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地理科学类 > 地理信息科学 > 正文

基于信令数据进行景区游客游览行为时空分析——以桂林象鼻山景区为例毕业论文

 2020-02-28 23:21:20  

摘 要

近几年“智慧旅游”的推进给旅游行业带来了整体环境的改善和服务质量的提升,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传统单一的旅游模式应如何调整自身产业结构以及环境空间规划来适应市场需求、重新焕发新生机,引起了人们热议。很多以自然观光为主要旅游方式的景区虽然享誉中外引人入胜,但景区热门景点排队时间过长、传统功能性旅游路线不科学高效的问题也不容小觑。本文以桂林象鼻山风景区为例,通过挖掘游客的手机信令定位数据来分析游客空间行为特征,得出游客的景点等候时间和游览路径。再结合实地问卷调查的游客满意度结果,分析形成观赏体验落差的景区设计和路线规划的缺陷,总结景点应如何优化改善的建议,促进象鼻山风景区的旅游产业更智能化发展。进而也提高旅游业的整体信息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拓宽旅游地理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关键词:智慧旅游;手机信令数据;游客空间行为;象鼻山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promotion of “intelligent tourism” has brought about improvements in the overall environment and service quality for the tourism industry. In the face of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how traditional single tourism models should adjust their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environmental space planning to adapt to market demand and rejuvenate new life has aroused heated discussions. Many scenic spots that use natural tourism as their main tourism method are renowned for their attraction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However, the long queues for popular scenic spots and the unscientific and inefficient nature of traditional functional tourism routes cannot be underestimated. Taking the Guilin Xiangbi Mountain Scenic Area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ourists' space behavior by mining the mobile phone signalling location data of tourists, and then draws tourists' sight wait time and tour route. Combined with the results of tourist satisfaction survey by field survey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fects of the design of scenic spots and the route planning that form the experience gap, and summarizes the suggestions on how to optimize the scenic spots, to promote the more intelligent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in Xiangbi Mountain Scenic Area. It will also improve the overall informatio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level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and broaden the breadth and depth of tourism geography research.

Key words:Intelligent tourism; Phone signaling data; Tourist space behavior; Xiangbi Mountain

目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

1.2 相关概念 3

1.2.1 智慧旅游 3

1.2.2 手机信令数据 3

1.2.3 游客空间行为 4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5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6

1.4.1 研究思路 6

1.4.2 论文章节内容 7

第2章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处理 8

2.1 研究区概况 8

2.2 空间数据处理 9

2.3 手机信令数据预处理 10

2.4 问卷调查 11

第3章 游客空间行为分析 12

3.1 技术路线 12

3.2 研究方法 13

3.3 问卷调查分析 14

第4章 总结与展望 16

4.1 总结与建议 16

4.1.1 行为分析总结 16

4.1.2 行为影响因素 16

4.1.3 景区改进建议 17

4.2 讨论与展望 18

参考文献 19

附件A: 21

致 谢 23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近年来,随着现代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和完善,手机作为人们“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的工具,逐步渗透到每个人的生活中。到2018年2月底,中国4G用户总数超过10亿,达到10.3亿户,4G用户占手机用户的71.6%,即中国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4.4亿(网络数据)。毫无疑问,网络给民众带了获取信息的便利,人们对网络、手机依赖度逐步加深,网络中留存的包含游客信息的数据也呈现出海量增长[1]

手机终端的普及只是社会进步、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方面。随着居民人均收入的增加,人们的生活态度同样也在发生转变。很突出的一个现象——更多的人愿意走出家门欣赏外面的世界,旅游受到了越来越高的关注,我国的旅游人数和景区收益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如图1-1所示,2017年国内旅游市场快速增长,供给方面的结构性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入境、出境市场平稳发展。国内旅游人数达到50.01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2.8%;入境、出境旅游总人数达到2.7亿人次,同比增长3.7%;全年旅游总收入5.4万亿元,增长15.1%。据初步测算,旅游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综合贡献达到9.13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04%。直接就业人口2825万人,直接就业和间接就业人数达7990万人,占全国就业人口的10.28%。

图1-1 2012年-2017年国内旅游市场统计情况

与此同时,我国旅游行业发展的不足也慢慢显露出来。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它正面临着一个全面的转型问题。中国的旅游市场体系结构仍然相对简单,无论是进出境旅游还是国内旅游,以观光为基础的旅游都占主导地位。但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对生活品质要求的逐渐上升,更多游客更愿意选择各种各样的“旅游 ”项目或者个性化的定制游。特别是在2017年,国家大力支持开发冰雪旅游、体育旅游等等,进一步激发了居民的出游热情,也增大了旅游业的发展压力。而在面对诸如旅游信息需求增大、旅游景区人员爆满、景区交通亟待改善、景区基础设施落后与景点设计的优化等问题时,传统的人口普查、访谈法、静态获取地理空间数据以及用户空间行为信息,并不能高效率地提出解决方案。

因此,随着“智慧城市”在中国的全面展开,“智慧旅游”利用信息技术整合了部分旅游资源,为大量游客量身定制,提供满足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成为了旅游发展的新方向。

智慧旅游的本质是以旅游为导向的高效旅游信息服务,旅游环境资源与信息资源凭借物联网、云计算等各种新技术的融合,已高度融合、深入发展。而这其中的新起之秀,便是手机信令数据。2017年我国网民使用手机在线预订旅行的比例由33.9%提升到了37.7%,预计到2018年末我国在线旅游市场用户规模将突破4亿。国家旅游局大力提倡使用云计算技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等先进技术,提高在线旅游预订用户体验和服务质量。在产业结构和空间重组中引起的空间格局变化的基础上,人类活动通过大量复杂的网络和移动设备显现,意味着居民的空间行为范式必须过渡,内容和方法也必须具有创新性。此时,大量的在线旅游数据为我们提供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新方法。庞大的手机用户群体就代表着一个庞大的用户位置数据源,尤其当用户缩小到某个旅游景点的范围内,成本低、覆盖范围广的手机定位采集技术更能发挥其优势,为我们提供精确至用户个体的连续的位置信息,比传统的旅游行为调查研究提供了更大的优势[2]。便于对游客空间行为进行研究,也有利于对景区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及时的消息反馈也提升了游客的旅游体验感受。同时,根据游客的空间行为规律对景区改造也提供了加强景区高效管理的措施,对景区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因为智慧景区的概念是近几年提出并被普及的,发展也还处于初级阶段。目前虽然国内很多景区都开始响应国家号召开展了对智慧旅游的研究与建设,但是总体依然停留在对大体框架、系统功能的设计上。从游客空间行为的角度去对景区建设提供反馈,这样的研究还很缺乏。本文利用GIS空间信息处理软件SuperMap iDesktop 9D,拟采用象鼻山风景区的旅游数据进行分析:包括对游客的手机信令数据进行旅客空间行为分析和对GIS基础数据进行环境分析。进而对景区的旅游景点设计、管理和营销提出决策支持和优化方案。

1.2 相关概念

1.2.1 智慧旅游

智能旅游也被称为智能旅游,它是在智慧城市的大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旅游形式。智慧城市利用通信技术的手段来感知、分析和整合城市运营核心系统的关键信息,然后对人们的生活、环境保护、公共安全、城市交通、社会服务等各种需求做出明智的反应。其本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的智能化管理和运营,为城市居民创造更好的生活,促进社会的和谐和环境的可持续利用。面对城市过度负荷等一系列日益严重的城市问题,为了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智慧城市的建设已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我国的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早已纷纷将“智慧城市”纳入到政府工作议程[3],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智慧城市是以人为中心的城市和信息化城市的有机结合,空间行为的研究是最有力的催化剂,它可以打破传统城市规划和管理的时间尺度,使其更加科学和智能化[4]

因此,建立在智慧城市基础之上的智慧旅游,也满足了人们对获取信息便利程度的要求。它采用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新技术,在便携式互联网终端设备的帮助下,积极获取旅游景点、旅游活动、旅游线路等资源和信息,及时在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上发布,让人们随时了解。人们基于这些旅游信息,调整工作时间,安排出行计划,以达到智能感知的效果。

继2010年江苏省开创性提出“智慧旅游”的概念之后,南京、苏州、洛阳等多个城市都加入开展智慧旅游项目的队列。可行性层面,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发展为智能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硬件和软件支持。国家政策层面,2012年11月之后,我国先后发布了两次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名单,共计33个城市,足以显现我国想要提高旅游业发展的决心。国家旅游局还表示,将力争在未10年内实现“智慧旅游”,以应对旅游业爆炸性增长对旅游景点资源和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2014年,中国国家旅游局将其定位为“智慧旅游年”,并要求各地以智慧旅游为发展大纲,引导旅游目的地如智慧旅游城市、旅游景点等。随后又出台了《“旅游 互联网”行定计划》来推动4A级景区和5A级景区的信息化建设[5]

1.2.2 手机信令数据

手机信令是移动电话用户与发射基站之间的通信数据。当移动站由于开机、关机、调用方、呼叫方、发送/接收或位置移动而改变连接基站时,信令数据中场始终存在位置和时间等信息。但这些信息是海量的,无法手动识别和分析。因此,在过去,对于移动电话运营商来说,这些历史大数据除了被保留删除之外,没有其他用途。但随着大数据研究逐渐深入,手机信令数据的优点逐渐显现,它具有客观性、连续性和精确性,被使用的价值就展示了出来。

手机信令数据的采集分为主动采集和被动采集。主动采集包括主叫、被叫、短信和位置切换;被动采集通常是定时进行扫描,与用户主动向通信网络发送位置信息相比,被动扫描用户的位置信息具有稳定性和完整性的优点。因此,本研究也采用被动的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为了获得手机信令数据,必须进行脱敏处理,并在遵守国家相关规定的情况下保护用户的个人隐私。覆盖个人隐私相关领域,如手机号码、身份和其他属性信息,目前在技术上是可行的。运营商提供的信令数据已经对用户ID进行了单向加密,在确定用户ID唯一性的基础上不包含任何用户信息[6]

手机信令数据的特点在于:①样本数据大、成本低。来源于某单一运营商的手机信令数据虽然不能包含所有手机用户,但是其手机用户数量都占总人口的20%以上,与常规的抽样调查数据相比,仍是较大规模的采样数据,并且省去了调查中的诸多成本。②在时间分布上具有连续性,在手机开机状态下至少能以1小时为间隔连续记录用户的空间位置变化。③以通信基站作为空间定位基准。一个基站覆盖的空间范围远小于一般乡镇、街道行政区划范围,因而能提高城镇体系中空间单元的精度。④以手机用户的个体为统计单位。个体出行一般都借助某种公共或私人交通工具,手机信令数据反映的个体流动可以视作是交通网络的客流数据,能较好地反映景区之内游客的空间位置。

根据手机信令原理,利用大数据挖掘可以准确地分析时空中用户的运动和分布。这可以用来定量分析我们的规划、管理和风景交通的各个方面。通过分析手机信令数据在不同的时间段,也可以准确地分析风景区内昼夜人口的空间分布和密度变化,在节假日和工作日人口密度和分布的变化等等,为量化定量分析风景区规划提供准确结果。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城市研究出现在学术界,主要集中在用户旅游和城市活动上。手机信令数据应用于旅游景区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尚需要进行系统性研究。

1.2.3 游客空间行为

旅游者的空间行为是指旅游者行为的空间表现、体现景区与人之间的关系。广泛的旅游行为包括旅游目的地信息收集、旅游决策方案、旅游期间的空间运动、旅游消费、体验反馈等多种行为步骤,由旅游动机行为、决策行为、空间运动行为三个连贯的行为过程组成。而狭义的游客行为仅仅是指游客旅游途中的最后一步——空间移动浏览过程[7]

旅游空间行为研究的目的是指导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的优化。最早的旅游规划是为了刺激市场吸引旅游者的兴趣,消除旅游发展的障碍。而越来越多的旅游环境研究表明,传统的市场驱动型规划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升级的游客需求。为了达到旅游效益的最大化以及社会经济压力的最小化,升级景区空间组织结构是最有效地改善手段。例如,如何布局才能使得景点、商店、服务站、休息区呈现出最佳的空间结构,使得游客在固定的时间内做到观赏效益最大化?如何在提升景点安全指数的同时,保证景点体验感不受到影响?如何减少景区的环境问题?怎么调整空间结构、完善旅游产品才能创造独特性并吸引更多游客?诸多方案中那种效果最佳?那种最节省投资?只有通过研究游客的空间行为,才能解决上述问题,以确保景点能够满足社会的需要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所讨论的游客的空间行为是狭义上的,仅包括游客游览旅游景点的过程,具体指游客购买和消费景点的行为,不包括旅游景点外的空间运动过程。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20世纪60年代中期,外国学者开始主要从心理学、消费行为、经济学等学科研究游客的行为,主要关注游客自身的属性。后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许多发达国家开始重视旅游这一种经济现象,地方政府开始委托人文和地理学来研究游客的空间行为。这些研究大多集中于旅游者的偏好[8]、旅游动机以及这些行为与空间行为之间的关系和模型。例如,Campbell(1967)划分了三种类型的空间结构旅行模型:假日型路径、休闲假日类路径和休闲路径[9];Gun(1972)是最早研究游客空间行为的学者之一,把旅游空间行为分为目的地和途中两种模式;Mariot(1976)提出了住宅和旅游目的地之间的三种不同的路线,即直接、休闲和通勤路线;Mings和Mchugh(1992)对美国黄石国家公园进行了一项实证研究,并提出了一种直接的旅游方式、一种直接的一周旅游路线、一种飞行驾驶模式[10]。国外学者对旅游空间模型进行了大量细致的研究,并对旅游空间活动进行了高度的阐述和总结,为后续的游客空间行为研究奠定了基础。

由于我国旅游业起步较晚,国内对空间行为的研究滞后了20多年。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学者开始研究各个城市和风景区游客的空间行为。研究主要包括游客偏好选择、决策行为、特定旅游景点空间行为的实证研究,以及细分旅游市场的空间行为和影响游客空间行为的因素。

在方法方面,国内学者更多地使用问卷调查方法获取客流信息,而国外学者更多使用GPS定位、手机数据等方法。国内外关于手机定位数据的研究也有一些。在城市空间规划与交通规划的研究中,拉蒂利用手机通话数据,研究了意大利木兰市不同时期城市手机用户的空间分布情况,并对城市移动景观进行了观察[11]。Caceres N.等人利用仿真系统在真实环境中模拟移动电话网络,并利用区位区域更新数据,模拟交通OD和相应道路的交通数据。从手机位置数据获取用户旅游信息,并基于此信息进行交通规划。Tettamanti T.等人使用手机定位数据来预测居民出行的路线选择[12]。国内研究学者毛晓文详细描述了如何分析手机信号数据的特点,并以重庆为例,获得了出行OD分布、出行时间分布、旅游目的地分布等旅游特征,但没有详细说明处理方法[13]。冉斌研究手机信令定位数据和手机话蛋定位数据,获得了出行时间和出行距离等出行特征,并分别用天津和上海的移动数据进行了实例分析[14]。张建勤等通过分析移动电话的轨迹点速度是否达到阈值,实现了基于移动电话定位轨迹点的出行信息识别方法[15]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1.4.1 研究思路

相比较于调查问卷状态静止,物资成本大,带有游客主观色彩的这种调查方式,采用实时定位的手机数据这种办法显然更客观、高效、精准[16],本文采用的也是基于移动终端的信息获取方法。而现有的手机信令数据研究中,更多学者把目光放在定位数据对居民出行、城镇交通的规划上,研究如何提升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还比较少。因此本文针对国内旅游发展实情,通过研究手机信令数据,得到游客空间行为规律。再将游客对现在的景点满意度和反馈意见引入到智慧景区设计规划中。解决热门景点排队人员多,景区推荐路径不能满足游客需求等问题,这便是本文的创新点。

本文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分析”的研究思路。首先对游客空间行为分析这一概念做出阐释,然后描述和分析象鼻山景区的旅游现状,阐述局部景点存在的人口密度过大、排队时间过长和交通拥挤等问题,说明从游客角度分析游客空间行为特征对旅游质量改善的必要性。根据实地考察和网络获取到的空间地理坐标数据,完成象鼻山风景区的地图绘制。然后,基于游客手机获取到信令数据,通过数据挖掘,获取到游客的实时定位。采用缓冲区切割法得到游客平均在每个景点的停留时间,在各个景点停留的时间排序、游览路径等信息。最后,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询问游客对景区的满意程度,游玩时长的忍耐度等信息并进行均值处理排除个例。总结分析时,将通过手机信令得到的实际游览数据,与游客内心期许的游览调查数据相比较,我们便可以得到景区有待改善的景点设计,将排队时间超过游客心里预定值的景点进行调整或者旅游路径重新规划,可以将景区规划的调整得更为合理。

1.4.2 论文章节内容

第一章,绪论。主要阐述了本研究的研究背景和目的。针对国内外旅游者行为的分析现状,提出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并对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框架进行整体梳理。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