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文学教育类 > 汉语言文学 > 正文

论《长生殿》中唐玄宗的形象

 2023-10-24 09:02:27  

论文总字数:11680字

摘 要

《长生殿》塑造的唐玄宗形象具有独特性,唐玄宗他既是深情罕见的帝王又是政治昏庸的君主。相较于以往的作品唐玄宗的形象更为立体,身上的帝王色彩逐渐淡化,唐玄宗的形象不再束缚于一国之君的身份上,在爱情上面他变成了追求渴望美好感情的普通青年。相较于前人作品,洪昇通过虚实结合,恰当的将想象添加在情节中,使得唐玄宗的人物形象更饱满立体,具有人性,并且圆满的结局让唐玄宗脱离了政治阴影,化“仙”的安排得以让二人团聚,更表达出作者对于天下有情人的美好祝愿。

关键词:长生殿;唐玄宗;独特形象;艺术手法

Abstract:The image of Xuanzong in Tang Dynasty is unique. He is both a rare monarch and a dizzy monarch. Compared with the previous works, the image of Tang Xuanzong is more three-dimensional, the color of emperors gradually fade, the image of Tang Xuanzong no longer bound to the status of a king of a country, in love he became the pursuit of a good feeling of the ordinary youth. Compared with previous works, Hong Sheng added imagination to the plot properly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virtual reality and reality, so that Tang Xuanzong"s character image was more full of three-dimensional, human nature, and the happy ending made Tang Xuanzong out of the political shadow. The Fairy arrangement allowed the two to reunite and express the author"s best wishes for a lover in the world.

Keywords:palace of eternal life,Tang Xuanzong,unique image,means of artistic expression

目录

一前言 3

二《长生殿》中唐玄宗形象的独特性 3

(一)《长生殿》唐玄宗形象具有复杂性 3

(二)帝王色彩淡化 6

(三)结局圆满浪漫 7

三《长生殿》中塑造唐玄宗形象的手法 8

(一)人物表现的手法 8

(二)情节对比的手法 9

(三)虚实结合的手法 10

结论 11

致谢 13

一前言

唐玄宗在历史上是一位出名的帝王。唐玄宗在位前期是精明的政治家,他勤于政事,创造了“开元盛世”,而在《长生殿》中,作者是从唐玄宗的统治后期写起,这样的写法很巧妙。

在洪昇的笔下,唐玄宗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他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君王,对杨玉环的爱情也是真挚的,不掺虚假。对杨玉环的感情也是逐渐递进的,从风流多情到钟情专一。在《长生殿》中唐玄宗的形象是丰富立体的,人物性格的塑造也是多样的,他身上的帝王色彩被淡化。《长生殿》神秘浪漫团圆的结局也是其鲜明的特色,与《长恨歌》,《长恨歌传》等作品有着不同。

二《长生殿》中唐玄宗形象的独特性

(一)《长生殿》唐玄宗形象具有复杂性

《长生殿》中唐玄宗的人物性格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6](p94)。在《长恨歌》中白居易将唐玄宗塑造成痴情的情圣形象,但是描写是较为浅显的。在陈鸿的《长恨歌传》中,唐玄宗是个荒淫好色的皇帝,他对杨玉环的爱情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色欲,这对唐玄宗人物的塑造显得较为片面。而《长生殿》不同于前作,洪昇将他们的故事改编成“专为钗合情缘”[2](p1)的爱情故事。整部作品中唐玄宗对杨玉环的感情是逐步发展,从一开始的风流多情到最后的痴情专一。

《长生殿》中唐玄宗是经历了情感波折后才从多情天子回归至情[1](p58)

唐玄宗对杨玉环一开始是因为美貌而喜爱。毕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定情》中唐玄宗册封杨玉环为贵妃,是他们爱情的开始,唐玄宗与杨玉环以钗盒定情,作者也曾说过《长生殿》是“专为钗盒情缘”[2](p1)。这里的金钗钿盒的贵重不仅仅是它本身的华贵,更重要的是它们承载着唐玄宗对杨玉环的爱情誓言。所以这金钗,这钿盒,才能一直贯穿《长生殿》。从“紧护怀中”[2](p6),“早晚深藏棉袖”[2](p6)可以看出唐玄宗对于这钗盒的珍重与爱护,更能衬托出唐玄宗对他和杨玉环爱情是十分珍重的。

唐玄宗对杨玉环的疼爱与深情,是帝王之中罕见的。身处高位,掌握大权,本可以坐享后宫三千佳丽。但是,他却情有独钟,只在乎杨玉环。而爱情的专一在于对爱人的尊重,唐玄宗对爱情有忠贞不渝的信念,这在《长生殿》中唐玄宗的爱情表现是循序渐进的。《定情》之后,唐玄宗还与虢国夫人有私情,惹得杨玉环争风吃醋,一怒之下遣送了杨玉环回家,这段情节促使唐玄宗与杨玉环爱情的发展。

紧接的第九出《复召》中唐玄宗对着没有杨玉环的宫中美景心里徒增寂寥。风定日迟,鸟声花影,此时的景色与杨玉环在宫中的时候相比大为不同。贵妃在时景色是繁华艳丽的,现在看着这景色只有忧愁。这是因为唐玄宗心中挂念杨玉环,渐渐地开始以平等的人格对待杨玉环。宫人催膳,听得“后宫”二字,愈发烦躁。杨玉环已经离开,这宫中也不再与往日相同,何况提及后宫?“思伊,总有天上琼浆,海外珍馐知他甚般滋味!”[2](p38)在这段话中唐玄宗因为遣送杨玉环产生自责后悔之心,洪昇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让这恋爱中人的心理深入人心。而此时,唐玄宗对杨玉环产生了思念,这是因为受他和杨玉环之间的爱情影响,心中希望的是可以时时刻刻在一起,这一场分离是煎熬。

之后到马嵬坡事变时,唐玄宗种种举动与表情都表现出他对杨玉环的保护,也体现出他恪守爱情誓言,并且当杨玉环为保全唐玄宗和江山乞求自缢,玄宗严厉拒绝,如果你为这国家而亡,那我虽然有着尊贵的地位和无上的权力,这些又有什么意义呢?唐玄宗宁可抛弃整个国家也不愿抛弃杨玉环。这样的话语从一位帝王口中说出,有着比一般人更深厚的感情。因为他的身份在那个时代是最尊贵的,他的言行代表着一个国家。而他竟然为了自己的爱人可以抛弃这一切!这就表现出唐玄宗对杨玉环的用情至深,生死相随。如文中:

你若涓生,朕虽有九重之尊,四海之富,要他则甚!宁可国破家亡,绝不肯抛舍你也![2](p116)

帝王愿用四海八荒守护挚爱。在死亡面前,誓言从未改变。

接着马嵬坡之后,唐玄宗对杨玉环的感情再次升华。在《哭像》这出中,唐玄宗因为失去爱人心中孤寂,便命人制作杨玉环的木像。他不断忏悔,痛恨自己负了这海誓山盟,也负了她的广阔恩情。当面对木像时,连声“妃子,妃子”,还问她为何不回答,走进看才恍然意识到,这只是木像。一边大哭,一边感叹“呀,原来是刻香檀做成的神像!”[2](p142)那声声呼唤,透露出唐玄宗对杨玉环的情深似海,更透露出唐玄宗心中浓厚的相思苦痛之情。在失去恋人的这段日子里,往日寻欢作乐的心情不再,面对其他形形色色的美人,也不会再有什么念头。心中失去挚爱的空洞只能通过这遵木像来缓解,但是物是人非跗骨的思念与至深的爱情都会缠绕着唐玄宗,无时无刻他的心都在饱受煎熬。这是唐玄宗对杨玉环爱的深沉的表现。

作者洪昇让唐玄宗从多情到专一,从帝王到深情凡人的转变,是唐玄宗人物形象的蜕变。唐玄宗从皇权圣坛走下,回归人性至情。最终他们在仙界的永恒时光里相依相守。作者描写的经典之处在于他用艺术性的手法展现出唐玄宗忠贞爱情的过程。也就是唐玄宗对杨玉环的感情从不平等到平等,从多情到专一的过程。

唐玄宗在《长生殿》中还是政治昏庸的君主形象。

首先,唐玄宗为了讨好杨玉环而重用杨国忠这个无能无得的奸邪小人,间接推动了安禄山的叛逆。《贿权》中安禄山因为犯了大罪,上京前来贿赂杨国忠以求免于惩罚。杨玉环此时正受宠,杨国忠身为她的哥哥也变得炙手可热,可谓是“中枢独坐揽朝权”[2](p12)文中,杨国忠的权力算得上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正是因为唐玄宗放权给杨国忠才让安禄山可以脱身免于刑罚。之后又因为杨国忠不断刺激安禄山,让安禄山迫于压力走上反叛道路。

其次,唐玄宗与杨玉环骄奢淫逸的生活,给百姓带来了灾难。《进果》一出就是讲述进贡,所引发的一系列迫害百姓的事情。由于杨玉环爱吃荔枝,所以每年都有使臣骑马进贡。“献来晓夜不停骖,一路里怕耽,望一站也么奔一站!”[2](p69)这马不停蹄的情景,形象地描写出来。此时的百姓连温饱都是问题,而这些进贡荔枝的使臣不管不顾,只挑最近的路走,踏坏了很多稻田,这让本就贫穷的百姓更就难以生存。最险恶的是使臣人视作命为草芥,这让很多百姓苦不堪言,敢怒不敢言。而这民间惨剧的发生,也正是因为唐玄宗不理政务,听信奸臣才造成的。

最后,天宝之乱的起因是唐玄宗懒于朝政,贪图享乐。《献饭》一出,就借老人之口讲述天宝之乱的原因。唐玄宗在赶路时,一位献饭的老人向唐玄宗诉说了杨国忠的专权腐败,和安禄山的不安好心。“倚持国亲”[2](p121),“纳贿招权”[2](p121),这写描写出杨国忠的猖狂与腐败,可谓是国家的毒瘤。安禄山,“四海都知逆状”[2](p121),满天下的人都知道他包藏祸心有谋反的心思。这些天下人都知道的事情,唐玄宗却偏偏不了解。并且当有人上书告诉唐玄宗安禄山有逆反的动静时,却被唐玄宗给处死,唐玄宗的偏袒让很多人不敢再提。唐玄宗政治上的昏庸由此体现。

从上可以看出,唐玄宗在管理国家上没有历史上讲述的精明,对于朝内和民间的事情也没有过多关注,只顾着与杨玉环恋爱,以致于奸臣当道,民不聊生。有一种原因是,奸臣李林甫对唐玄宗的蛊惑,李林甫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多次进谏唐玄宗,让唐玄宗多任用蕃人。更主要的是,安禄山本人善战,自身的军事才能也被唐玄宗认可。所以唐玄宗才会任用安禄山,于是听之任之。政治昏庸的形象塑造在此塑造起来。

《长生殿》中唐玄宗形象的复杂性,是基于作者广泛阅读历史资料和文学作品,是作品建立在充分的历史资料之上,同时作者还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艺术性的创造了唐玄宗的性格特征。这就使唐玄宗的形象具有复杂性。

(二)帝王色彩淡化

在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作品中,二人都是帝王妃子之间的爱情,但是色彩逐渐淡化。[4](p105)白居易的《长恨歌》描写的唐玄宗是荒淫好色的皇帝,他有爱也有情,但在生离死别之际,唐玄宗却是软弱的。陈鸿的《长恨歌传》以批判的态度表现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带来的社会动乱,对唐玄宗帝王的形象描写是比较突出的。白朴的《梧桐雨》中唐玄宗对杨玉环的感情由被动化为主动,展现出他的爱,开始有了平民化的倾向。洪昇创作的《长生殿》,强调唐玄宗和杨玉环之间是真正的爱情。作者摒弃了史料中的秽语,并在前人作品的基础上加上了自己独特的艺术处理,创造性的将唐玄宗对杨玉环的感情描写成由风流多情到痴情专一的过程。唐玄宗从追求声色变为对杨贵妃深情呵护,以及生离死别的悲痛到日夜不断地忏悔,最后上天入地的追寻,君主身份的影响到这里已经消失了,唐玄宗从凡间帝王转变成了“仙人”。唐玄宗的形象也从多情风流变成钟情专一,更表现出来对普通爱情诚心的追求,是人性化,平民化的爱情。

《闻铃》和《哭像》和《雨梦》这几出中, 唐玄宗已经是身为平凡人来渴望和追求爱情了。《闻铃》中,唐玄宗在临近蜀中的途中,于亭中躲雨。现在正是失去杨玉环后不久的时间,每每想起都泪如雨下,回想当时心中也有愤恨之感。听到一阵阵的声响,止不住的不耐。命高力士查看,却原来是雨声夹着铃声,在风中回响。这出中,唐玄宗的心情也像一般人一样,都会因为伤心而对外物产生厌恶,原本普普通通的雨声,铃声,即使声音微弱,但是在人烦闷是,只会更加清晰,就好像在耳边不停闹,让人好不耐烦。唐玄宗在这出的表现,就展示出他普通凡人的情绪,这里他是失去挚爱的伤心人,不再是那高位之上的至尊。这就将唐玄宗身上的帝王色彩淡化,展现出他普通人的一面。

马嵬坡事变后,唐玄宗与杨玉环生死相隔,但在精神世界中,他们依旧互相深爱着对方。在这世界里,不再有等级之分,不再有卑微与尊贵,他们的感情是平等的。不再有欺瞒与妒忌,不再有旁人的阻拦与加害,是心意相通的爱情。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变成了平凡人之间的爱情,他们不再是简单敷衍的感情,君主与妃子的身份不再束缚他们。唐玄宗对爱的迷恋,使人们更深入地了解那些渐渐唤醒人性的普通的爱。如果说牛郎织女每年的鹊桥相会,表达出几千年来人们对爱情美好结局的追求,以及对封建礼教的对抗的决心。那么《长生殿》唐玄宗与杨玉环也是如此,他们之间没有世俗条例的束缚,最后在天宫团聚的圆满结局,不仅是大团圆的圆满结局,更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希望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三)结局圆满浪漫

《长生殿》以不同凡响的艺术想象力,虚构了唐玄宗通过不懈的努力,上穷碧落下黄泉,在天宫寻到杨玉环,两人终于在仙境团圆的浪漫圆满结局,为他们的爱情画上圆满的句号[7](p8)。如果说牛郎织女每年的鹊桥相会,表达出几千年来人们对爱情美好结局的追求,以及对封建礼教的对抗的决心。那么《长生殿》唐玄宗与杨玉环也是如此,他们之间没有世俗条例的束缚,最后在天宫团聚的圆满结局,不仅是大团圆的圆满结局,更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希望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与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中的结局相比较,《长生殿》无疑是大团圆结局。《梧桐雨》在最后一折中直面惨烈的史实,杨玉环并未飞升蓬莱仙山,也没有道士上天入地为唐玄宗追魂觅魄,唐玄宗退居西宫,只能在无法排遣的寂寞与相思中惨淡度日。

《长生殿》的结局经历了一个从悲到喜的过程。自杨玉环身死后,唐玄宗每天都在悔恨与思念中度过,食不知味,夜不能寐。传位太子,自己整日思念杨玉环,并且命人制神像,亲自送入庙中供奉。回京后,看到旧日的景色,无时无刻都在刺痛唐玄宗的内心。于是寻找奇人,想招引杨玉环的魂魄,再次相见。杨玉环的魂魄游荡地府后,认识到错误,遂对星月诚心忏悔,这一片虔诚之心感动了织女,便让她位复仙班。但是杨玉环依旧还恋着唐玄宗,为了和唐玄宗在一起,宁愿不成仙。直到道士杨通幽奉唐玄宗之命为杨玉环招魂,向织女倾诉了唐玄宗的真心,最终,织女愿意帮助李杨二人。在经了马嵬坡生死之别后,都位列仙班,实现了大团圆的结局。

与白居易《长恨歌》相比较,作者洪昇在《长恨歌》的结局上做出了最为显著的变化。白居易笔下的唐玄宗与杨玉环是以悲剧为结局,而《长生殿》中他们最后在天上团圆。《长恨歌》中透露的是唐玄宗对于失去杨玉环的悔恨和遗憾的感情,而《长生殿》中唐玄宗虽然也有忏悔的情节,但是在最后他们的爱情誓言实现了,他们化为仙人后,这段感情就变成了永久的,不再带有遗憾。

爱情的结局不同,起点却是一样的。两部作品中唐玄宗与杨玉环都是以皇帝和妃子之间的阶级关系为起始,两人之间有着较大的阶级差距,这也就让他们的爱情有了波折。白居易与洪昇都是依据历史事实来创造人物形象,但也不完全照搬,两人都加入自己的观点与思想价值。这让人物形象既有真实感,又能合理的虚构。并且在安史之乱后,唐玄宗痛失杨玉环,自己也迫于压力传位于太子,这时的唐玄宗与杨玉环就从政治的阴影中脱离出来,他们成为爱情的自由身,因此有了“长恨”到“长生”的发展。

唐玄宗身为一国之君,有着政治方面的重担,肩负着整个国家的任务。而杨玉环只是追求爱情的妃子。双方的阶级立场不一样,各自的职责也不同。这也为他们爱情悲剧埋下伏笔。而且当时的社会背景不允许他们有真正的爱情。就算是一国之君也被各种规则束缚着,政治上的阻挠逐渐摧毁他们的爱情。身为帝王肩负着治理国家的重任,相较于自己的爱情来讲,国家社稷是更重要的。这也就让杨玉环身死成为了既定的,必须的结局。如《埋玉》中所述的“百年离别在须臾,一代红颜为君尽”。在这样的历史事实背景下,洪昇给予了唐玄宗与杨玉环美好爱情的圆满结局,作者将他们的阶级色彩褪尽,赋予他们全新的身份,成为仙人后,他们的爱情终于变得长久,化“长恨”为“长生”。

《长生殿》中对唐玄宗形象的塑造不是单一的,作者将唐玄宗的情感与国家政治相联系,在基于史实的背景下,赋予唐玄宗复杂的人物形象。

三《长生殿》中塑造唐玄宗形象的手法

(一)人物表现的手法

首先,《长生殿》中人物性格最主要的表现方式之一是人物间的对话。要想将一个人物的内在性格表现出来,通过对白就可以轻松地让读者从文字中感受到。如《埋玉》这出中,军队逼迫唐玄宗杀死杨玉环,唐玄宗听到后不免感到惊吓,以致于茫然无措。如:“贵妃,好教我难禁架。”[2](p112)这句就能直接感受到唐玄宗内心的不平静与惊慌。

接着,当唐玄宗听到杨玉环为了他的安全想要舍身时,唐玄宗严厉拒绝了她,并且表达自己心中对杨玉环的至死不渝的爱情。如:“妃子说那里话!你若涓生,朕虽有九重之尊,四海之富,要他则甚!宁可国破家亡,绝不肯抛舍你也!”[2](p113)这里唐玄宗面对困境,也坚守着他与杨玉环的爱情誓言,表现出唐玄宗感情的真挚,也体现出唐玄宗在此处是位平凡的普通人,身上的帝王身份褪去了。之后,唐玄宗在杨玉环和高力士的劝说下,无奈之下只能妥协。但是,在他的话语中,仍然可以让读者感受到唐玄宗当时内心的痛苦与不得已。如《埋玉》中:

“罢罢,妃子既执意如此,朕也做不得主了。高力士,只得但、但凭娘娘罢!”[2](p116)

这段话发生当时唐玄宗被军队威胁要处死杨玉环的时候。面对着茫然无措的唐玄宗,杨玉环为了不让他困扰,乞求自缢,以保全玄宗。唐玄宗面对着杨玉环的乞求和军队的紧紧逼迫不得已只能让杨玉环身死。连声的“罢”与“但”,就将唐玄宗心中的无奈与不舍之情形象地表露出来。

其次,人物心理的描写也能展现人物形象,并且随着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心理会产生不同的感情变化。在《长生殿》中作者通过对人物动作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以及人物感情的变化。正是因为这种抓住其动作细节的描写,才能更好地将人物的情绪呈现出来。在《埋玉》中,唐玄宗面对各方的压力,所做出的一系列动作很形象的再现了他当时的心理。

众军要求处死杨玉环时,唐玄宗表现出“大惊”之态,形象地表现出唐玄宗对出乎意料的事态的震惊与恐惧。之后面对陈元礼的劝说,变“沉吟”之状。体现出唐玄宗此时的“意乱如麻”,这心中的茫然既是对众军无端逼迫的吃惊,又是无法保护杨玉环的无奈。直到众军再次逼迫,才认清现实,只能从“作呆想”变“忽抱旦哭”。生离死别之际的哭泣是两人之间的不舍与委屈的宣泄。当高力士告知唐玄宗杨玉环已死的时候,玄宗“作呆不应”,拒绝接受爱人已死。直到当见到杨玉环自缢的白练时,才如梦方醒,“大哭”。

从此出的一系列动作描写就将唐玄宗塑造成为爱情深,至死不渝的至情形象。

最后,独白是人物内心的体现,最能展现人物的特性[3]。在《闻铃》中,唐玄宗孤身一人,在失去杨玉环不久,为躲雨来到路边的亭中。心中痛苦万分又悔恨不已,恨自己无能为力,二人的誓言在现实面前太过脆弱。悲愤交加的唐玄宗只能说出,“只悔仓皇负了卿,负了卿!我在人间委实的不愿生。”[2](p135)很真实地表达出唐玄宗对于杨玉环的忏悔之情,也表现出自责之意。在《哭像》一出中,也有唐玄宗忏悔的地方,如曲文:

【正宫端正好】是寡人昧了他誓盟深,负了他恩情广,生拆开比翼鸾凰。说什么生生世世无抛漾,早不道半路里遭魔障。

【小梁州】我当时若肯将身去抵搪,未必他直犯君王;纵然犯了又何妨,泉台上,倒博得永成双。[2](p141)

这两处中,一处表达唐玄宗对于辜负杨玉环感情的忏悔,怪罪自己。同时接下来,唐玄宗又开始埋怨自己当初为何不以身抵抗,或许还能在一起。但是从上面《埋玉》一出中看出,当时情况危急,让唐玄宗措手不及,失了方寸。那时候恐惧与惊慌相交,当时各个人都在逼迫唐玄宗做出抉择,更重要的是杨玉环也不希望唐玄宗为她抛弃江山。在这样的情况下,唐玄宗只能做出让杨玉环自缢的决定。现在的唐玄宗处于较为安全的环境中,他的心也较为平静,更重要的是现在他有实权。所以,在此时他才能有这样的想法。

(二)情节对比的手法

《长生殿》运用了情节对比结构,全剧前二十五出用现实主义手法写乐,后二十五出用浪漫主义手法写悲。作者在全剧中组织了多层次的对比。从整体来看,前二十五出与后二十五出产生了强烈的对比。上卷,唐玄宗作为帝王与杨玉环享尽荣华富贵;下卷,唐玄宗与杨玉环阴阳相隔,玄宗独坐宫中,心里充满物是人非的凄凉之情。这样强烈的情绪对比,很有力的塑造出唐玄宗钟情专一,至死不渝的人物形象。

关于唐玄宗政治昏庸形象的对比描写,在文中也表现出来。当“复召”后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更进一步的时候,接下来就有“疑谶”一出,郭子仪上街喝酒,听得京中官员无休止的攀比,又听闻杨国忠与安禄山备受皇帝宠信。在亲眼见到安禄山后,察觉此人面有反相,说出来不详之音。这两出的对比之处,形象地刻画了唐玄宗沉迷声色,荒废政事,宠信奸臣的形象。也表达了作者对于唐玄宗的指责之意。除“复召”,“疑谶”之外,在“进果”一出中,进贡的使者为了早日将荔枝送达京城而不顾黎明百姓,不仅踏坏了庄稼还草芥人命,造成民间惨剧。之后便有“舞盘”一出,描写唐玄宗与杨玉环在长生殿中歌舞升平的日子。这两出情节的对比十分鲜明的表露出唐玄宗政治昏庸,宠信奸臣的人物形象,也揭示了安史之乱已有萌芽。

最为突出的情节对比是“密誓”与“惊变”,“埋玉”。在“密誓”中唐玄宗与杨玉环在七夕乞巧,于长生殿中立下生死相依的誓言,他们的感情达到巅峰。紧接着“埋玉”一出突然面临生离死别。唐玄宗猛然听见要处死杨玉环的消息,作“大惊”急着为杨玉环辩解。当军队众人不断紧逼,心中“意乱如麻”,只能抱着杨玉环痛哭。种种描写都表现出唐玄宗心中的茫然失措与不舍。情节前后的对比更加突出唐玄宗一往情深,对杨玉环忠贞,深情,至死不渝的形象。

(三)虚实结合的手法

《长生殿》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描写出唐玄宗的骄奢淫逸所导致的社会动乱的结果。作者通过“定情”,“窥浴”,“密誓”等,表现出唐玄宗沉迷爱情而荒废朝政。就出现杨国忠、安禄山这样的奸臣。之后才会有“贿权”,“权哄”的现象。而《进果》中的惨景,只是沧海一粟,从中可以看出社会动乱已经开始,这就进一步揭示出唐玄宗政治昏庸给百姓带来的巨大不幸[5](p15)。《贿权》一出中所描写的杨国忠接受安禄山贿赂的事件细节上可能与历史上不同,但是贿权这类事情是可能发生的。作者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艺术性的向读者展示出,一国之君的骄奢淫逸是造成国家动乱,民不聊生的根本原因。因为忠于历史,洪昇在剧中不仅指责了他较为同情的唐玄宗,而且让唐玄宗在剧中下半部分用泪水来冲洗他罪恶的灵魂。

《长生殿》前半部分在描写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时,除了真实地再现了帝王与妃子关系的状态外,还加入了人性的至情,这显然不是历史上唐玄宗和杨玉环之间所拥有的。在浪漫主义手法下,他们的爱情充满了诗情画意,渐渐地让人陷入其中,才能与下半部分唐玄宗的深挚情悔相联系,才会有“哭像”,“觅魂”,最终在仙界“重圆”的美好结局。在他们这段波折的感情中,面对封建势力的阻拦,他们依旧在一起了,这就表达出青年男女为爱情奋不顾身,执着追求的信念。这样的感情超越了世俗规则,超脱了时空界限,具有积极意义。所以《长生殿》中唐玄宗的形象不仅仅是基于历史,而且融合了杂记以及作者的适当想象,让这本戏剧有文学艺术特色的作品,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

具体在《哭像》一出中,作者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表现唐玄宗对杨玉环的真情。唐玄宗为怀念杨玉环,“特赦成都府建庙一座”[2](p140),并且命人造了杨玉环的木像。面对这木像,唐玄宗不免回想起当时的情景,“若肯将身去抵挡,未必他直犯君王”[2](p141)如果当时自己再勇敢一点,坚定一些,可能结果也会不一样。面对沉痛的现实,唐玄宗已经开始幻想当初。再看着那栩栩如生的木像,不禁失声痛哭,而在这痛不欲生的时候,唐玄宗愕然地发现杨玉环的木像竟然有了奇异的变化:

(生看像惊科)呀,高力士,你看娘娘的脸上,兀的不流出泪来了。(丑同宫女看科)呀,神像之上果然满面泪痕。奇怪,奇怪![2](p144)

在这段描写中,本该是死物的木像竟然像人一样流出眼泪,这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是作者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一方面唐玄宗对于木像的哭诉,表达出对杨玉环刻骨的思念之情这是实写,另一方通过虚写木像流泪更反映出唐玄宗与杨玉环之间的情深。

总之,在唐玄宗深情罕见,政治昏庸的背后,《长生殿》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之情。作者在最后让唐玄宗与杨玉环在天上成为永远的夫妇,为李杨爱情画上完美的句号。作者也借李,杨“弛了朝纲,占了情场”的封建统治给以深刻的揭示,假借唐王朝的“安史之乱”,总结明王朝灭亡的教训,抒发了对清朝社会动乱的感叹。《长生殿》还反映了大唐由盛转衰的广阔社会生活,表达了作者推重仁政、爱国爱民的政治理念和思想,给以正确的历史教育、社会教育和人生教育[7](p6)

结论

《长生殿》中唐玄宗的形象具有复杂性,作者不仅仅将他当做帝王,更让他逐渐变得平凡。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也是这样,在情节发展中,从一开始不平等的阶级对立,到最终平等互相尊重的平凡爱情。《长生殿》最后圆满的结局是它的精彩之处,不同于《长恨歌》最后的“长恨”,在这里他们最终是幸福的,他们的爱情在成仙后,得以“长生”。

参考文献[1]王璐瑶:《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唐明皇形象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演变》,《平顶山学院学报》2018年第33期。

[2]洪昇:《长生殿》,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1680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