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约束条件下的江苏制造企业出口行为研究开题报告
2022-01-11 17:47:38
全文总字数:3583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目的:以异质性企业模型为基础进行拓展,利用江苏省制造业企业的数据,构建衡量企业内外源融资约束的指标,通过probit和ols的计量方法回归,证明融资约束的存在会对江苏省制造业企业的出口行为产生显著影响,并据此给出合理的政策建议,以便企业更好地进行生产、制造、外销。(2)理论意义:melitz新新贸易理论的出现,标志着研究国际贸易的视角由宏观方面向微观方面转变,深入考虑了从事贸易活动的异质性企业层面。目前已有的文献大多采用单一的融资约束指标考察其对出口行为的影响,且鲜有学者专门研究融资约束对江苏省制造业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本文采用江苏省制造业企业的面板数据,构建较为丰富的融资约束指标,有利于更加深入探究江苏企业出口贸易问题。
(3)现实意义:江苏省利用改革开放的契机发展了对外贸易,自中国加入wto以来,出口贸易额连续十一年位居全国第二,且增速极快,这是绝大多数省份尤其是发展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难以比拟的。然而,2008年江苏省的出口总额为2380.36亿美元,2009年只有1992.43亿美元,下降了16.3%,基于金融危机的思考,说明融资约束可能是影响江苏省企业出口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从微观的企业层面出发,研究融资约束条件对江苏省制造业企业行为的影响,进一步依据得出的结论为江苏省企业的出口问题提出一些政策建议,这对于改善融资环境、提高出口贸易质量、促进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现状: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以国家为视角,着重强调了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对国际贸易模式和福利的影响,而忽略了参与国际贸易的主体-企业的作用。以melitz(2003)为代表的新新贸易理论构建了异质性企业模型,从微观的角度解释了为什么有的企业能够出口,有的不能。该理论提出了沉没成本的概念,即:企业进入国外市场时,除了需要支付交通运输成本外,还需要支付一定的固定成本,比如建立国际市场营销需要的信息收集费、市场推广费;适应国外消费者需求以及和东道国政府官员打交道的费用等。只有生产率足够高的企业才能支付得起沉没成本,生产率较低的企业只能在国内市场销售,生产率最低的企业不得不退出市场。在此基础上,chaney(2005)和manova(2008)考虑了融资约束对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只有那些资金充裕,财务状况优良的企业才可能克服沉没成本进入国外市场。此后,不同国家的学者基于融资约束的视角对企业出口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berman和hericourt(2007)对9个发展中国家企业数据的实证研究证明宽松的融资环境有助于提高企业出口的可能性,但是对出口规模没有显著影响;egger(2010)研究表明受到融资约束的企业,不仅出口行为的可能性减少,而且在出口份额上也有所降低;chan(2012)研究发现,如果企业面临融资约束,那么生产率水平对于企业出口的影响并不那么明显,企业融资约束成为限制出口行为的决定因素。
2. 研究的基本内容
首先分析了江苏省制造业企业近年来的出口现状和融资现状,提出:企业在出口过程中确实存在融资困难的现实问题,且不同所有制企业(国有、私营、外资)面临着不同程度的融资约束。
实证部分选取了近几年江苏制造业企业出口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了外源融资约束、内源融资约束等指标作为解释变量,企业出口决策和企业出口规模作为被解释变量,并将企业劳动生产率、企业规模、行业、员工收入、企业成立年限等作为控制变量,分别运用probit和ols方法回归分析了融资约束和出口行为之间的关系,同时对计量模型进行了稳健性检验。
结论和政策建议部分:根据江苏制造企业在出口贸易中存在的融资困难问题,分别从企业自身、政府、金融市场三方面进行了阐述,这对企业提高出口质量、促进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3. 实施方案、进度安排及预期效果
实施方案:花大量时间阅读已有文献,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作好文献综述的部分,并将观点进行分类整理;使用中国工业企业库中的江苏省制造业企业数据,用stata和excel进行处理,删除非正常值和缺失项,进行probit和ols线性回归,并进行必要的稳健性和检验。进度安排:2017年12月底 完成选题的任务
2018年1月中旬阅读已有文献,完成人物报告书
2018年2月底 完成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
4. 参考文献
[1] 阳佳余.融资约束与企业出口行为:基于工业企业数据的经验研究[j].经济学季刊,2012 (4) : 1504 -1524
[2] 刘海洋,孔祥贞,宋巧. 融资约束与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一一基于heckman样本选择模型的经验检验[j].世界经济研究,2013 (1): 29-34.
[3] 周世民,王书飞,陈勇兵. 出口能缓解民营企业融资约束吗?—基于匹配的倍差法之经验分析 [j]. 南开经济研究,2013 (3) : 95 -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