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文学教育类 > 汉语言文学 > 正文

基于文学地理视角的苏轼杭州创作研究

 2023-08-28 09:32:48  

论文总字数:12502字

摘 要

运用文学地理学的理论,研究杭州地理环境对苏轼诗歌的影响,以及苏轼创作对杭州发展的反作用,为苏轼研究打开了新的方向,激发了苏轼杭州诗作蕴含的生命力。本文以苏轼杭州诗歌作品为研究对象,从以气候、地形为主的自然地理和以宗教寺院为主的人文地理两个角度概括地理环境对诗歌的主要影响,探究苏轼杭州诗歌豪健清旷的意境和审美意识,分析杭州地理环境对苏轼诗歌的地理空间拓展作用。同时,阐述杭州人文地理与苏轼的双向互动过程,揭示苏轼杭州诗对杭州的反馈作用,主要分析其对当地的文化建设意义。

关键词:文学地理学,苏轼,杭州诗歌,地理环境要素

Abstract:Using the theory of literary geography, this paper studies the influence of Hangzhou"s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on Su Shi"s poems and the reaction of Su Shi"s crea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Hangzhou, which opens a new direction for Su Shi"s research and stimulates the vitality of Su Shi"s Hangzhou poems. This paper takes Su Shi"s poems in Hangzhou as the research object, summarizes the main influence of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on poetry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climate and terrain-based physical geography and religious monastery-based human geography, explores the vigorous and clear artistic conception and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of Su Shi"s poems in Hangzhou, and analyses the role of Hangzhou"s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in expanding the geographical space of Su Shi"s poems. At the same time, it expounds the two-way interaction process between Hangzhou"s human geography and Su Shi, reveals the feedback function of Su Shi"s Hangzhou poetry to Hangzhou, and mainly analyses its significance to the local cultural construction.

Keywords:Literary Geography,Su Shi, Hangzhou Poetry,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Element

目 录

一前言 3

二地域气候对苏轼创作中生命意识的影响 3

三杭州复杂地形地貌对其山水题材的影响 6

(一)气势磅礴、恢弘壮丽的游山诗 6

(二)清新淡逸、明净自然的水文诗 7

三杭州人文地理与苏轼诗歌的双向互动 8

(一)杭州人文地理对苏轼诗歌的影响 8

(二)苏轼诗歌对杭州地域文化的建构 10

结论 11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3

一前言

苏轼去过很多地方,行迹从北到南遍布全国。但他对杭州却有着特殊的感情。他的一生曾两次到杭州做官。宋神宗熙宁四年,苏轼由于与宰相王安石之间政见有分歧,转任开封府推官。又有御史污蔑苏轼,他就请求外放,任杭州通判。宋哲宗元祐四年,又因与旧党政见不合,任杭州知州。苏轼的杭州诗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因此研究苏轼杭州诗歌创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杭州在北宋时被称为“东南第州”,其灿烂的文化与自然风景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令人惊叹的繁华之景。杭州风景优美,山清水秀,有着众多的人文古迹,是我国古代繁华都市的代表。

苏轼两次任杭州地方官,在杭州待了近五年,他的诗篇至今还广为传颂,事迹广为流传。苏轼在《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1](p339)中言“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可见他与杭州之间的感情之深。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十一月到熙宁七年(1074)九月,他到达杭州,任杭州通判,从35岁到38岁,正值壮年。宋哲宗元祐四年(1089)七月到元佑六年(1091)三月,他第二次来到杭州,任杭州知州,历时近两年,从53至55岁,已历经沧桑,逐渐衰老了。

文学地理学理论的发展,扩大了苏轼杭州诗歌创作研究的视野。近年来,文学地理学不断发展,逐渐成熟。曾大兴、梅新林等学者构建的文学地理学学科体系,对苏轼诗歌研究有了新的启示。文学地理学认为,所谓地理环境,就是人类活动及其赖以生存的环境。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自然环境又包括地貌、水文、气候、生物、自然灾害等要素,人文环境又包括政治、军事、经济、宗教、文教、风俗、语言等要素。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重要的精神活动内容与生命存在方式,毫无疑问会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2](p23)

前人对苏轼杭州诗歌的题材、风格、思想情感、艺术手法等方面已经有了较为深入全面的研究,但是较少有对苏轼杭州诗歌形成因素尤其是地理环境要素进行分析的。因此本文将采用细读归纳法、比较分析法、以及空间分析法进行研究,基于文学地理学视角,全面地研究杭州地理环境对苏轼诗歌的影响及苏轼作品对杭州人文发展的影响。

二 地域气候对苏轼创作中生命意识的影响

从地图上看,苏轼一生的足迹遍布全国,北至定州,南至陵水。因此研究苏轼迁徙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每到一个新的地方,“自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新的地理环境的影响,对新的所见所闻,作出自己的理解、判断或者反应,并把

这一切表现在作品当中。”[3](p62)关注杭州地理环境对苏轼文学作品的影响,分析地理环境是如何作用于作家,从而使自然地理要素与作品融为一体,对于深刻理解苏轼杭州诗歌的内涵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研究某地的地理空间离不开此地的气候和地形。“地形和季风的差异导致气候的差异,进而导致物候的差异,气候和物候的差异导致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差异,最终导致文学作品的差异。”[4](p89)可见气候与地形对文学家创作的重要意义。因此,必须充分把握杭州的气候和地形特色,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

文学地理学十分注重气候与物候对文学创作的影响,这在前文已提到过。气候和物候又是通过哪些途径对文学创作产生影响呢?曾大兴教授认为,正是气候的变化引起了物候的变化,物候的变化触发了文学家对时序的感觉(生命意识),文学家对时序的感觉(生命意识)被触发之后,才有了文学作品的产生。[5](p155)气候并非直接对作家的创作产生影响,而是间接地通过物候的变化,使文学家产生独特的生命感悟,这种生命意识再经由文学家通过各种文学形式表达出来,最终形成我们今天看到的某位文学家独具风格的地域文学作品。因此,要以杭州的气候为基础,深入研究苏轼诗歌创作。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2502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