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与国际收支状况之间的关系研究开题报告
2022-01-06 21:47:23
全文总字数:4275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2005年7月21日起,中国开始实施以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的调节的浮动汇率制度。 期间除了2008年为应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从而启动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而2010年6月19日实施的汇改又恢复了2005年汇改的动作,继续按照已公布的外汇市场汇率浮动区间,对人民币汇率浮动进行动态管理和调节,同时也意味着两年来钉住美元的过程结束,人民币不再以美元为锚。自2005年汇改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进入了延续数年的升值通道,我国的国际收支持续了多年长期的、连续的、大幅度的双顺差,这与传统的国际收支结构理论相悖。直至2015年8月11日推行的出于人民币加入SDR的政治考量而开始实施的新汇改后,人民币才开始经历多次贬值,与此同时我国国际收支开始过渡到经常项顺差、金融项逆差的新格局。汇率政策作为均衡国际收支的主政策,究竟我国国际收支格局的转变是好是坏,人民币汇率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如何,人民币汇率的调整是否是对扭曲的国际收支双顺差格局的改善,是摆在中国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另外,人民币的国际化问题已成为国际金融界的一个关注热点,尤其是我国的对外投资大大增加,给人民币造成巨大的贬值压力,汇率作为外汇市场的运行信号,是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政策工具。研究人民币汇率与我国国际收支的关系从而利用人民币汇率的调整变动对我国的国际收支进行有效调节,有着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
国内外研究现状
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影响的研究一直是国际金融领域的热点问题。古往今来,许多学者对汇率和国际收支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广泛研究,因研究目的、背景及方法的不同,可大致分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国外研究:(一)国际借贷说:早在1861年英国经济学家葛逊就提出了国际借贷说。该理论认为,汇率决定于外汇供求,而外汇供求又是由国际借贷引起的。国际借贷分固定借贷和流动借贷两种,只有流动借贷即已进入支付阶段的借贷才会影响外汇供求。当一国的流动债权大于流动债务,即外汇收入大于外汇支出时,外汇的供给大于需求,因而外汇汇率下降。反之,则外汇汇率上升。本文的汇率皆为直接标价法所示。当流动借贷平衡时,外汇收支相等,汇率处于均衡状态。该理论第一次从国际收支的角度,通过外汇供求变化系统分析汇率波动的原因,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它主要说明短期汇率的变动,并未详细说明汇率决定的基础,对其它一些汇率的影响因素也并未论证。(二)国际收支说该理论是关于汇率决定的流量理论,认为国际收支引起外汇供求流量变动引起汇率水平变动,将影响国际收支的各种重要因素纳入汇率的均衡分析,指出了汇率与国际收支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这对于短期外汇市场的分析具有一定的意义。但该理论的分析基础是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弹性论和利率平价说,没有摆脱这些理论本身所存在的缺陷,其结论往往与现实相背离。而且对于长期汇率的变化没有提供令人满意的解释。(三) 弹性论1937年,英国经济学家琼.罗宾逊以马歇尔的局部均衡分析为基础创建了弹性分析法。该理论认为,国际收支不是自动调节过程,而是政府政策起作用的结果。根据进出口的价格需求条件,利用本币对外汇率的贬值,达到抑进扬出的目的。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和美国经济学家A.P.勒纳从弹性角度分析一国货币的贬值与该国贸易收支改善程度的关系,提出了著名的马歇尔-勒纳条件。该理论认为,当进出口的价格弹性之和大于1时,本币贬值能够增加出口较少进口,利于改善国际收支。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当汇率变化时,进出口的实际变动情况还要取决于供给对价格的反应程度。即使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贬值也不能马上改善贸易收支。相反,在贬值的初期阶段,贸易余额反而会恶化。这是因为在贬值之前已签订的贸易协议仍然必须按照原来的数量和价格执行。即使在贬值后签订的贸易协议,出口仍然要受认识、决策、资源、生产周期等的影响而存在“时滞”。随着时滞慢慢消失,待出口供给和进口需求作了相应的调整后,贸易余额才慢慢开始改善。出口供给的调整时间可能会持续数月甚至一两年的时间,整个过程用曲线描述时呈字幕J型。因而在马歇尔-勒纳条件成立的条件下,贬值对贸易余额的时滞效应,称为J曲线效应。虽然被广泛应用,但是弹性分析法也存在缺陷。该理论运用的是局部均衡分析,假定其它条件不变,只考虑出口商品和汇率间的关系,实证方面:Rose(1991)利用5个主要国家对外贸易的相关数据,运用计量的方法,估算出相关的贸易收支方程,实证结果显示实际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几乎没有影响。Boyd(2001)利用多个国家进出口和实际汇率的相关数据,实证了实际汇率波动与进出口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有5个国家不仅满足马歇尔-勒纳的相关条件,而且还存在J曲线关系。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研究在研究方法、方程类型和计量方法的运用上都有着不小的差别。纵观国外学者的理论研究,多以汇率决定理论为主,强调的是国际收支对汇率的决定作用,而非汇率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关于汇率对国际收支的影响,理论研究很少,除了弹性分析法和蒙代尔-弗朗明模型之外少有涉及和创新,且多是建立在严格的假设条件之上的,与现实实际有所偏差。并且国外学者的实证研究也多数以对发达国家为研究对象,与发展中国和我国的国情不适应,所得出的结论也无法适用到我国。国内研究: 国内学者对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我国进出口需求价格弹性是否不足,汇率变化对贸易收支的影响是否明显这类问题上。结论因研究者各自的研究角度、样本时间的选取、研究方法的不同而不同。 第一种看法是我国进出口需求价格弹性严重不足,汇率贬值非但不能改善贸易收支,反而会导致出口恶化。 第二种看法是我国出口需求价格弹性处于临界值上,汇率变动对我国的贸易收支影响并不明显,汇率的浮动对我国的外贸出口增长所起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 第三种看法是汇率贬值能够改善贸易收支。 从以上观点来看,我国学者在研究人民币汇率和国际收支的关系问题时,主要运用了国际收支弹性分析法,因此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这这一分析方法的缺陷,只倾向于经常项目的个别平衡,而非是对国际收支整体的评价。当今时代,我国的国际资本流动日益频繁,资本与金融项目的影响作用在不断加强,存在片面性。实证:许少强、马丹和沈国兵(2005)利用中国和美国贸易收支与人民币汇率变动的相关数据,采用协整检验的方法对两者进行了检验,得出中国和美国的贸易收支与人民币汇率变动之间并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并不是影响中国和美国贸易收支的主要因素。薛昶(2007)利用我国历年汇率相关数据,采用协整检验和趋势图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得出了汇率虽然是我国国际收支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但国际收支并不是汇率变动主要原因的结论。陈淑平(2008)利用我国2005年汇率改革之后的月度数据,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分析我国汇率变动和国际收支的关系,认为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外汇储备和净出口的影响并不显著,但与进口、出口存在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俞佳佳、余新平、熊德平(2010)运用1983―2009年的实际数据,实证研究了人民币汇率与国际收支的关系。结果显示:人民币汇率与国际收支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虽然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是对外直接投资变化的原因,但对外直接投资不是人民币汇率变化的原因,且出口变化与人民币汇率变化之间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即出口变化是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原因,但人民币汇率变动不是出口变化的原因。这些文献资料大都是关于2005年汇改之前所做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不能真实地反映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但在2005年汇率改革之前,我国的人民币汇率基本上保持不变,而汇改后我国人民币从持续升值到2015年后的一度贬值,无法客观反映人民币汇率和我国国际收支现今的关系。而且实证的研究方法过于单一,普遍思路是建立进口和出口两个模型,利用现有数据分别算出进、出口需求价格弹性,再同马歇尔-勒纳条件相比较,来考察汇率升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却不能说明汇率变动对资本流动的影响。因此,本文引用2005 年汇率改革后的数据并将资本流动纳入分析范围来分析国际收支与人民币汇率之间的关系,以客观评价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国际收支的影响。2. 研究的基本内容
为探明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变动与我国国际收支两者间的关系,本文结合理论与实证,主要研究内容为汇率和国际贸易收支的相关理论(购买力平价说、利率平价说、国际收支说);国际收支理论分析方法研究(弹性分析法、粘性价格分析法、资产组合分析法);人民币实际汇率对我国国际收支影响的实证研究,将汇率与国际收支关系的传统相关理论学说和我国的实际国情相结合展开思考。
由于官方公布的汇率是名义汇率,不能正确的反应我国实际汇率水平,因此为了更准确地表明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情况,本文采用的是人民币实际汇率。
本文中的人民币实际汇率是通过国外消费价格指数和国内消费价格指数来计算的,即实际汇率=名义汇率*外国消费价格指数/本国消费价格指数。
3. 实施方案、进度安排及预期效果
2018年1月-2月确定选题,查阅相关文献,拟定写作计划3月-4月初稿形成与修改5月 参考老师的意见,定稿
4. 参考文献
[1]张亦春 郑振龙 林海.金融市场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110-115.
[2]杨长江 姜波克.国际金融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53-58.
[3] 马丹,许少强.人民币实际汇率对我国贸易收支影响的实证分析[j].新金融,2005,(2):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