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运河文化带沿线小城镇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
2023-11-06 08:36:56
论文总字数:22230字
摘 要
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对于坚定文化自信,提升运河沿线城市影响力意义重大。利用运河文化遗产资源发展文化产业得到运河沿线城市的高度重视,而运河沿线小城镇文化产业的创新与发展问题,还需要强化。运河沿线小城镇也同样具有相当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运河江苏段沿线有许多小城镇如窑湾古镇、邵伯古镇、震泽古镇等,可以发展运河特色文化产业,拉动文化消费,促进小城镇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结合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与“十三五”规划要求,探讨小城镇文化产业发展的模式、路径,通过打造特色产业品牌、形成特色产业链及创办文化产业集聚区等对策,推动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运河沿线小城镇特色文化产业的创新与发展,为大运河文化带沿线小城镇文化产业发展起到示范作用。关键词:大运河文化带,江苏,小城镇建设,文化产业,发展策略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the Grande Canale cultural bel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strengthening cultural confidence and enhancing the influence of cities along the canal. Using the cultural heritage resources of the canal to develop the cultural industry to get the great attention of the city along the canal, and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ultural industry in the small towns along the canal need to be strengthened. Small towns along the canal also have abundant material culture and intangible culture heritage resources. There are many small towns along the Jiangsu section of the Grande Canale, such as the ancient town of Yao Wan, Shaobo, Guzhen, etc., which can develop the special cultural industry of the canal, stimulate the cultural consumption and promote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small towns. Combining the nineteen major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ies and the "13th Five-Year" planning requirements, the model and path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mall towns" cultural industry are discussed,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mall towns along the Jiangsu section of the the Grande Canale culture belt are promoted by building the characteristic industrial brand, forming the characteristic industrial chain and establishing the cultural industry agglomeration area.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play an exemplary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ies along the small towns along the the Grande Canale cultural belt.
Keywords:The Grande Canale cultural belt,Jiangsu Province,construction of small town, culture industry, development strategy
一、前言
京杭大运河江苏段流经城市除8个地级市外,还有许多县级市以及乡镇,根据国家对大运河文化带发展的战略部署,除应该重视沿线城市的发展外,也要高度重视沿线小城镇的发展。大运河文化带沿线城市具有丰厚的文化遗存,其中的一些小城镇也同样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如窑湾古镇、邵伯古镇、震泽古镇等。目前大运河文化带沿线城市利用资源发展运河文化产业已经引起重视,但小城镇发展运河文化产业还需要强化。深入挖掘小城镇运河文脉,切实保护和传承好运河文化,然后合理开发利用,也是摆在大运河文化带沿线小城镇面前的一个课题。江苏在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过程中,应把大运河文化带沿线小城镇列入发展规划中,通过发展运河特色文化产业,实现小城镇的经济社会发展,把乡村振兴战略落到实处。
回望历史,各地区经济的成长和都市的建设,都与江河湖海有密切的联系。许多城市都是依靠水资源、水文化发展起来。即便没有天然水系可以依靠,也会利用人工引水解决城市发展达到水资源问题。[1]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作出重要批示:保护大运河是运河沿线所有地区的共同责任,李克强总理要求江苏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去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受运河文化遗产滋养出特色的民俗、饮食、宗教、建筑等成为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色的民俗、饮食、宗教、建筑等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给江苏运河沿线小城镇建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条件,是江苏运河小镇发展文化产业强劲助力。综上所述,研究江苏大运河沿线特色小镇文化产业所面临的生存状况,探究其追求发展的路径,有着紧要的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
江苏长期围绕“沿江、沿湖、沿海、沿线”的空间式发展,其中大运河沿线文化开发渐渐被人们重视,专家学者对有关运河文化带进行了相关研究,文献资料相对丰富。小城镇政策发展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新型城镇化改革工作在全国各地展开。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比较多。但是关于历史运河开发,以及依托运河文化资源发展小城镇文化产业的研究少之甚少,因此这方面的课题有着广阔的研究空间。
(一)关于大运河文化带
近年来针对于大运河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开发运河的历史、开凿、运输以及生态平衡等方面,除此之外就是针对沿河地区历史发展及社会变迁的研究,如城镇发展、来往贸易商,在河上兴旺的手工业,农业产业结构的变化,人口的流动,社会结构的变化等;运河地区的民俗学研究,如民俗,民间信仰,大众文学,农村艺术,文化交流等。
《运河文化论纲》认为,京杭大运河流通后,沿线各城镇经济空前繁荣,根本原因是由于运河传递了古今中外文化,将各地文化的精华输送到了沿河两岸。这就是的沿岸发展广纳百川,融会贯通,形成了风格迥异、各具特色的运河文化。贺云翱《建设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样板》强调江苏的运河遗产最为丰富,其建设好运河文化带具有很高的经济意义和生态意义,可以为大运河文化带上的其他地区作出示范和榜样作用。熊海峰《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对策探析》指出运河文化带建设有利于强化民族文化自觉和自信心,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
(二)关于小城镇建设
不同于城市建设,小城镇需要更与因地制宜、时俱进地进行创新建设。乔金龙《加快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研究--以无锡市东湖塘镇为例》提出从市场机制、城镇规划、建设配套设施等方面对小城镇城镇化格局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
特色小镇建设不仅仅能推动国家新型城镇化和经济转型升级,还可以作为国家供给侧体制改革的平台,提高小城镇发展质量。江苏省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中,特色小镇的建设要求是,在3至5年内,努力形成百个特色小镇,完善特色产业,灵活发展相应机制,打造人文环境,实现生态和谐。通过对小镇全面的发展,实现多功能的叠加,最终实现就业、居住、旅游三态合一的发展环境。徐琴、丁宏《特色小镇应有“江苏版”》通过对浙江杭州的特色小镇的考察分析,提出如何打造江苏的特色小镇。周莉雅、李晓清《江苏特色小镇应该“特”在哪里》指出江苏应该依据自身自然地貌与产业特点发展特色小镇。
(三)关于大运河文化小城镇文化产业建设
柳邦坤教授《申遗视阈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优势与策略--以沿运城市淮安为例》提出运河的成功申遗,为沿线城市积极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丰富的运河文化资源,有利于创新开发鲜明运河文化的特色产业。刘怀玉、陈景春《江苏大运河文化产业带的特色及其实现路径》阐述了江苏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性和可行性,提出江苏创新观念为先导的运河文化产业带。
三、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概念解释
1.江苏大运河文化带
江苏大运河文化带指以江苏大运河段为主轴(包括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古迹、文创设施等),带有明显的水乡特色。以运河为主要干流,以其他水利工程及相关交通运输设施为发展基础,融合运河特色水系文化,发挥千年沉淀力量,构建内外兼修、开放互通的社会发展环境,形成带状区域文化体系,将运输、生态、经济、文化等融为一体。[2] 通过对江苏段进行整体运河文化的开发,促进了对中国运河的保护,使其成为世界遗产保护典范,它向世界展示了一个优秀的古代和现代多元文化融合的文化长廊,增强了国人对于自身文化的自信感和使命感。
2.小城镇
从城市规划的角度看,中国的行政区划等级由高到低分为省、市、县、镇、村。我国的小城镇虽然没有明确定义,但多数人认为其指的是建制镇和乡镇,以及有一定规模的工矿居民点。其人口大致在3~10万人,规模小却又一定作用。新中国小城镇成长历经了三个阶段:家庭承包责任制阶段、乡镇企业农村工业化兴起阶段、新型小城镇的形成阶段,并逐步发展形成拥有聚集、辐射、拉动等功能的小城镇。
3.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是物质产品与精神产品的组合产业。它主要分为三类:一是相对自主制作与销售的文化产品,例如书籍、报刊、杂志、图片、音像制品等;其次是以劳动服务的形式提供文化服务,例如文艺娱乐演出、广告与经纪开发等;最后开发文化附加产品,例如装潢设计、文化深度体验游等。[3]
(二)研究背景
随着铁路交通愈加便利,陆路交通愈加发达,海运交通愈加廉价,水利交通渐渐衰败,大运河作为沟通南北双方经济文化往来的动脉功能逐步被各种便利的交通方式所取代,运输市场竞争力的丧失,导致运河原本发展的运输体系衰退,盐业中心转移,关税收入大幅下降,最终导致相关城市发展缓慢,运河的现状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似不相称,在江苏最典型的是苏北的淮安,从最初的漕运中心,逐步衰落。
在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发展如火如荼的大背景下,小城镇发展受重视程度不断攀升。而在历史的长河中,依靠自然生态不断发展起来的小城镇,更由于其特色的文化内涵而备受关注。[4]但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化进程中也暴露出众多问题。小城镇的发展面临着产业结构优化转型、人才资源与技术积累以及生态保护等诸多挑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必要深入实施新的城镇化建设目标和“特色城镇”。
但是江苏省小城镇的发展和管理是存在问题的。农村面临着大量的土地非法占有,流失和荒废以及大规模人口迁出等诸多问题。高度“超大城市”和“乡村病”等问题引发许多矛盾出现。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城镇建设必须要以特色为主线,只有这样小城镇才真正做到充满活力。发展特色城镇,统筹城乡发展已成为国内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研究意义
1.运河文化的突出作用
大运河最早在春秋时期就开始修建,到隋朝建成,唐宋时期发展达到顶峰,明清疏浚,而清末衰败后渐渐断航。纵观大运河的繁荣衰败,对于其发展历史可以划分为三个时代。第一个时代,是军事时代,主要发挥了物资补给运输的功能;第二个时代,是漕运时代,此时的运河主要发挥南方粮食往北运输,并且有南北沟通便利,有利于君主维护国家封建专制统一的作用;第三个时代,是文化时代,此时,运河已成为世界的运河,其运河悠久历史和文化价值,为全世界所有。
大运河在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中具有特殊地位,不仅仅是因为其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更是因为其至今发挥着沟通南北的重要作用,是一条流动发展的黄金廊道。[4]在我国不断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道路上,合理科学的发挥大运河文化带作用,推进一带一路发展,保护运河生态与文化,传承文化底蕴,能够更好的实现结合对当今时代发展的意义。而运河所具有的传承和交流功能,因此可以借助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劲动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打响地方文化,建立良好的投资环境以及城市形象,提高城市品味和竞争力。古运河不仅是文化的血脉,也是经济收入的重要动脉。利用这一优势,我们可以实现“文化,旅游,生态,社会”的全面发展,使江苏真正成为国家重点和新范式。
2.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意义
小城镇如何更好的规划和建设是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工作之一,对社会各界都变得越来越重要。从“十三五”计划的贯彻落实到十九大的乡村振兴政策的打响,近年来,各地“特色小镇”出现,江苏省也积极展开,重点培育一批特色小镇,打造鲜明产业特色,集聚各类优秀文化,适宜生存与发展,拥有独特发展活力,更好地实现“产城人文”的交融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经济增长迅猛发展,而现今经济增长趋于平缓,更追求可持续稳增长,进入了以创新驱动和产业结构调整来带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时期。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地方经济产业不断优化布局,小城镇的建设与成功正是对传统布局的创新,不再强调全面,而更加注重特色、优化、精美,避免造成的“新瓶装旧酒”、“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并且在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与地方文化特色进行有机融合,打造独具特色的产业生态。
3.运河文化助力小城镇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不同于城市规划建设,小城镇的建设因自身条件问题更加任重而道远,第三产业比重的偏低,是小城镇发展的最大瓶颈,而运河文化带所提供的文化资源,给小城镇发展带来新转机,成为其文化产业的品牌特色,并吸引投资。
7月22日,随着《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文件下发,我国的文化产业在政府的支持下,即将迎来发展高潮。上海世博会与中国大运河申报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为江苏运河文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契机。在文化大省向强省的转变发展过程中,江苏不余遗力的打造“富强美高”新形象,通过对地区小镇发展的调研总结,规范发展机制体制,创新发展模式与路径,对加快江苏运河特色小城镇建设,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提高文化江苏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江苏大运河文化带沿线小城镇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一)历史遗迹众多
运河的开通,使江南经济快速发展,江苏成为具有悠久历史积淀的“运河摇篮”,成为地位显赫的“运河大省”。
1.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
江苏省历史文化悠久,底蕴深厚,其中历史文化名城14座,其中国家级8座,省级6座;村镇24座,其中国家级7座,另外还有三处历史文化保护区。
2.文物古迹与历史遗存
主要有古河道、古码头、古驿站、古船闸、古城墙、城门、关隘、铁牛、古塔、古寺、古桥、古粮仓、古民居、古园林、古衙署、古街道、古战场、近现代工厂旧址等,并且级别较高,保存状况较为完好。
3.非物质文化遗产
运河孕育产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包括特色鲜明的传统音乐、戏剧、舞蹈、民俗、信仰;表现运河沿岸生产劳动、社会生活内容的民间文学、诗词、传说;以及运河商贸、文化流动创造出的民间手工技艺等。
表1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 | 国家级 | 名城 | 南京;扬州;苏州;徐州;淮安(楚州区);镇江;常熟;泰州 |
名镇 | 昆山市周庄镇;吴江市同里镇;苏州吴中区甪直镇;木渎镇;太仓市沙溪镇;姜堰市溱潼镇;泰兴市黄桥镇 | ||
省级 | 名城 | 高邮;泰州;常州;江阴;兴化;无锡 | |
名镇 | 苏州吴中区西山镇、光福镇、木渎镇;吴江市震泽镇;太仓市沙溪镇;宜兴市丁蜀镇;昆山市千灯镇;泰兴市黄桥镇;无锡锡山区荡口镇;高淳县淳溪镇;东台市安丰镇;江都市邵伯镇;常熟市沙家浜镇 | ||
历史文化保护区 | 无锡古运河区;南通濠河区;大丰市草堰镇古盐运集散地保护区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传统戏剧 | 运河船工号子、丁丁腔、淮海戏等 |
民俗信仰 | 金龙四大王崇拜、皂河龙王庙会、伊斯兰教等 | |
民间文学 | 宿迁靳辅传说、淮安吴棠治水传说、扬州高邮耿庙神灯、常州苏东坡传说 王安石《泊船瓜洲》、张继《枫桥夜泊》、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徐凝《忆扬州》等 | |
曲艺 | 苏州评弹、扬州评话及清曲等 | |
民间美术 | 桃花坞木版年画、苏绣、惠山泥人等 | |
传统手工艺 | 漆器、玉雕、剧装戏剧制作、印染、淮扬菜等 | |
文物古迹与历史遗存 | 水上长城、悬湖奇观——洪泽湖大堤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22230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最新文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