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文学教育类 > 汉语言文学 > 正文

王安忆小说的上海书写

 2023-08-28 09:32:56  

论文总字数:12899字

摘 要

王安忆是当代文坛独树一帜的作家,她用细腻的笔触描摹着上海这座充满魅力的都市日常,刻画出具有鲜明特色的上海女性形象,用自己独特的生活体验构建人们对上海的想象。上海书写是王安忆文学创作进程中永恒的主题,文章以王安忆的上海书写为研究对象,对王安忆上海书写的创作流变、精神内蕴,上海这座城市与人的关系以及上海书写的意义价值进行探讨,意图展现王安忆上海书写的与众不同的独特发展。

关键词:王安忆,上海书写,文本分析

Abstract: Wang anyi is a contemporary literary world of its own as a writer. She describes the charming daily life of Shanghai with exquisite brushwork, depicts the image of Shanghai women with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and constructs people"s imagination of Shanghai with her unique life experience. Shanghai writing is a perpetual theme in Wang anyi"s literary creation process. According to Wang anyi"s writing of Shanghai as the object of stud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hanges and spiritual connotation of Wang anyi"s Shanghai wri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hanghai and people and the significance and value of Shanghai writing, in order to show the distinctive and unique development of ang anyi"s Shanghai writing.

Key words: Wang Anyi,Shanghai writing,text analysis

目录

一 前言 4

二 王安忆上海书写中的创作流变 5

(一)上海的幻想化 6

(二)上海的舞台化 6

(三)上海的文本化 7

三 王安忆上海书写中的精神内蕴 7

(一)精神家园——漂泊心灵之塔 8

(二)苦海——个体精神之突围 8

四 王安忆上海书写中上海和人的意义关系 9

(一)上海和市井女性的天然关系 9

(二)上海和外来移民的融合关系 10

五 王安忆上海书写的现实意义 11

(一)上海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 12

(二)海派文学的继承与发展 13

结论 13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5

前言

王安忆是现今中国当代文坛上颇有影响力的作家,她是跟随着新时期中国的文学发展并成熟起来的,散发出了绚烂夺目的光芒。她出生在南京,1955年后随父母迁居上海。1970年奔赴安徽县五河农村插队,1976年开启文学创作生涯发表了第一篇作品,此后一直活跃于当代文坛近40年,在散文、小说等领域都有所建树。1987年,她成为上海作协的一员,创作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文学作品,其中很多小说获得了大奖,在海内外都有一定的影响力。可以说王安忆在文学创作翻涌的浪潮中,总能够捷足浪尖,是当代文学中深受读者与评论家欢迎的作家。

从90年代以来,王安忆步入第二个创作阶段,这一阶段王安忆主要以上海书写为主要内容,关注这座城市的历史演变和文化精神,《长恨歌》、《香港的情和爱》是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作。所谓上海书写是以上海为表现背景,展示20世纪中国人在上海这样一个现代化大都市中的生活习俗、情感方式、价值判断和生存状态,以及书写者本身在这种书写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对上海的认同、期待、回忆与想象[1](p171)。她是一个从小成长于沪上的移民作家,上海书写成为了她创作进程中贯穿始终的主题,其对上海文化的情感认知也是与很多作家不同的,尤其是和张爱玲、苏青等文学前辈是很不一样的。从《流逝》到《长恨歌》,王安忆的上海书写可谓达到了一定高度。我们从王安忆近30年的创作过程看到,她如何从不自觉地书写上海到自觉地书写上海,通过对上海都市生活景象的描写,建构了在历史和时代变换中的上海想象。

王安忆丰富多样的题材和风格变换决定了她的作品类型很难被完全定义,所以关于她的文学创作整体性的把握有一定的困难,而总观王安忆的小说作品,我们不难发现这些故事都是以上海这座城市为背景叙述的,上海书写就变成了我们研究她写作特色的一个重要切入点。现今有大量对于王安忆上海书写的评论和研究,主要呈现出以下的几个层面:其一是有关上海书写中日常生活叙述的研究,王安忆把上海的里弄、街道作为主要载体,对小人物的日常生活进行了关注。通过日常生活的具体意象来刻画上海市井市民的琐碎的日常生活图景。相关的论文有殷宇虹《论王安忆小说中日常生活的书写》、夏睿《论lt;长恨歌gt;对日常审美化的书写》等。

其二是对上海书写中城市女性方面的研究。从女性角度出发研究王安忆上海书写的资料及其丰富。一方面是关于城市女性形象的分析,表现上海女性的特有的精神风貌,体现了王安忆与众不同的审美意向,如王梅的《王安忆都市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另一方面是关于城市与女性关系的研究,将女性作为城市的代言人,通过描写女性生存状态与精神命运,来观察上海这座城市的历史演变与文化样貌。王安忆从女性的视角出发去反映现实生活中的世情百态,表现了城市与女性之间的天然的联系。相关论文有高欣《透视城与人——王安忆上海书写研究》、吴敏《论王安忆小说中的城与人》等。

其三是对上海书写中城市精神与文化的解读。上海是一个历史的大舞台,不断上演着许多位未知的故事。通过对上海的全方位的描摹表现王安忆自己对这座城市情感的构建与变化。相关论文有文春凤的《城市意识的探寻——王安忆城市小说解读》、葛丽娅的《王安忆城市小说综述》等。

其四是关于王安忆与同类型其他作家的创作对比研究,主要是同被当作海派作家的张爱玲等作家的对比,讨论关于王安忆与海派文学之间的关系。海外学者王德威在《海派作家又见传人》中把王安忆与张爱玲的创作进行对比研究,富有开创性。他从海派文学的传承角度提出了王安忆是海派文学的继承者,打开了两人创作比较研究的新局面。其他相关论文有陈思和的《海派文学与王安忆的小说》、郭昕的《从日常生活叙事比较张爱玲、王安忆的小说》等。

上海题材在王安忆的作品中占了很大的一部分比重,所以与此有关的评论及研究资料不胜枚举,研究的主题越来越宽泛,创新观点也不断涌现,形成了研究的新局面。整体上,对王安忆作品的研究随着学术思想的不断开放呈现出各家纷呈的方向;从研究者个人而言,凭借独立钻研的学术精神也创造性地提出了自己的见地,使得研究动态向更深入发展。但是我们对王安忆的研究还有一定的开拓空间,评论者普遍将自己的眼光局限在作家的几部著名的作品上,例如对《长恨歌》、《富萍》等作品的分析层出不穷,难免有所观点类同。所以还需将眼光放在王安忆新发表的一些作品上,例如《天香》、《匿名》等作品的解读以避免类同与滞后。此外,学术界对于上海书写的研究大多聚集在某一个具体的方面,微观方面分析得比较充分,但是缺乏对作家创作的整个宏观的把握,存在不完整性的问题。纵观王安忆的文学创作历程,她并不会被某一风格、题材所局限,其小说创作的多变与高产使得学术界对她的批评和研究还不够。

一 王安忆上海书写中的创作流变

每个作家都有一个独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他们在这里积累生活阅历、提取写作资源,从而创作出以这座城市为背景的故事。这些作家往往将自己的文学创作依附于一定的空间地域,使人物在这里展开故事,因此很多作家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呈现出一定的地域特征。而王安忆文学创作的海派文学特征显然可见,这与她长期生活在上海这座城市有着难以割裂的关系,王安忆下乡至回城的生活经历也为其上海书写的流变提供了依据。上海可以说是王安忆的精神家园,是她小说创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

(一) 上海的幻想化

王安忆的文学创作初始阶段主要是在她下乡的期间完成的,而此时作为象征性的上海形象已经可以看到萌芽。在早期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她主要是把知青下乡的经历作为书写的重心,这些本来居住在上海里弄的知青突然下乡,我们从他们的漂泊的生活中感受到对上海仍旧带有无限的依恋之情。而下乡后的知青并不能够有很多接触上海的机会,而王安忆本人也没有过多地去正面直接描写上海这座城市,而是通过这些下乡知青的幻想表现出来的,上海是这些离家的人的心中所思。所以上海相当于就变成了小说中这样一个幻想的存在。

在这些早期的小说创作中,例如《广阔天地一角》中的雯雯、《小院锁记》中的桑桑都是这类人物的典型。而这些主人公的生活方式主要以上海为典型的城市和以插队的农村两种生活方式为代表。王安忆并没有在作品中对上海做出正面的直接描写,而是以一种隐约的幻想呈现出来的,是农村人对自己心中的上海产生的一种假象。一方面,上海的繁华绚丽和农村生活的贫穷落后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使人感受到农村的不幸的生活遭遇;另一方面。上海的文明与进步对人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使人不禁心生向往。王安忆描写农村的作品中,并没有只把乡村作为描写的对象,而是类似于一种城乡交接的情况。小说《大刘庄》中,王安忆以文革初期时候知青下乡为背景,而此时城乡之间并没有产生直接的关联,刘庄人对上海这座城市的想象是从名为百岁子的人而展开的,文中提及百岁子讲述他坐火车的经历,其实他本人并没有真正到过上海这个地方,而是以坐火车误以为到达上海这件事去想象上海的存在。百岁子并不甘于贫穷落后的农村生活,一直想要去繁华的上海都市开拓新的生活环境,但是上海也仅仅是他们脑海中向往的对象。

(二) 上海的舞台化

王安忆书写上海第二个阶段中上海作为一个舞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个阶段王安忆作为定居在上海的作家试图描摹出光怪陆离的上海生活,竭力去描摹上海的时代风貌与文化韵味。此时的上海不仅仅是小说的一个幻想了,而是逐渐变成了一个独立的形象开始展现在读者面前。上海变成了一个大舞台,而上海市民在台上表演着他们的日常生活。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2899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