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理科数学师范生专业成绩比较研究
2023-06-06 10:00:13
论文总字数:15492字
摘 要
高中文理分科到底好不好?在理论上已有不少论述。本文以某校文理科数学师范生为调查对象,考察了他们高考数学成绩、大学专业基础课程成绩,发现它们之间无显著差异,由此推断,高中文理分科对学生大学数学学习基本不存在影响,且有利于高中生“减负”。关键词:文理分科,数学成绩,师范生
Abstract: Is division of arts and sciences all good in high school? There has been a lot of discussion about the division in theory. In this paper, taking a school of Arts and Sciences Mathematics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investigated their mathematics achievement in high school and university specialized basic course grade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re found between them. By inference, the Division of Arts and Sciences in high school is not influence on their grades of learning mathematics in university, and is favorable for high school students "burden reduction".
Keywords: Division of arts and sciences, Mathematics achievement,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目 录
1 引言 4
2 文理科数学师范生成绩比较 4
2.1 入学时成绩比较 5
2.2 数学分析成绩比较 5
2.3 高等代数成绩比较 6
2.4 解析几何成绩比较 7
2.5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成绩比较 7
2.6 大学专业总分成绩比较 8
3 调查结果分析 9
4 结论 10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附录 14
1 引言
文理分科起始于德国,由于过去德国普遍实行古典语文文理、现代语文文理中学和数学自然科学九年制的文理中学,学科教学流行于教育界。在我国文理分科也有其特有的发展历程。
我国早在20世纪也已存在着“文理分科”这一讨论。关于文理分科,在宣统元年(1909年),掌管教育事务的学部提出《变通中学堂课程分为文科实科折》,并且得到了实施。当时学部建议,普通中学“一堂之内分设两科”,一科重文科;一科重实科。使得当时的学生学业各有注重,成绩各有专长。
到了中华民国成立后,也就是蔡元培执掌教育部时,蔡元培与当时的著名教育家陆费逵对文理分科各有不同见解。袁世凯执政时期,随着教育思想的渐变,订立了《特定教育纲要》,改革中小学学制,主张“文实分科”。
“文理分科”在许多人的热切讨论中,基于不同时期的政府制度政策,有时分,有时合,反反复复。
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我国1952年高考科目设置包含所学的全部科目,高校根据专业要求,按照不同比例计算各科分数录取学生。但是这一制度不能满足各专业的专业需求,不能培养出当时社会所需要的经济建设型人才,又在1954年,我国教育制度“苏联化”的照搬了苏联教学模式,开始在高考中分设文、理两类,并且得以长期实行。1955年,进一步分成文、理、农医三类。1964年再改成文、理两类。1978年恢复全国统考时,同时恢复文、理两类的科目设置。我国的教育部针对文理分科的起始阶段所存在的“大文”、“大理”的缺点,以及为了解决当时所面临的百废待兴,急需人才的问题,又开始细化高考科目设置。1985年之后分别在上海等地实行高中毕业会考与高考科目设置改革试点考察,教育部在1993年决定开始实行分文、理两类的“3 2”科目组,即文科考核科目为:语、数、外、政、史;理科考核科目为:语、数、外、理、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时代的变迁,以及对社会人才素质需求的日益提高、教育改革的深入与素质教育的日益盛行,顺应国家的人才战略与科学战略,文理分科更加被认为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一项重要教育举措。并且随后陆续在我国各省实施“3 X” 科目方案,即“3”为语文、数学、外语三门是必考科目,“X”是在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自主选择1~2科。以弥补之前文理分科的基本科目设置形式所导致的高中生知识面狭隘、思维呆滞、动手能力薄弱、创新意识缺乏等缺点。不难发现,文理分科有着综合课程改革的趋势,这也是当代社会发展和个人全面发展的需要。
2 文理科数学师范生成绩比较
附录表一、表二是所收集到的淮阴师范学院数学专业师范类的文科生和理科生入学时的公共数学成绩和大学时的数学专业成绩,表三是文理科生各科的平均成绩。
下面各节是通过SPSS统计软件对表一、表二数据进行的单样本T检验。这里面的数据表格都是以理科生的成绩做样本,然后与文科生的成绩做比较,随后而做的单样本检验,单样本T检验过程是将单个变量的样本均值与假定的常数做比较,通过检验得出预先的假设是否正确的结论。这里就是利用单样本T检验来检验理科生各科成绩以及大学里面专业总成绩的平均值与文科生的成绩平均值的差异性。
2.1 入学时成绩比较
上面表格是入学时成绩单样本T-Test的数据处理表格,是入学时的成绩比较。从表格中可以看出,t统计量的数值是-0.140,自由度为181,95%的置信区间是(-1.40,1.21),临界置信水平是0.889,远大于5%,所以说明理科师范生的入学时的公共数学成绩与文科生的相比较没有显著的差别。
2.2 数学分析成绩比较
数学分析(Ⅰ)单样本T-Test
上面的表格数学分析(Ⅰ)单样本T-Test,是数学分析(Ⅰ)的成绩比较。从表格中可以看出,t统计量的数值是-2.294,自由度为181,95%的置信区间是(-3.45,-0.26),临界置信水平是0.023,远小于5%,所以说明理科师范生的数学分析(Ⅰ)成绩与文科生的相比较有着显著的差别。
数学分析(Ⅱ)单样本T-Test
上面的这一表格是数学分析(Ⅱ)单样本T-Test,是数学分析(Ⅱ)的成绩比较,从表格中可以看出,t统计量的数值是-1.505,自由度为181,95%的置信区间是(-2.97,0.40),临界置信水平是0.134,远大于5%,所以说明理科师范生的数学分析(Ⅱ)成绩与文科生的相比较没有显著的差别。
数学分析(Ⅲ)单样本T-Test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549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