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新区人民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文献综述
2021-12-14 22:25:53
城市公园不仅是一个城市的象征,人流聚集的地方,而且也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融合,塑造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空间。作为城市的绿肺,在规划设计上不能仅仅只是一个单调孤立的绿块,而是弥漫于整个城市用地的绿色液体。加上近年来传统文化为艺术文化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并对当代景观设计产生了巨大影响,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元素相融合使景观设计得到创新和深度发展。
摘要:城市公园;现代景观设计;传统文化;历史文化
1.中国的城市公园产生和发展
对于中国城市公园的产生、兴起和发展,可以从上海这一中国近代繁华都市发展中的一斑而窥全貌,在1840年以前,和中国的其他城市一样,上海的园林是以寺庙园林、私家花园的形式出现,即古典园林,有豫园、古猗园、醉白池、秋霞圃、曲水园等。
1840年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纷纷入侵,在我国开设了租借。殖民者为了满足自己游憩活动的需要,把欧洲的“公园”也引进我国来。1868年在上海的公共租界建造的“公花园”(现黄浦公园)就是最早的一个。名之为“公”,却有“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园规',直到1928年7月1日才对华人开放,这不仅是对中国人民明目张胆的侮辱,同时也说明了当时的“公园”并不是“公用”。之后,殖民者又陆续在上海建立“虹口公园”、“法国公园'(现复兴公园)、“极斯非尔公园”(现中山公园)等,都是供外国殖民者和“高等华人”打网球、棒球、高尔夫球等活动和散步、休憩游乐的场所,其格局主要是英国风景式或发过规则式,有大片草坪、树林和花坛,极少建筑。这些公园,在功能、布局和风格上反映了外来的特性,对以后我国公园的形态发展模式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国家对人民文化休息活动的关心和对城巿园林绿地建设的重视,使公园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全国各个城市扩建、改建和新建了大量的公园。已经成为城市居民游憩、社交、锻炼身体、文化娱乐、获取自然信息和开展文化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公园的类型也逐渐增多,有满足人们多种需要的综合公园,有性质比较单一专类公园,如儿童公园、纪念性公园、名胜古迹公园、动物园、植物园、文化公园、森林公园、青年公园、科学公园、体育公园等,还有各式各样的公园绿地,如社区公园、滨水绿带、街头小游园等。目前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旅游观念的转变,又出现了许许多多的主题性公园。同时在公园内容和设施方面也在不断充实和提高。
2.1绿化设计
2.1.1加强公园绿化率
将自然低碳理念融入到城市公园设计中已成为景观行业发展趋势,随着我国城市公园景观技术的不断提高,绿化率已成为衡量技术水平的关键因素,这也是将自然低碳理念真正落实到城市公园景观的重要路径,绿化率越高,城市气候改善越高效,可为人们提供更加舒适宜居的环境,彰显自然低碳理念。
2.1.2 满足观赏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