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开题报告 > 地理科学类 > 应用气象学 > 正文

气候因子对内蒙古典型草原实际蒸散发的影响开题报告

 2022-01-11 16:00:18  

全文总字数:3895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蒸散发是水分从陆面转化为水蒸汽进入大气的所有过程的总和,包括各类自由水面、陆面蒸发和植被蒸腾,是除了降水和径流的第三大水循环组成要素,受生物物理以及土壤、植被、大气的影响。其不仅与生态系统水分利用密切相关,同时也关系到地表的热量状况,因此是水循环中最直接受气候变化影响的一项;由于土地-植被-大气系统组分的复杂相互作用,导致蒸散发可能是所有水文循环组成中最难估算的。而蒸散发对于作物需水量估计、生态过程分析、生态系统管理非常重要,特别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全球气候变化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早已成为国内外科学家研究的热点问题,研究表明,气候与气候变化是影响蒸散发的主要因素之一。内蒙古草原作为我国的重要草原之一,属于气候变化响应敏感区和脆弱带。本文以内蒙古草甸草原为核心,系统研究影响草甸草原蒸散发的气候因素,揭示气候变化与草甸草原蒸散发相互作用的机理。重点完成草甸草原蒸散发与气候因子的关系,探索草甸草原的作物生长应对气候变化的对策、建议。

基于收集的气象资料、内蒙古草甸草原作物蒸散的观测资料,采用相关系数、回归方程、回归模型、对比分析、综合分析等方法探讨内蒙古草甸草原蒸散发与气候变化的关系问题及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对于满足内蒙古地区草原作物生长应对气候变化的需求,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经济意义。

国内外研究现状

蒸散发是唯一一个既出现在水量平衡方程又出现在地表能量平衡方程中的要素[1],其不仅与生态系统水分利用密切相关,同时也关系到地表的热量状况,因此是水循环中最直接受气候变化影响的一项[2-3];由于土地-植被-大气系统组分的复杂相互作用,导致蒸散发可能是所有水文循环组成中最难估算的[1,4]。而蒸散发对于作物需水量估计、生态过程分析、生态系统管理非常重要[4-7],特别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尽管全世界已经提出了 50 多种蒸散发估算方法,但多针对特定气候,具有较强的地域性,不同方法的结果差异较大[4.8-9]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

研究气候因子对干旱区草甸蒸散的影响。

具体上,(1)分析内蒙古气候因子变化时间规律,总结时间尺度上的气候变化特征;(2)研究草甸蒸散的月尺度、年尺度变化特征;(3)总结草甸蒸散对气候因子变化的响应情况,分析与草甸蒸散相关的气候因子,分析气候因子对草甸蒸散的影响情况。

3. 实施方案、进度安排及预期效果

实行方案:

  1. 处理原始24h步长的通量站资料,得出气象因子及蒸散量的时间序列

  2. 根据24h步长的数据计算得到月和年不同时间尺度的蒸散量和相应的气象因子变化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 Treet, C. S., Ashington, S. U. W. (2007). Climate Change Fact Sheet.National Journal, 2004–2006.

    [2] Change I P O C. Climate change 2007: impacts, adaptation and vulnerability[J]. Genebra, Sua, 2001.

    [3] Lu N, Wilske B, Ni J, et al. Climate change in Inner Mongolia from 1955 to 2005—trends at regional, biome and local scales[J]. 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 2009, 4(4): 045006.

    [4] Meissner K, Weaver A, Matthews H and Cox P 2003 The role of land surface dynamics in glacial inception: a study with the UVic earth system model Clim. Dyn. 21 515–37.

    [5] Snyder P K, Delire C and Foley J A 2004 Evaluating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vegetation biomes on the global climate Clim. Dyn. 23 279–302.

    [6] Dang H, Gillett N P, Weaver A J and Zwiers F W 2007 Climate change detection over different land surface vegetation classes Int. J. Climatol. 27 211–20.

    [7] Office for Interdisciplinary Earth Studies (OIES): 1991, Arid Ecosystems Interactions: Recommendations for Drylands Research in the Global Change Research Program. OIES-Report 6, p. 81.

    [8] Bai ML, Hao RQ, Di RQ, Liu HW (2006) Assessment of climatic variation impact on desertication. Clim Environ Res 22(2): 215–220.

    [9] Noy-Meir I (1973) Desert ecosystems: environment and producers. Annu Rev Ecol Syst 4:25–52.

    [10] Sun G, Alstad K, Chen J, et al. (2010) A general predictive model for estimating monthly ecosystem evapotranspiration. Ecohydrology (In press).

    [11] 王琼,张明军,潘淑坤等.长江流域潜在蒸散量时空变化特征[J].生态学杂志,2013,32(05):1292-1302.

    [12] 王亚俊,李俊,林忠辉等.气候变化对黄河中上游地区潜在蒸散影响的估算[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3,11(05):48-56.

    [13] 杨加林. 区域蒸散特征及对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

    [14] 杨加林,刘朝顺,乔枫雪等.华北平原参考作物蒸散量对气候因子的季节响应分析[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6,21(04):418-428.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