由,性格豪爽,同情弱者。可以说,两位作家所塑造的流浪汉虽然各自不同,但却都是自我思想的表达与实现。所以,比较分析二者作品的不同特点,对感知作者的情感,分析高尔基以及当时中国的现实对艾芜创作产生的影响都有重要意义。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对艾芜《南行记》以及高尔基早期作品的研究主要从作品人物特点、作品对左翼文学的影响、高尔基作品在中国的传播等角度切入,并考察了高尔基对艾芜写作产生的影响。在对二者的分析比较,任务刻画异同以及作品对左翼流派的影响都有了较为详细的研究。
(1)研究艾芜与高尔基文学作品人物特点:
李志斌《论高尔基早期作品中的流浪汉群像》;
苏慧《南行记》中的流浪汉形象;
(2)研究艾芜小说对左翼文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