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设计学类 > 艺术设计学 > 正文

水墨情韵与油彩的交融

 2023-05-27 20:33:08  

论文总字数:6739字

摘 要

油画源于西方,却在我国得以生根发芽。作为当代艺术学子,我有义务为中国油画发展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本文结合我的毕业创作阐述了自己对于水墨情韵与西方油彩有机结合的一些想法。另外结合巴塞利兹艺术中关于“倒置的”思想,阐述自己对于绘画本质的看法,并将倒置画法与中国“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结合,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毕业创作实践。

关键词:水墨情韵,油彩,交融,倒置

Abstract:Paintings from the West, but in our country to take root. As students of contemporary art, it is my duty to do their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ainting modes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reation of my own graduation Sentiment for ink and paint combine some of the Western point of view. Another combination of Baselitz"s art in the "inverted" thinking, expressing his own views to explore the nature of painting, and invert the actual graduation creative practice and Chinese painting "Heaven" Taoism combined theoretical links.

Key words:Ink Sentiment , Oil , Blend , Invert

目 录

引 言 4

2.1 中国油画的发展现状分析 4

2.2 当代有成就的油画名家作品及技法分析 4

3.1 从油画名家谈到自身毕业创作 5

3.2 技法运用及主要思想 5

3.3 素材选择 7

4.1 未来的绘画发展 7

结 论 9

参考文献 10

致 谢 11

引 言

本文主要阐述自己对于当代中国油画发展道路的探讨,并描述自己在毕业创作中运用中国水墨画中的情韵与西方油彩绘画结合的创作过程,以及自己在创作中的心得体会。我查了不少资料,通过这些资料我了解到,中国油画若要在绘画之林中占有一席之地,靠的不是一味的跟随现当代西方最新绘画理念,而要另辟蹊径,找到属于我们中国人的油画思路。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多年的文化历史。我们的文化底蕴深厚,且在古今水墨画中有一套自己的主流思想,那就是中国土生土长的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这种思想贯穿于水墨之间,画中神韵尤为重要。这种画中神韵也是区别于其他画种的重要特点,并使中国水墨画在世界艺术史上有自己独特的地位。但由于世界一体化的加深,油画也成为我国的流行画种。而要想使这一外来画种在中国生根发芽,让中国油画也能在世界艺术史上有自己的地位,就应尝试将中国画中的水墨情韵与西方油彩相结合,促进“中国式油画”的形成。作为一名当代即将毕业的艺术学子,我有义务、有责任为中国油画的发展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2.1 中国油画的现状分析

油画起源于西方,是西方的传统绘画种类,自清末传入中国,便因它自身的写实性与油彩的独特性流行于中国画坛,虽说当时中国是个保守国家,但不少画家学习油画,也使得这一外来画种在中国大地上得以生根发芽。如今,我们普遍接受外来文化,这也是我们民族自身完善与发展的需要途径。但在接受外来画种的同时,也应综合中国文化之精髓与外来画种做良好结合,这样才能创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绘画,使中国油画在世界油画史上占有一席之[1]。当然,这一观点在不少前人的努力下,已经有所成就。

2.2 当代有成就的油画名家作品及技法分析

当代中国画家中就有不少人在探索这条属于中国油画的发展道路,他们也取得了傲人的成绩,如法籍华人赵无极,国内知名画家吴冠中,徐福厚,洪凌等人。中国绘画从古到今都受到儒家、道家等思想的影响,注重意境的描绘,以线造型,更有古人谢赫将“气韵生动”放在绘画品评的首要位置。可见神韵在中国画中起到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赵无极的画面集意境、神韵和油彩中的色彩于一体,用抽象的画法将他看到的世界作于油画布上。每一幅画的意境处理都充满东方神韵和中国的审美情趣,虽说中国水墨中没有他的画面那样具有强烈的抽象性与表现性,但他的画面与中国画中“计白当黑”这一理念有相通的地方。画面中没有具体的形体与细节,赵无极大师习惯用线条与色彩这些艺术语言来组成画面,让观者通过他的线条感受生命的律动。其笔法豪迈,寓意深刻,色彩层次感强烈,让人回味无[2]。如他的《无题》《黎明》等都是经典之作。
国内画家吴冠中先生用他几十年的时间奔走于中国各地,宣扬他点线面的艺术观念。以偏具象的手法与带有表现性手法结合,在他的《北京雪》中,很好地将理性、严谨的点线面与看似随性实则巧妙的油画色彩相结合,画面中讲究国画的虚实结构。同时顾及西方油画中色彩的搭配,笔法讲究,并用简练地笔触表现出深厚的情感。赋予油画独特的东方意味。他的画注重以神写形,不注重外在的具体形状,而注重描绘那稍纵即逝的美感,使观者通过自己看到的画面去感受作者通过画面要表达地情[3]。
徐福厚的画更加有哲学意味。他将人物画得如山一样斑驳,其艺术是在追求一种深刻的人文思想,他的画面被很多人认为是古典主义,但从他的画中,我们又不难看出,那不仅仅是复述古典,而是将古典主义的精神融入他的绘[4]。徐福厚在绘画历程中不断的探寻属于自己的绘画语言,试图从现代油画语言中脱颖而出,当然他也做到了。有评论家指出徐福厚的画可以作为具有文人气质画种的代表,他的画极富深度,引人深思,是中国画坛的一颗活化石。

3.1 毕业创作随感

作为当代大学生也应该向前辈学习,接受外来文化的同时与中国元素结合,紧跟绘画潮流,并在这大的潮流中不断探寻属于自己的话语系统,努力探索出属于自己独特的油画风格。在不断汲取外来先进文化与观念的同时,进行自我反思,自我升华,结合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差异,把这差异带入到自己的油画创作中,努力为中国油画的发展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3.2 技法运用及主要思想

本人在油画毕业创作《倒》中运用以上的想法并借鉴法国新表现主义巴塞利兹的倒置画法,注重绘画本身而不注重绘画主题,结合中国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画一幅倒置的农村风景。在中国思想中,“天人合一”是一个基本信念,天便是大自然,人即是人类,而要天人合一,则要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存。
根据“天人合一”这一思想,我在毕业创作的选材上,选了一组农村风景进行再创作,这是因为,农村风景相对于城市风景更加有自然意境,也更有我想追求的画面感,我能在那里找到我想要的绘画的独特趣味。它是人类与自然的结合,既有人类的痕迹又有大自然的气息,所以在农村更容易感受到“天人合一”带给人的和谐感,对我来说农村也比城市更加有魅力,场景更加有意境。而在中国山水画中,树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我选择以树为 主体物,与一排古朴的农村房屋建筑结合,组合成一幅富有农村幽静、祥和的画面。

当我把素材倒过来看的时候我发现了正着看观察不到的美,没有了透视的束缚,也没有了“这是房子这是树”的想法。纯粹的感受它给我的视觉享受。这也是我想要表达的艺术观念。不管它是什么,只管它放在画面的那个部位漂不漂亮。我没有必要去纠结于准确的透视,因为有些透视里出现的局部会影响我整个画面的效果,有时候照片里出现的部分场景去掉会比加在上面更好看,若是一味的讲究透视的准确,反而会使画面整体看起来太拘束,便达不到我要的纯粹的美。也不会感受到中国画中追求诗情画意、意境的描绘要多于型的塑造这一要点。中国画中神韵是作为我们欣赏一幅画最基本也是最本质的要求,与此同时,巴塞利兹的“注重绘画本身而不注重绘画主题” 也强调绘画只是为了创造新的美,而不是去复制大自然中的某一处美。所以我把准确透视中影响我创造美的因素舍弃,并有意忽略透视给我的束缚,努力调整画面的整体效果,并加入可以使画面变美的部分,以达到更佳的画面感。
而在画这个主体物——树的时候,我原本用画水墨之法去用暗灰色勾勒,可画完之后又觉得树的形状勾勒的太过清晰,而显得生硬,毫无水墨晕染,柔和之感。后来经过老师的指点,我才知道是树干的颜色太过浓重,而它与周围的颜色又格格不入,所以树干在整幅画里显得尤为突出,与周围部分色彩产生了不融合的感觉。在树的肌理上我也下了不少功夫,由于这颗树是一颗苍老并且有些枯萎的树,而且它自身的生长形状尤为特别,颇有趣味。所以我在画树干的时候,特意将这颗树本身所具有的苍老感,趣味感加强,通过我做的肌理,使之更加斑驳。
我做肌理的细节注意点为:色彩不能薄薄的上一层,因为薄薄的一层颜色不容易有内涵,一般油画就是要多画几遍,才能韵味十足。也不能过于强调色彩变化,这样整幅画会显得僵硬,没有整体感。所以,我的整幅油画也是画了不短的时间,进行一遍一遍的添加、修改。另外,虽说油画颜料经过调色油调色,会使颜色出现多重变化而让画面更加具有审美价值,但是作画时也不能光靠颜色对人心里和视觉的感染来表现这颗树所带给观者的苍老、趣味感,还应该借助一定的绘画技法。上了一遍色之后,等它半干的时候用脏笔在画布上进行搓揉,涂抹。以半干的脏画笔与半干的画布上的色进行融合,便会有非常漂亮的灰色调出现。而这样搓揉而得来的笔触也能凸显这颗老树本身的气质,给画面的美感增加了不少分数。此外,主体物——树的沧桑与韵味也因笔触搓揉出来的斑驳而表现得更加明显。
最后一点,主体物周围部分的描绘也是需要“将就”的,常言道“万绿丛中一点红”,这样这点“红”才会显得更加突出,无论什么样美丽的花都需要绿叶来衬托,这样它的美才能更加突出。就如19世纪下半叶的著名雕刻大师奥古斯特·罗丹在塑造《巴尔扎克像》时一样,就因为他的学生布尔德尔大加赞赏了这座雕像的手刻得栩栩如生,罗丹便毫不犹豫的将雕像的手砍掉了,原因是因为这雕像的手太过抢眼,而让人不得不赞叹它的完美,以至于忽略了罗丹要表现的巴尔扎克那充满智慧的头颅。毋庸置疑,那双完美的手抢了罗丹想要突出表现的部分——巴尔扎克的头颅的“风头“,喧宾夺主了。除了巴尔扎克的头颅进行精雕细啄之外,其他的都是粗略而大气。正是因为罗丹主次分明,才有了现在如此完美的作品。巴尔扎克的雕像节奏协调,条理清晰,是我画画时一直铭记于心的法则。无论是多么优雅的细节,都需要有周围物体来衬托。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6739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