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的规划、发展与管理——以中国古村落“党家”为例外文翻译资料
2022-08-02 10:59:41
英语原文共 11 页,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旅游业的规划、发展与管理——以中国古村落“党家”为例
作者:郭占峰;李孙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陕西712100
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技术,政策与管理学院,荷兰代尔夫特
关键词:古村落、旅游发展、党家村、建筑保护、中国
摘要:“古村落”是中国的农村居民点,其历史悠久,文化和建筑价值显著。尽管它们具有悠久的历史并被认为是旅游资源,但他们还会面临社会,经济,环境和政治问题。本文通过对中国陕西古村落“党家”的定性、定量研究来分析这些问题。本文确定了需求的变化模式和模式的转变是基于本地的需求及政府的干预。这种变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当地社会金融资本的不足。最后,对如何提高乡村旅游的可持续性提出了在国内和国际范围内都可以应用的建议。
- 引言
在中国,“古村落”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末,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前就已经存在,其历史悠久,且它们的建筑材料、文化、工艺美术、乡村风情和地域特色都没有太大的变化。古村落是一种将休闲与教育相结合的旅游节点。
自2002年以来,中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帮助“古村落”发展的政策。 在《中华民国文物保护法》(2002年版)中,“古村落”首次被认为是中国的文化遗产。2008年,历史文化名城和乡村引入了保护法,特别将“古村落”列入遗产保护名单,使这些定居点得到合法保护。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遗产法》实施,并为传统礼节和古村落的节日庆祝活动提供指导和保护。
最近,越来越多的学者以探索中国古村落为主题,指出中国古代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必将影响当地的经济,环境和文化。一方面,旅游业可以为农村提供就业机会,增进税收和经济多元化,例如,对北京多山腹地的山谷度假胜地雁栖镇的研究发现,雁栖镇以旅游为基础发展当地的经济。另一方面,人们认为旅游业对当地居民的社区生活有负面影响,例如,在宏村的一项研究发现,旅游业造成了拥挤和喧闹,威胁到水质并增加了垃圾。此外,对西递,宏村和南平的研究表明,村庄是展现当地风格和历史的区域和舞台。
本文采用一种新颖的“供给”(即地方政府和居民)和“需求”(即旅游者)方法来分析中国古代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通过以陕西省党家古村落为例,并运用定性和定量方法,我们考察了旅游供给方的生产历史及其与旅游经验需求的演变之间的关系。 我们发现需求的模式发生了变化,因此满足这些需求的模式从原来基于个人的模式转变为依赖地方政府干预的模式。
- 文献综述
如果将中国与合作发展组织国家的情况进行比较,中国的乡村旅游业是一个相对较新的现象。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中国的乡村旅游业显著增长,形成了当地的社会经济乘数。关于乡村旅游的学术文献以许多案例研究为特点,其中出现了一些一般性的主题。
这些案例研究为我们的材料提供了一个国际背景。首先,各国普遍要求由当地驱动来发展旅游业,然而,旅游基础设施的发展往往具有特殊性:在空间上集中,由复杂的社会过程驱动,针对的旅游市场不符合国家政府制定的目标类型和旅游政策框架。其次,周边国家之间的跨境协调合作被视为区域旅游业相互加强的前提条件。第三,旅游业被认为是自然保护政策现代化和农村发展的重要导火索。第四,虽然农村旅游文献表明旅游业推动了当地就业,但这种就业往往局限于手工业产品的销售,文化表演、招待和住宿等低级服务。
与经济合作发展组织国家相比,我国乡村旅游在20世纪80年代起步较晚,在二十一世纪才加速成为群众活动。中国的旅游研究与全球文献中的研究有着相似的侧重点,从中国的各种案例对旅游业的研究中发现了一些普遍的问题,它们的分析是提出解决发展问题建议的先决条件。学者们以浙江省古村落为例,建议开展先进的科技和规划,保护社会生态的交流与平衡。西递、宏村等古村落的大众旅游与景观视觉管理相结合的做法,为群众流动的无障碍管理提出了建议。根据一个研究小组的说法,徽州皖南古村落要进行再开发,面对当地拆除的压力,选择背弃当地的文化习俗,这是旅游业重视古村落的消极结果,需要动员所有利益相关者采取有效措施,让他们参与到保护工作中来。
中国文献还记录和评价了国家规划旅游业的顺序。1998年,中国国家旅游局推出了“中国城乡旅游年”。随后在1999年举办了“中国生态旅游年”。2004年推出“中国生命旅游年”,2006年计划推出“中国乡村旅游年”。这一系列国家推广乡村旅游的举措,提供补贴和政策支持,被评价为对促进国家发展乡村旅游是有效的。中国游客寻找“理想的乡村景观”有三个不可或缺的条件:美丽的风景、如画的民俗风情、独特的民族特色。
本文旨在研究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以党家村为例,从供需角度分析古村落。有两个“补给”部件。一是当地政府提供的古建筑维护,二是村民对旅游业的疏离。主要的“需求”因素是游客对古村落越来越感兴趣,包括外国建筑学生的访问。本文通过对不同利益相关者的深入了解和对旅游者的大规模定量调查,为读者深入了解中国古村落旅游。
- 相关研究方法
党家村旅游业的系统化、计划化发展早在1980年就已启动。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过程,研究小组适当的对近代社会历史和发展进行了定性的实地研究。调查从2014年8月至10月,它由四个阶段组成,包括参与者观察、半结构式访谈和关键线人访谈,这些访谈涉及村民、村民领袖、导游、纪念品销售商和其他店主等社会不同阶层的利益相关者。记者还联系了旅游管理局当地政府官员和景区管委会工作人员,了解他们对党家古村落旅游业发展和影响的经验。除了这项定性的实地调查外,研究小组还对220名来访游客进行了定量调查,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以便从外地游客的角度识别党家村旅游相关问题。
在实地调查的第一阶段(2014年8月),研究小组收集了该村的历史、与旅游业有关的事件记录和家庭系谱。确定并约谈了主要线人:9名老年村民(包括旅游业发展源头的村领导)、退休小学教师和村里的文化名人。
第二阶段实地调查(2014年8月至9月),重点调查了党家村旅游发展现状、管理问题和未来规划。对现任村长、旅游管理局局长和韩城市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工作人员等6人进行了访谈。
第三轮实地考察(2014年9月至10月),以游客为重点,在中国国庆假期期间进行。包括对220名到访游客(其中98%的调查结果可用)的编制、试点和游说进行一份简短的问卷调查。
最后阶段实地调查(2014年10月下旬),通过对40名以旅游谋生的村民和从事农舍住宿业、食品店、工艺品店和其他旅游相关业务的村民进行了访谈。
- 党家古村落旅游业的历史发展
党家古村落位于陕西省韩城市政府辖区东北部的西庄镇附近。西侧距108国道1.5km,东端距黄河3.5km。该村位于碧水支流北侧东西向的山谷中,境内呈葫芦状。有320户人家,1400多人,主要有党、贾两族。该村有670多年的历史记录。党家村民历来重视教育,保存家谱。随着朝代的推移,党家的许多居民名声大噪。
图1党家文星阁
共有125个中国古人丰富了党家的物质结构,包括四合院,盲巷、古望塔、“碧阳”城堡、孝义纪念碑、18栋公共建筑、20条古小巷和建于1726年的文星阁。展馆是一个有很高的投资价值的场所,也是教育成果得到认可的地方。村落建筑与人居环境和谐宜人,符合中国古代阴阳八卦哲学。木雕、石雕、砖雕质量很高,包含古代碑刻、家训和生活用品活动的细节。不仅为后人保存了户主不同社会地位的证据,也留下了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
党家古村落四合院是韩城百年乡村民居的典型代表。日本建筑协会农村规划委员会主任青木教授称党家是“传统东方农庄的活化石”。2001年,党家古建筑被列为“文化遗产保护单位”,成为中国第一批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村落。2006年被列入中国世界遗产名录。之后经过二十年的保护和发展,党家村已成为中国旅游业发展的重点古村落。
党家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其特点是旅游者的“需求”类型和主导产业产生的制度演变和旅游对象的“供给”。
图2 党家古村落的位置
4.1第一阶段,80年代至1995年,构建“需求”:党家村从无名走向有名
这个村庄最初被一位国际学者所知。1987年10月至1989年5月,中国西安冶金建筑研究所与日本九州大学合作,对党家古村落的物质文化进行了两次细致的探索性考察。1991年青木教授用日语出版了《党家村》一书,周、张两位中日建筑专家共同撰写了《党家村——中国北方传统的乡村聚落》和《韩城党家村及民居》。这项工作使这个村庄闻名于世。
随后,专家们在提交给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教科文组织)会议的一份文件中对该村进行了宣传,随后国际专家对该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党家的旅游业是在外国专家需求的特殊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开始村民们不知道自己家的意义,更不知道如何围绕游客带来的利益和通过资金来发展一个“供给”产业。然而,当专家学者在党家进行反复调查时,村民们开始出售票证。村委会是由村民创建的政府组织,每三年选举一次,遵循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的原则,也让村里的老人或妇女作为“向导”,与这些特殊的外国“游客”解释并讨论村里的历史和建筑。接着,学者和专家开始被安置在村民家里:这形成了后来党家村商业化农舍产业的雏形。村民们开始从旅游业中获利:企业家开了商店或出租了住所。村委会开始意识到门票收入的增加:从每年480美元增加到800美元。
举例:D先生,55岁,现在在党家古村,生意兴隆。在谈到最初的动机时,D先生解释说,1988年中日联合研究小组的专家们让他意识到了党家村的独特性、旅游开发的价值以及他所在的村庄对这个行业的适宜性。到1989年,D先生受到了足够的鼓舞,借债买了位于村口的一个黄金地段667平方米的房子。后来,D先生从这所农舍获得了不错的收入。
4.2第二阶段:1995年至2012年,村委会领导下的旅游业自主但缓慢发展
鉴于外国旅游专家的建议,第一阶段,即“供给”的第二阶段,即党家村的修复和为大众旅游的准备,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和地方发展政策和相关机构与村委会领导之间的关系。在国家和地方的支持下,党家村已经正式列入风景名胜区,党家村干部提出了自己的发展方向计划。1996年,村委会主任石女士提出了“以旅游求发展”的口号,并计划成立景区管理委员会。首先,从村舍入手,选择旅游景点。尽管村民们不情愿,但党家祖堂被村委会和卫生院占用,被指定为示范旅游景点。125座古民居被选为值得保护的旅游景点。为了保护这些古建筑,村委会和韩城市政府的文化遗产局使用了法令来防止未经授权的任何拆除或重建。加强环境质量旅游方面,村委会组织村民修缮街道、植树造林(投资3.2万美元),并翻修了5座挂着党家姓的祠堂,修缮了1公里的道路,重建了通往“碧阳”城堡的300米狭窄通道。村委会投资建设了一个专门展示民俗和物质文化的展览馆。在旅游旺季,党家村委会开展传统节日、婚庆、游戏等民俗活动演出。增加了秋千、焰火等娱乐活动,扩大了旅游吸引力,使党家村的年收入显著增加,从1997年的6400元增加到2002年的24万元。由此,高达1.4万美元的贷款可以得到偿还,股息可以分配给村民。股息价值从1997年的16美元增加到2002年的48美元。此外,每年定期向65岁以上的村民发放4000美元的养老金。旅游业基础设施投资收入:电力电缆2.4万美元,完成中央电视台(CCTV)网络项目8000美元。
图3 中式四合院 图4 党家祠堂
尽管村里的收入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发展速度缓慢,原因值得研究。第一,2002年至2006年,村长职位空缺,集体村务管理,特别是旅游业的连续性受到干扰。此外,村党委和村委会也不合作,都是独立行动,宣传自己的思想,有些思想缺乏科学公信力。然而,这一阶段虽然发展缓慢,但仍为党家村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举例:今年68岁的Y先生是党家1995年至2010年旅游项目的策划者,同时也是一名关键的专家线人。为促进党家古村落旅游业的发展,他在韩城市政府大楼内植入广告。在参观陕西皇宫时,他拿着宣传画册宣传党家古村落,从而将其介绍给其他地方的游客。2005年国庆长假,他在韩城市政府电视台和渭南市电视台对该村进行了宣传。他解释说:“经邻村熟人介绍来党家旅游的游客,门票都是降价的。”在他看来,有吸引力的宣传与优惠的票价相结合,鼓励人们去党家旅游。这种方式在党家古村落未来旅游业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
4.3第三阶段:2012年起。韩城市政府接管与农村快速发展
2012年,因不满乡村主导零散的发展和供给侧狭隘,韩城市政府
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资料编号:[241213],资料为PDF文档或Word文档,PDF文档可免费转换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