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经济学类 > 经济学 > 正文

新媒体运营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研究毕业论文

 2021-10-19 22:32:27  

摘 要

计算机、手机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深刻改变着我们工作、生活方式,并对经济产生巨大影响。以新媒体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国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提供了技术支持。

本文简单介绍了新媒体、城乡二元结构的相关内容,着重探究了新媒体对城乡经济发展的影响、问题以及对策。

本文研究的出发点是通过理论结合案例的方式研究新媒体的运营对城乡经济发展的作用。新媒体在城乡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对新媒体产业进行规划发展,是我们需要思考和重视到问题。

关键词:新媒体;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数字鸿沟;影响

Abstract

The widespread use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uch as computers and mobile phones, has profoundly changed our way of working and living, and has had a huge impact on the economy.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presented by new media has provided technical support for China to break the urban-rural dual structure system.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new media,urban-rural dual structure of the relevant content, focusing on the new media on the urban and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impact,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is paper is to study the effect of new media operation on urban and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by combining theories with cases. The unbalance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new media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the planned development of new media industry are the problems that we need to think and value deeply.

Key Words:new media,urban-rural dual economic structure,digital divide,effect

目 录

第1章 绪论 7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7

1.2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8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9

第2章 新媒体及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一般概述 10

2.1 新媒体的基本概念 10

2.1.1 新媒体的概念 10

2.1.2 新媒体的特点 10

2.2 本文相关理论 11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11

2.2.2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11

2.3 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演变与转型 13

2.3.1 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固化时期 13

2.3.2 城乡二元结构调整探索时期 14

2.3.3 城乡统筹发展时期 14

2.3.4 城乡融合发展时期 15

2.4 基于二元结构演进的城乡发展差距问题 15

第3章 新媒体运营对城乡协调发展的分析 18

3.1 新媒体在城乡发展现状 18

3.2 新媒体对城乡协调发展的影响机制 19

3.2.1 技术效应 19

3.2.2 信息效应 19

3.3 新媒体影响城乡发展的表现 20

3.3.1 城乡差距 20

3.3.2 户籍管理 21

3.4 新媒体在城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3.4.1 创作内容质量参差不齐 21

3.4.2 新媒体虚拟性所引起的管理缺陷 22

3.4.3 数字鸿沟 23

第4章 新媒体运营在城乡发展中的意见建议 24

4.1 加强农村地区新媒体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24

4.2 提高全民文化水平 24

4.3 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 24

4.4 完善新媒体的监管体制和法律法规建设 24

4.5 推行农村电子商务 25

4.6 加强基层干部教育 25

第5章 总结 26

5.1 本文小结 26

5.2创新点 26

参考文献 27

致谢 28

1绪论

1.1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选题背景

媒体从诞生到改革与发展,都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社会瞬息万变,以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互联网 新媒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人们讨论的热门话题。特别是3g、4g甚至是5g时代的到来,手机媒体与互联网一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根据工业和信息部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已开通5g基站超20万个。中国移动更是表示把去全年利润用于投资5g建设,数字经济迎来发展高潮。以新媒体为代表的信息产业逐渐被国内认可和接受,呈现出崭新的发展趋势。第45次互联网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的网民规模高达9.04亿,互联网普及率高达64.5%,我国互联网普及率已超过全球平均水平,但仍然存在较大的城乡数字鸿沟。CNNIC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3月,中国城镇网民规模达6.49亿,占比71.8%,而农村网民规模仅2.55亿,占比28.2%,严重的区域差异不利于城乡协调发展,拉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了完成脱贫攻坚这个巨大现实任务,必须要解决城乡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特别是重视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媒体基础设施分配问题。

1.1.2研究意义

随着我国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农村信息化建设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数字鸿沟却难以弥合,城乡差距依然在扩大。新媒体在自身不断发展进化过程中,它也逐渐带动了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如能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特点和优势,可以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产生特有的功效。关于讨论新媒体运营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的这个课题,有利于我们深入了解和缓解数字鸿沟问题,让更多的人重视和发挥新媒体在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的作用与价值,从而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提出合理的意见建议,以缩小城乡之间发展差距,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1.2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新媒体概念辨析

美国媒体分析师文•克罗斯比认为,新媒体是能为大众同时提供个性化内容的媒介,是传播者与接受者融合成为对等的交流者,而无数的交流者相互间可以同时进行个性化交流的媒体。[1]《连线》杂志认为,新媒体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国内学者关于新媒的定义也是众说纷纭。熊澄宇教授认为,新媒体是“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上出现和影响的媒体形态”,它是一个时间并且不断变化的概念。吴征定义新媒体是具有互动性、多样性、个人性的特征并且超越了传统媒体深度和广度的媒体。匡文波教授认为,它是数字化、互动性的媒体,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宫承波从技术上定义,认为新媒体是依托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新型媒体,比如搜索引擎、网络电视等。[2]

1.2.2信息化与城乡差距

Nicoletta和Ordanini认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在国家、地区的接入可及性导致数字鸿沟现象的产生。金文朝和金钟吉认为,数字鸿沟问题除了信息的可接入这一个原因外,还有信息的应用方面也有影响。Martin将信息的可及性归为一级数字鸿沟,对信息的应用称为二级数字鸿沟。一级数字鸿沟和二级数字鸿沟都对城乡协调发展产生不利影响Anderson认为,信息化降低了信息成本,增加了弱势群体获取信息的可能性而获取更高的收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Howard和Hargittai等人则认为,信息资源分配不均会割裂社会群体,只有身份地位高的群体才能享受信息红利,会加剧社会的不平等;国内学者谈世中和赵丽红研究表明,贫困地区由于资金、资源缺乏被信息边缘化,产生“马太效应”。邓尚民、刘雯云指出,提高农民信息化水平有利于减小数字鸿沟、缩小城乡差距。薛伟贤分析了各地区信息化发展不平衡现象,认为信息化水平越高的地区,人才、技术越容易聚集。李长安认为,数字鸿沟的扩大加剧社会不公平,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张艳秋和张爱红认为,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可以抹平数字鸿沟,缩小城乡差距。

1.3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研究内容

本文分为五章。第一章为绪论,包括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第二章介绍新媒体和我国二元结构,简要概述了新媒体的内涵和特点、本文的相关理论、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发展历程和基于二元结构下城乡经济差距问题;第三章分析新媒体对城乡发展的影响,包括了新媒体在城乡的发展现状、影响机制、存在问题和具体表现;第四章是根据所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最后一章是对本文的总结和归纳。

1.3.2研究方法

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研究法和定性分析法。搜集整理了国内外新媒体和城乡差距的相关文献,结合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现状,有针对性地查阅相关资料,为本文奠定了理论基础。在对文献的总结归纳的基础上,进行定性分析,从而拓宽了对信息化导致收入差距的研究角度。

2新媒体与二元经济结构的一般概述

2.1新媒体的基本概念

2.1.1新媒体的概念

新媒体完全区别与传统媒体,它是指依靠于具有计算机本质特征的数字设备的新型传播媒介,不同于传统媒体需要以报纸、期刊等实物载体才能传播信息,其形式多元化,包括互联网、网络广播、网络电视、手机电视、数字报纸、数字广播、移动电视等,实时传递讯息。网络不仅是新媒体诞生的基础条件,而且是新媒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以无网不入的魄力创造出新的传播模式和生活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人类进入新媒体时代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它改写了人类信息传播的历史,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程。

2.1.2新媒体的特点

新媒体的特点主要有开放性、虚拟性、即时互动性、综合性等。开放性体现在它受众具有普遍性,不同于传统媒体受众的局限性,每个人都能在平台上自由发布或评论信息,可以实名也可匿名,消息的传播者由图书、广播、报纸等出版业转化为普通大众,信源更加广泛;虚拟性主要是因为网络社会不等同于实实在在的现实社会,网络社会在现实物理社会中产生且在一定程度上脱离现实社会,即是“虚拟世界”。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物理属性,每个人借助于某个新媒体平台注册一个虚拟账号,即可交流沟通,表达自己的想法见解,不受制于现实的身份地位,每个人都平等地参与其中。这大大激发了公民的活跃度,使每个人都可以平等地表达自己的诉求;即时互动性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主要体现在信息的发布突破了时间和地区的限制,任意发布和接收消息并能够即时沟通交流,信息讨论得以立即实现。而传统媒体信息发布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内容灵活性较差、且单向传播,信息反馈时间较长,与现代信息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网络媒体是传统媒体的集大成者,它整合了报纸、广播、电视媒体的优势,融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还综合了计算机、打印机、传真机等各种传播技术手段的优点,突破了传统媒体局限一种或几种传播方式,开拓了更为广阔的传播空间,成为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媒体。

尽管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有众多优势,但它也有劣势。一方面我国教育发展水平部平衡,在一些偏远地区,文盲还大有存在,普及电脑上网知识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有些地方甚至缺乏建设新媒体的基础设施条件,新媒体的覆盖面还亟需加强;另一方面,新闻和信息的扩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尽管内容如此丰富,但人们对其质量和多样性的质疑却与日俱增,人们对传统媒体的信赖程度高于新媒体,报纸的威信远高于互联网,尤其在网络泡沫的冲击下,人们对互联网消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大大降低,而传统媒体的消息来源较为可靠,发行、出版都比较规范,有迹可循。

2.2本文相关理论

2.2.1信息不对称理论

信息不对称理论是本文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它是由迈克尔•斯宾塞、约瑟夫•斯蒂格列茨和乔治•阿克尔洛夫玛三人提出的。经济学中把完全信息作为经济人假设的基本前提,这种假设是不合理的,显然与现实情况不符。信息不对称理论指出,信息的公开度是有限的,在交易中,缺乏相关信息的人处于劣势地位,信息富有者往往更有优势。具体而言就是市场中卖方作为信息富有者,而买方作为信息匮乏者,两者在交易中由于信息不对等产生收益差距。而要想改变这种状况,需要借助政府的力量,解决这个问题。目前,我国信息化水平发展迅速,但是城乡之间信息基础设施的差异还很大,数字鸿沟依然存在。农村地区作为信息接入和使用的弱势群体,难以享受信息红利,与城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2.2.2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荷兰社会学家伯克(Burke J.H)首先提出了“二元结构”这个词语,在20世纪中期通过研究荷兰殖民地印度尼西亚的社会结构,在其研究中把该国划分为传统部门和资本主义部门,指出印尼属于一个二元结构社会国家,他的研究仅仅限于一种简单描述。随着时间的流逝,时代不断的更新发展,对于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开始对二元结构进行展开分析并赋予自己独特见解,二元结构理论由此得到不断升华发展。代表人物有发展经济学家刘易斯(Lewis W.A.)、拉尼斯(Ranis,G)和费景汉(Fei,C.H)、乔根森(Jorgenson D.W.)、托达罗(Todaro,M.P.)等,他们在前人分析二元结构的基础上,分别提出自己的观点,形成相应的理论模型。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提出的无限过剩劳动力发展模式。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