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崛起已成为科技的主要贡献者外文翻译资料
2023-03-14 18:26:58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外文翻译
中国的崛起已成为科技的主要贡献者
作者:Yu Xiea, Chunni Zhang,and Qing Lai
国籍:中国
出处: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中文译文:
摘要:
过去三十年来,中国已成为科技事业的主要贡献者。中国现在雇佣了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劳动力,收入相对较高,比美国拥有更多的科学和工程学位,尤其是学士学位。中国的研发支出一直在不断上升。自2002年以来,中国的研究产出一直在急剧增长,使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科学论文生产国。中国科学家的研究质量也在稳步提高。然而,中国在科学领域的崛起也面临着严重的困难,部分原因是其僵化、自上而下的行政体系,对科学不当行为的指控呈向上趋势。
从历史上看,世界科学中心已经多次转变,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到英国到法国和德国,直到20世纪初横渡大西洋到美国,在那里一直存在了90年。美国仅占世界人口的5%,目前占世界科学活动的35-75%,这取决于使用的指标。美国在科学领域的主导地位会持续下去吗?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工程学院和医学研究所最近的两份报告中,人们担心美国可能很快失去科学领导作用,遭受负面的经济后果。
那些担心美国可能失去其在世界科学中心地位的人不仅关心美国科学可能的衰落,而且担心可能的竞争对手的崛起,尤其是中国。过去三十年来,中国已成为世界科学的重要参与者。这令人惊讶,因为中国对过去几个世纪西方发展的科学相对不重要。甚至就在1997-2001年,中国仍然只生产了1%的热门出版物中的1%。然而,过去40年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变化加强了中国的科技作用。
自1978年经济改革开始以来,中国的经济经历了快速、持续的增长。扣除通货膨胀净额,1978年至2010年的年化增长率为7.7%。(图S1)。这种经济增长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大规模扩张。1982年,25-29岁的中国人中只有0.8%接受过高等教育。这一数字在1990年上升至3.3%,在2000年上升为6.7%,在2010年上升至20.6%(表S1)。同样的两个因素,经济增长和教育扩张是二十世纪美国科学崛起的核心,因此人们可能期望它们会给中国带来类似的变化。
在本文中,我们介绍了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科学各个方面的最新数据。其中包括科学和工程(科学)劳动力规模、科技学位、政府政策和投资以及科学产出和影响。为了便于解释,我们将中国与美国进行比较,并与其他国家进行比较。我们分析的数据都表明,中国已成为科技的主要贡献者。最后,我们对数据进行了解释,并讨论了中国对科学腐败和欺诈的广泛看法。
劳动力:
根据人口普查数据,我们首先报告了我们对1982年至2010年中国东南劳动力规模的估计,并将这些数字与美国进行了比较。这些估计是基于中国和美国的人口普查数据,以及来自美国社区调查(ACS)的最新数据。我们将“科学家”定义为至少受过大学教育并从事科技工作的人。我们的定义包括物理科学家、生命科学家、数学科学家和工程师,但不包括社会科学家(表S2)。图1显示两国东南劳动力规模上升趋势。1982年,中国东南劳动力规模为120万人,约为美国东南劳动力规模的80%(1980年为150万人)。到2010年,中国有320万科学家和工程师,而美国为430万。这两国的总体增长情况也很相似。然而,鉴于中国人口规模庞大,科学家和工程师在中国劳动力中所占比例要小得多,2010年的0.4%比美国的2010年的3.1%(表S3)。
中国的大部分增长发生在2000年至2010年之间(图S3)。正如我们稍后将讨论的那样,这是由于1999年开始的高等教育的大规模扩大。工程师在中国机电劳动力总额中所占的比例远大于美国。2010年,中国有240万工程师,而美国只有140万。除工程师后,中国科学劳动力约16万仍比美国69万科学家小得多(表S3)。历史上,女性占据东南的比例较大。中国的劳动力比美国的劳动力要多。然而,由于在此期间,美国女性在教育部中的代表人数稳步增加,到2010年,两国科学家和工程师所占女性比例已经融合(约25%),但中国工程师所占女性比例(25%)高于美国(13%)。
新数据显示,过去三十年来,中国已成为科技的主要贡献者。有利于中国科学持续增长的四个因素:大量人口和人力资本基础,支持学术精英政治的劳动力市场,大量华裔科学家,以及愿意投资科学的中央政府。这些因素可能成为其他渴望提高其在科学领域地位的国家的一个榜样。然而,由于政治干预和科学欺诈,中国的科学也面临着潜在的困难。
美国普通劳动力的高等教育收入回报有所增加。一些经济学家将这一趋势归因于技术在美国经济中日益重要。然而,过去的研究表明,与医生和律师等其他高地位的专业人士相比,美国科学家的收入已经停滞不前和下降。由于预期的收入会影响年轻人的职业选择,美国科学家相对不利的劳动力市场结果可能会阻止有才华的年轻人从事科学事业。在中国也是如此吗?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将科学家的收入与中国和美国其他四位高地位的专业人士:社会科学家、医生、律师和工程师的收入进行了比较。所分析的数据来自2005年在中国进行的小型汽车调查和2006-2008年的ACS。我们提供了调整标准人力资本和劳动力供应因素的回归分析的总结结果(表S4)。图2显示了被选中的其他专业人员与科学家相比的估计利润率。除了工程师之外,中国科学家比这些专业人士有收入优势,而美国科学家则面临着劣势。两国的工程师都比科学家享有大约25%的溢价。在中国,科学家比社会科学家高25%,比医生高13%,比律师高5%,而美国科学家比社会科学家少7%,比医生少50%,比律师少34%。这些结果表明,中国从事科学工作的经济激励力度比美国要强。当有才华的年轻人面临其他的职业选择,其他一切都平等的条件下,相比于美国,更多的中国人会被科学吸引。
社会/经济学位:
中国文化通过教育来承认价值,无论一个人的社会出身如何。在现代中国,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一直远远超过供给,并受到体育设施和教学能力不足的限制。经过许多政治辩论,政府在1998年做决定扩大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机构的数量不仅从1998年的1022所增加到2008年的2263所,而且所有现有的机构都进行了重组、升级和扩大,以适应这一政策(表S5)。
因此,中国现在成为社会经济学士学位的世界领导者,2010年拥有110万学位,是美国的四倍多。这一巨大差异不仅反映了中国自1999年以来高等教育的急剧扩张,而且中国社会经济专业学生的比例也要高得多,2010年约为44%,而美国为16%,(表S6)。在图3A中,我们介绍了两国学士学位生产的不同趋势。(图S4A)。该数字显示,从1998年到现在,中美两国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当然,中国的人口比美国约3亿的人口大得多,约13亿。根据人口规模差异的调整,两国现在拥有电子学士学位的毕业生比例相似。这里主要关注趋势,这表明中国的快速增长。
中国大量生产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并不局限于学士学位的水平。它在社会经济博士学位上的增长也相当显著。在图3B中,我们介绍了1993年至2010年为中国和美国颁发的社会经济博士学位的趋势(图S4.B)1993年,中国的学位数量只有美国的10%,但到2010年,中国比美国多出了18%。
中国社会经济学位数量的迅速增加不可避免地会了关于其质量的问题。由新成立或重组的中国教育机构集体毕业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是否与受过美国培训的专业人员一样优秀。不幸的是,我们没有适当的数据来解决这个问题。然而,下面有证据表明,在中国科学家的产量显著提高期间,中国科学家的表现得到了提高。因此,我们同意经济学家弗里曼在2009年的预测,即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教育的质量无疑会提高”。
中国科学教育的质量,至少在学士水平上,也可以从越来越多的中国研究生中看到;从1987年的15000人增加到2010年的43000人(表S7和S8)。美国大学授予中国公民的学位博士学位数量达到4300个,2007年,使中国成为美国博士学位获得者的最大外国供应商(表S9)。
政府政策和资助:
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科学以相互依赖、流动地和积极加强的方式相互影响。一方面,今天的经济增长是由技术进步推动的,中国政府决策者充分意识到这一点,推动技术发展,作为升级中国产业和使中国在全球市场更具竞争力的基础。另一方面,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为其科学实力奠定了基础。科学作为一个社会机构的一个重要属性是它的产品,即科学知识,是一种公共利益,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它而不失去价值。
由于这两个原因:经济作用和公共利益,大多数政策制定者认为,政府应该花费公共资金来支持科学。事实上,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政府都将科学作为一种国家战略进行投资。因此,中国政府拥有中央资源的渠道,一再制定国家政策来促进中国科学,这也就不足为奇了。
1977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中国政府的倾科学政策,邓小平宣布恢复国家科技委员会,恢复大学入学考试。1982年发布的一份政府文件进一步宣布,“经济发展应依赖于科学和技术;科学和技术应面向服务于经济发展”。1986年,仿照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成立了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随后是863计划,或者说是国家高科技发展计划,旨在刺激先进技术的发展。对于高等教育机构,政府于1995年启动了211项目,以提高大约100所大学的研究能力,在1996年至2000年的第一阶段花费了大约22亿美金。1998年,211项目随后推出了一个更雄心勃勃的项目,即985项目,致力于在中国建设世界一流的精英大学。政府提供了慷慨的资助,并为那些由985项目支持的选定大学随着时间的推移增加了这一点。例如,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在1999-2001年第一阶段各获得了约3亿美金,资助水平在10年内翻了一倍多。
中国政府知道单靠资本投资不会使中国的科学实力强大,因此也试图通过针对海外华裔科学家,特别是那些在美国工作的科学家吸引人才。有两个项目旨在鼓励他们返回中国。始于1998年的长江学者计划首先为科学家们提供了主要基于短期访问的奖励。然后,在2008年,政府启动了名为“全球专家招募计划”的千人计划,明确目标是突袭高级科学家的一级外国研究机构。招聘计划通常包括高薪、研究基金和空间,以及一个标准的免税搬迁津贴,金额为160,449美元。部分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该项目吸引了许多海外中国科学家回到中国。尽管留学人数继续增加,回国出境的比率从2007年的30.56%上升到2008年的38.54%,2009年再次上升到47.23%。到2012年4月,该项目已经吸引了2263名科学家在中国工作。
一些回国的科学家非常优秀,以至于美国科学界感到惊讶。其中三位是生物科学家饶毅、施一贡和王晓东。2007年,45岁的饶毅离开了西北大学教授的职位,2007年回到北京大学。2008年,42岁的施一贡辞去了普林斯顿大学的校长职务,于2008年回到清华大学。2009年,王晓东是首位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华裔美国科学家,当选为北京中国生物科学研究所所长。美国媒体对这些损失的反应表示担忧。在《纽约时报》上,拉弗朗尼尔宣称,“施博士和其他一些知名科学家的回归表明,中国在缩小与技术先进国家的差距方面比许多专家预期的更快。”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一直在跟踪不同国家的研发总支出。根据他们的估计,中国的研发支出与美国的比例大幅上升,从1991年的5%上升到2010年的44%。中国研发支出稳定增长,每年20%,是由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和用于研发的GDP份额的增加。在图4中我们分别提供中美两国研发支出占GDP比重的最新数据。然而趋势是在美国停滞不前,而中国则在稳步上升,从1991年的0.7%上升到2010年的1.8%,翻了一倍多,尽管仍远低于美国2010年的2.8%。
科学产出与影响:
中国政府提升科学水平的努力奏效了吗??确定这一问题的一个具体方法是评估中国科学文章产出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缺少更好的数据,我们依赖汤森路透的“煽动者”和“必要者”科学指标(ESI)数据库的S/E出版物在中国,美国,英国,欧盟(EU-15)、德国、日本和印度,以及它们的引用数量(表S11)。由于汤姆森路透没有追踪中文出版物,而中国科学界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向在英文期刊上发表文章发生重大转变,汤姆森路透的数据高估了中国科学产出的增长。考虑到这一限制性,我们为:(i)1990年至2011年期间的文章总数构建了趋势系列,如图5A所示(图S6A为GDP调整后的);(ii)1990年至2011年期间发表的文章每年引用的平均次数,如图所示。5B(图S6B为GDP调整后);以及(iii)2001年至2011年间被高度引用的前1%的文章数量,如图5C所示。
图5A显示,中国是目前增长最快的国家,中国S/E文章总量以每年15.4%的速度增长,从1990年的6104人增加到2011年的122672人,增长了20倍。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在2004年超过了英国,在2005年超过了日本和德国,此后一直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国。到2011年,中国的产量是美国的三分之二,是欧盟15国总产量的一半以上。
中国在科学产出总量
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英语原文共 7 页,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资料编号:[596318],资料为PDF文档或Word文档,PDF文档可免费转换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