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黄浦江西岸沿线景观设计文献综述
2021-12-15 22:26:25
黄浦江沿线景观设计文献综述
摘要:滨水区一直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区域,随着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交通的优势使得城市滨水区出现了大面积的工业用地。然而因为逆工业化、水运衰退等诸多的原因,一些滨水工业区失去了往日的活力,开始走向衰败,成为了鲜有人问津的废弃遗址。为了重新振兴衰败的城区,城市滨水区的复兴被提上日程。而人们在逐渐意识到这些看似破旧无用的废弃地是真正具有价值的遗产的时候,滨水区后工业景观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成为延续场地文化、复兴城市滨水区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通过对滨水区工业遗产地场地的要素、特征和价值的分析,探究如何以不同类型的保护和再利用模式应对不同价值级别的工业遗产地,以及以不同类型的景观设计手法应对不同类别的场地价值载体,来达到保护场地重要遗产价值和发挥场地再利用价值的目的。并且通过对国外实践案例分类剖析,对比研究目前滨水区后工业景观设计的实践范例,最后得出研究成果对国内滨水区后工业景观设计的启示。
关键词:滨水区景观;后工业景观;保护和利用
- 前言
滨水区对于城市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从生态环境,滨水公共空间营造,城市文化保护和房地产开发等多种角度来看,复兴衰败的滨水区可以说是城市发展的重要一步。英国的道克兰码头区、美国的巴尔的摩港、旧金山渔人码头等等成功案例也证明了城市滨水工业区的开发潜力。与此同时公众对于城市生活环境要求也在提升,这导致了对于滨水区态度的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滨水区工业遗产地的复兴。
但在城市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这些工业遗产地,其中一些己经被严重污染,并且由于工业区与城市其他区域的长期隔离,也缺乏必要的基础设施,导致这些土地的再利用变得困难重重。滨水区工业遗产地的复兴需要解决的问题非常多,包括自然环境,与城市环境的关系和自身价值的保护和再利用的协调性等等。
从目前对滨水区工业遗产地的再利用情况来看,“生产化”到“生活化”的转变是一个必然的过程。社会的转型促进了滨水地区用地功能的重组,大量的事例表明人们对于滨水区的认识发生了戏剧性的改变。以前人们认为滨水区主要用于交通、工业、渔业以及防洪排涝,而目前这一地区的休闲功能正日益显示其重要性。除了工业价值之外,滨水区作为城市开放空间、商业区、住宅区等价值
也逐渐被开发,并且因为滨水区独特的自然环境而备受追捧。lsquo;性产化”到“生活化”的转化过程中不只是场地功能的转化,还有空间环境的改变,自然环境与城市环境的融合,以及人文历史的延续。
1.空间环境转向“生活”
工业区最初的建造和规划是以工业生产为目标,无论是建筑形式还是空间环境都不是以人的尺度来设计的,如何将工业遗产地处理成适合人的活动的场地是新景观的营造的重要问题之一。并且一些滨水区工业遗产地长期与城市其他地区分离,在肌理和结构上都缺少与城市其他地区的关联性。是否能够通过合理的改造将场地融入城市的整体环境中,是这些滨水区工业遗产地成功复兴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