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家》的话剧剧本改编及其演出情况考察开题报告
2021-12-24 15:46:33
全文总字数:1739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于话剧《家》的改编剧本和演出情况考察不够全面,绝大多数研究者仅仅关注曹禺版本,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对曹禺改编的《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如王正的《从巴金的家到曹禺的家》主要通过原著和话剧版本的对比来肯定曹禺版本别出心裁的艺术价值;邹红的《话剧家的改编及其它——兼论曹禺感情生活对其创作的影响》从曹禺、郑秀、方瑞的感情纠葛分析曹禺在改编剧本时对人物的塑造倾向;除此以外,还有不少专门针对曹禺剧本人物形象的研究,如张王飞的《试论曹禺家中瑞珏形象的再创造》,范建华的《谈曹禺对家中冯乐山的二度创作》等等。针对吴天版本的研究较少,大多数是将吴天版本与曹禺版本结合起来进行对比,讨论两个改编版本的艺术得失,如司小同的《论巴金家的话剧改编》,胡叠的《论抗战戏剧舞台上的两部家》等等。另外,关于话剧《家》的演出情况研究较少,如孙巧蕾的《从家的演出史看家》,分析了曹禺版本的《家》在解放前和解放后的演出情况,对吴天版本未有提及,因此,对话剧《家》的演出史的考察不够全面。
国外研究现状:
2. 研究的基本内容
《家》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代表作,在20世纪40年多次被多次改编为同名剧目,在社会上引起了深刻的反响。但是这些改编剧本的内容之间却呈现出全然不同的价值取向,反映出改编者个人的艺术风格,揭示了不同时代背景下的民众对于原著精神意蕴的接纳取向。本文旨在立足于原著的基础之上,深入分析两个版本在人物塑造、情节选择、价值取向方面的差异,另结合时代背景,考察剧团的演出情况及其产生的社会影响。
3. 实施方案、进度安排及预期效果
2017年11月—2017年2月初:收集资料。重读作品,确定论文题目,提交任务书。
2017年2月—2017年3月:在老师的指导下,拟定写作提纲和开题报告。
2017年3月—2017年4月:查阅相关资料,撰写论文初稿,并交指导老师评审。
4. 参考文献
[1]巴金.《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2]曹禺.《曹禺全集》(第三册)[m].河北:花山文艺出版社,1996.
[3]曹禺.《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j].戏剧论丛,198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