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文学教育类 > 汉语言文学 > 正文

《西游记》主要人物塑造与神的联系

 2023-08-25 10:11:00  

论文总字数:9789字

摘 要

:《西游记》作为中国最伟大的一部神魔小说,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显示出前所未有的艺术功力,孙悟空、猪八戒、唐僧以及诸神的形象无不绚丽多彩。这得益于《西游记》独特的形象塑造:对于人,附加“神性”;对于神,给与“人性”。“神性”来自于作者对于神这一类形象的认识,具体体现在慈悲和自律两方面。唐僧作为凡人的代表,有着强烈的慈悲心和严格的道德约束,这正是神的特性。而在原本是神的形象中却体现出大量世俗的特征,“人性”在孙悟空身上最为丰富,悭贪和计较这两种人心则最为明显。“神性”与“人性”的相融,不仅凸显了宗教考验的主题,更提升了取经故事的趣味性。

关键词:西游记;形象塑造;神性;人性

Abstract: As one of the greatest demon novel in China, Journey to the West has shown unprecedented artistic skill in the shaping of characters. The images of Sun Wukong, Pig Bajie, Tang Yin and the gods are all colorful. This is due to the unique character shaping method of Journey to the West. For people, add "divineness"; for God, give "humanity." "Divinity" comes from the author"s understanding of the image of God, embodied in both compassion and self-discipline. As a representative of mortals, Tang Zhen has strong compassion and strict moral constraints. This is the character of God. In the original image of God, it shows a lot of secular features. The blending of "divineness" and "humanity" not only highlights the theme of religious test, but also enhances the fun of the story.

Keywords: A Journey to the West; character shaping; divinity; human nature

目 录

前言 ………………………………………………………………………………………………………… 3

一 《西游记》中的“神性”和“人性”……………………………………………………… 3

(一)《西游记》中的“神性”………………………………………………………………… 3

(二)《西游记》中的“人性”………………………………………………………………… 4

二 《西游记》附“神性”于人的形象塑造………………………………………………… 5

(一)慈悲心在唐僧身上的体现…………………………………………………………… 5

(二)道德自律在唐僧身上的体现………………………………………………………… 6

(三)“神性”塑造法的艺术效果…………………………………………………………… 6

三 《西游记》附“人性”于神的形象塑造………………………………………………… 7

(一)孙悟空形象中的世俗性……………………………………………………………… 7

(二)天国诸神形象中的世俗性…………………………………………………………… 8

(三)“人性”塑造法的艺术效果…………………………………………………………… 8

结论 ………………………………………………………………………………… 9

参考文献………………………………………………………………………………10

致谢 ………………………………………………………………………………… 11

前 言

《西游记》充分发挥了神魔小说浪漫主义的创作特点,以大胆夸张的手法塑造了以唐僧、孙悟空为主的众多典型人物形象,展现了强大的艺术功力,这是这部奇书的重要成就之一。而这些人物形象都无一例外的有着似神非神,似人非人的特点,体现在唐僧身上是他慈悲与自律的可贵道德品质,体现在孙悟空及天国诸神身上则是其丰富而广泛的世俗特征。

一 《西游记》中的“神性”和“人性”

“神性”,即神的品性。作为神魔小说,神元素在《西游记》中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神的特征、形象、行为均基于作者对神的认知。因此,我们通过从《西游记》神的形象来源和文本中寻找依据,尝试概括神之所以能够被称之为神,其异于常人的本质特征。相比而言,《西游记》中的“人性”则多姿多彩,随处可见,显示出丰富而广泛的特点。

(一)《西游记》中的“神性”

《西游记》在认知上受着明代“三教合一”的影响,几乎是历来学者的共识。清代学者刘一明评论《西游记》道:“阐三教一家之理,传性命双修之道。俗语常言中暗藏天机,戏谑笑谈处显露心法。”[1]既然如此,通过了解宗教中对于神这类特殊形象的表述,可以对《西游记》中神的本质,即“神性”有一个初步认知。

中国的传统宗教,涉及“神”这一概念的主要有道、佛两教。庄子作为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在其作品中把个别达到“道”最高境界的人称为“真人”、 “神人”。修真是道教中的说法。“对于道门中人而言,修真乃务道第一件大事。超凡入圣,得道成仙,即是修真之果证。”[2]一般而言,道教中把神称为神仙,“道”并非实实在在的物体,而是人的内心修养所到达的一种境界,道教徒想要达到这一门的终极目标——得道成仙,必须对自己的内心有所约束。

佛教中的神被称为佛,是原本由梵文音译的过来“佛陀”的简称,意思是“觉者”。由此可以看出,所谓“佛”,就是觉悟真理的人。佛教中用“佛”来称呼创始人释迦摩尼,也同样用这个称号来称呼修炼觉悟的人。

宗教中所提出的悟道者和修炼觉悟者,简单来说就是到达超常思想境界的人,这不仅是宗教中对于神的认识,更是《西游记》中神的形象依据。文本中的神,除了拥有非凡的本领外,还将这种超常思想境界体现在两个方面——慈悲和自律。

《西游记》中的神可以被分成两类:一类居住在天国,一类被贬下凡。相比而言,天国诸神在作者笔下很大程度上保留了他们作为神,慈悲这一特征。其中描绘最多的,也是最突出的一位是观音菩萨,可以作为诸神中的典型。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是这一形象的主要特征。唐僧的三个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都是在观音慈悲的引导下走向正道;她收服原本是妖魔的熊罴怪,鲤鱼精,红孩儿,都让他们有了善终。

身为天蓬元帅的猪八戒被贬下凡的原因是酒后戏嫦娥,从这也能看出《西游记》对于神的另一个认知——必须拥有严格的道德自律。“佛教道德体系如同一枚硬币的两个方面:其一是戒,其二是善。”[3]《西游记》所强调的这种道德自律,主要体现在身心欲望上,可以看出这和佛教道德体现所倡导的“戒”是一脉相承的。文本中除了借助如“外物不生闲口舌”这样的诗句去直接表述这一点外,还用到了暗示的手法。如在第十四回“心猿归正,六贼无踪”讲的是唐僧收孙悟空为徒,刚踏上取经路不久时偶遇六位剪径强徒的故事。但注意这六位强盗的名字:眼看喜、耳听怒、鼻嗅爱、舌尝思、意见欲、身本忧。初看之下只是作者对贼寇的调侃,对此孙悟空也笑道:“原来只是六个毛贼”,然而正是这六个毛贼,分别代表了身心欲望的六个方面:“见色”、“闻声”、“嗅香”、“尝味”、“感触”、“知法”。西天取经本质上是一个得道成仙的过程,而这一事件发生在取经的开端,似乎暗示了想要成为神所必须戒除的身心欲望。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9789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