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中的假道学
2023-08-25 10:10:42
论文总字数:12201字
摘 要
《儒林外史》是清人吴敬梓创作的一部以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的长篇小说,也是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之作。小说中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知识分子形象,醉心举业的八股迷、自命清高的假名士、以及淡薄名利的真儒贤人等等。除此之外,吴敬梓还塑造了一批高谈阔论性命之学的假道学形象,通过对该类人物的讽刺,暴露了假道学口是心非的丑陋面目,在将封建礼教的虚伪本质的展现得淋漓尽致的同时,也对造成这种虚伪风气的科举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关键词:吴敬梓;《儒林外史》;假道学;程朱理学
Abstract:"The History of the Scholars" is a novel that created by Wu Jingzi who lives in Qing Dynasty,which mainly describes intellectuals. It is also the peak of ancient Chinese satirical novels.The novel has created lots of vivid intellectual images,such as addicted eight fans,self-proclaimed fake bachelors,as well as true Confucian sages who are weak in fame and fortune, etc.In addition,Wu Jingzi also created a group of hypocrite images of high-sounding scholarship. It exposes the ugly face of hypocrite through the satire of this kind of person.At the same time,it shows the hypocritical nature of feudal ethics,and it also criticized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deeply that caused hypocrisy.
Keywords:Wu Jingzi ;"The History of the Scholars";hypocrite;Cheng Zhu Li Xue
目 录
一 前言……………………………………………………………………………… 3
二 “道学”与“假道学”之概念界定…………………………………………… 3
三 假道学形象概况………………………………………………………………… 4
(一)装模作样的伪孝之徒…………………………………………………… 4
(二)追名逐利的虚伪君子…………………………………………………… 5
(三)道德败坏的势利文人…………………………………………………… 6
四 假道学的虚伪特性及假道学盛行的原因………………………………… 7
五 假道学形象的思想蕴涵…………………………………………………… 8
六 吴敬梓对于假道学的讽刺动机…………………………………………… 9
结论 ………………………………………………………………………………… 11
参考文献……………………………………………………………………………… 11
致谢 ………………………………………………………………………………… 13
一 前言
《儒林外史》是清代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巨著,也是中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曾经给予这部小说以极高的评价,他说:“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1]由此可见鲁迅对这部小说的推崇和赞美,也充分肯定了《儒林外史》在中国古代讽刺小说中的崇高地位。清代长篇讽刺小说大量涌现,社会上的一些假道学或者伪君子因为自身表里不一和口是心非的特性,极易成为讽刺小说的讽刺对象,因此在清代的讽刺小说中,假道学和伪君子的形象不胜枚举,如《官场现形记》中的傅制台,《歧路灯》中的惠养民等,都是假道学的代表人物。《儒林外史》中也刻画了许多这样的假道学和伪君子,但是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关于《儒林外史》中假道学这一群体的研究是非常少的,大多数研究者只是选取小说中个别典型的假道学人物进行分析,如李汉秋的《谈〈儒林外史〉里的严贡生和虞华轩》、种剑德的《〈儒林外史〉中的匡超人形象》、陈美林的《杜慎卿论——为吴敬梓逝世二百四十周年而作》,以及李汉秋主编的《儒林外史鉴赏辞典》、陈美林的《吴敬梓研究》等,这些针对假道学形象的研究都是比较零散的,既缺乏宏观上的把握,也缺乏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所以,本文将集中对《儒林外史》中的假道学形象进行分析,并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际遇等方面的影响,更加深入地探讨吴敬梓对以程朱理学为核心的封建礼教和八股取士制度的讽刺与批判。
二 “道学”与“假道学”之概念界定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儒林外史》中的“假道学”,那么何为“假道学”呢?在了解这一概念之前,我们首先要对“道学”这一概念进行简单的说明。
“道学”,又被称为理学,是宋元明清时期以讨论理气、心性为中心的哲学思潮。它以儒学为主要内容,融合了佛教和道教的智慧,是哲学化了的儒学。北宋的周敦颐和张载等人奠定了理学最初的理论框架,程颢和程颐建立了理学的思想体系,到南宋时发展到顶峰,朱熹成为集大成者。由于程颢、程颐两兄弟和朱熹都以“理”作为其哲学体系的最高范畴,因此又常被称为“程朱理学”,在元、明、清时期成为占据统治地位的官方思想[2]。因为中国的一些学者惯于用“道学”来指称这种宋明时代主流的思想,所以“道学”常与“理学”一词通用。如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新编》中说:“自从清代以来,道学和理学这两个名称,是相互通用的,现在还可以互相通用。”[3]因此,我们可以认为“道学”就是指程朱理学。
“假道学”,顾名思义,就是假借道学之名,来招摇撞骗、行恶事的欺世盗名之人。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陈确曾经对当时社会上盛行的假道学现象进行过系统的概括总结,他认为:“今世所谓假道学有三种:一则外窃仁义之声,内鲜忠信之实者,谓之外假;一则内有好善之心,外无力善之事者,谓之内假;又有一种似是而非之学,内外虽符,名义亦正,而于道日隔,虽真亦假。”[4]本文所要研究的《儒林外史》中的假道学,指的则是第一种,也就是指那种满口讲仁义道德,实际上却并不相信这些甚至与之背道而驰的人,它与那些信奉并躬行程朱理学的“真道学”是相对而言的。假道学们表面上遵循维护孔孟道统,骨子里却反其道而行之,利用封建伦理道德来争名夺利,满足自己的欲望。
三 假道学形象概况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2201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