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社会学类 > 思想政治教育 > 正文

我国科学共同体科学精神的缺失与培养问题探析

 2024-02-06 10:42:45  

论文总字数:9202字

摘 要

科学精神是科学共同体所应当承载和体现的内在价值精神和品质。当前,我国科学共同体的科学精神的缺失问题主要有:求实求真精神的缺失;批判和创新精神的缺失;自由竞争和宽容精神的缺失;无私奉献精神的缺失。缺失的主要原因有:没有形成科学精神的传统;受到功利化的侵蚀和冲击;科研体制不合理;科学共同体对其身份价值认知的缺失。培养科学精神的要务在于:提高科学共同体的自律意识;社会要完善对科学的激励制度;完善科技管理制度;营造科学系统的研究氛围。

关键词:科学共同体;科学精神;缺失;培养

The Lack of Scientific Spirit and Training of China"s Scientific Community Problem Analysis

Pu Qing Mei

(School of Poltics and Public Adminstration,Huaiyin Normal Unversity,huai’an Jiangsu,223300)

Abstract:Scientific spirit is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should carry and reflect the intrinsic value of the spirit and quality.At present, our country the main problem of the lack of scientific spirit and scientific community are: the lack of realistic pursuit-of-truth spirit;The lack of criticism and innovation spirit;The lack of free competition and tolerant spirit;The lack of selfless dedication spirit.The main reason for the lack of are: traditional not form a scientific spirit;Erosion by the utilitarian and impact;Scientific research system is unreasonable;The lack of the identity value cognitive science community.Priority is to cultivate scientific spirit: to improve the self-discipline of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Society to perfect the incentive system of science;Improve the system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Create a scientific system of study atmosphere.

Key words: scientific community;the spirit of science; absence ;developin.

当今中国的国家地位,实力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一切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推动。科学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学共同体科学精神是支柱科学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应该关注我国科学共同体科学精神,由于我国科学共同体科学精神存在缺失问题,因此如何面对和解决这一问题,重新培养我国科学共同体科学精神就非常值得研究了。

一、我国科学共同体科学精神缺失的主要表现

科学共同体是指从事学科的科学认识活动,它往往是一些从业学有专长的科学家组成。本文的科学共同体包括专职的科学家、大学教师以及研究生。科学精神,是指科学与科学活动的内在的精神和灵魂,它是科学主体(科学家)的内在精神气质、品质和科学活动的内在性质、特质的统一。这就是说,科学家在科学实践当中所表现出来的科学品质,行为特征,以及他们对科学的价值观即为科学精神。科学家在人们的心目中是高尚的,他们往往刻有艰苦钻研、无私奉献、崇尚真理等的情操印记。体现出默顿所提出的“普遍主义”、“公有性”、“无私利性”、“有组织的怀疑”等共同的价值体系和制度化规范。[1]

现代科学的发展已经和之前的特性不同,科学精神不仅得到了弘扬而且在继承原有科学传统基础上,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尤其是在科学共同体出现以后,科学共同体成为科学的承载着和体现者,他们的的价值规范早已成为科学精神的一个重要体现。当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科学共同体的科学精神的现实状况已经越来越令人担忧。这主要表现在,科学共同体受科学带来的物质利益的诱惑,把科学当成是追求物质利益的工具,从而利用科学谋取私利,弄虚作假。科学精神的这种缺失,导致了科学精神没有办法更好的继承和发扬,精神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同样科学精神是支柱科学得以持续发展的核心,科学精神的缺失不仅会影响科学发展更会影响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科学共同体作为科学的承载着和体现者,他们的的科学精神缺失,会严重影响科学,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国科学共同体中有些科学工作者、学者等道德欠缺,学术的功利主义色彩太浓,急功近利,科学精神缺失。主要表现在:求实求真精神的缺失;批判和创新精神的缺失;自由竞争和宽容精神的缺失;无私奉献精神的缺失。

(一)求实求真精神的缺失

科学研究是在尊重事实和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的,脱离了事实的依据科学研究就会变成空想,科学是脚踩大地真正严密、谨慎、讲求客观事实的学科,因此它要求科学共同体发扬求实求真的精神。求真求实精神对于科学共同体,对于科学研究都是不可或缺的,科学研究一旦脱离真、脱离实就会变成迷信,虚假,科学共同体一旦脱离求真务实就会弄虚作假。然而事实就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面对金钱和利益的诱惑有些学者开始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为了某种利益,弄虚作假,欺上瞒下,不求事实,不能够做到无条件地尊重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他们受功利主义和物欲主义观念的侵害,把科学当成是谋取物质利益的工具,还记得原本令人骄傲的“汉芯”系列结果却是一出闹剧,上海交大的陈进事件让我们看到了学术界为了名声、金钱、地位去弄虚作假。上海交大陈进教授研发的“汉芯DSP芯片”,获列为“国家863计划”(科技发展计划)项目,于2003年2月宣布研制成功,当时获得众多中科院院士的权威监定和认可。不过,后来自称“汉芯一号”研发成员的神秘人士在网上曝出惊天内幕,直指“汉芯一号DSP造假”,指该芯片技术盗自飞思卡尔(Freescale)的56800芯片,骗取国家上亿元科研经费。当时,汉芯技术负责人陈进否认抄袭,后经调查举报属实,毫无疑问此事件成为中国版的黄禹锡事件,而且比黄禹锡事件更恶劣,引起的后果更严重。求真求实精神在这些观念和行为下遭到破坏,科研活动做的也就毫无意义。

  1. 批判和创新精神的缺失

批判精神是从古至今的每一位科学家的基本特质,科学的新发现很多都是通过对以往的批判和怀疑得到的。波普尔认为“有没有批判精神是判断前科学与科学的分水岭,前科学充斥教条信仰和教条思维,而同益增长和成熟的经验培养出一种批判精神,教条态度比批判精神更原始,因为批判必须有被批判的对象,即业已存在的有影响的教条信仰。”[2]科学史上,哥白尼对托勒密“地心说”的怀疑和批判而提出了“日心说”;达尔文对“物种不变论”的怀疑和否定,创立了进化论;爱因斯坦对牛顿经典物理学的绝对时空观的怀疑,提出了狭义相对论。这些史实告诉我们不要迷信权威,权威并不是真理的代表,要敢于挑战权威,敢于对别人的成果进行批判从而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可是当前中国科学共同体就是缺乏这种批判精神,有些人墨守陈规,对已有的经验深信不疑,迷信权威,对于前人提出的一些理论不敢去怀疑,去批判。在共同体内科学家之间应该允许彼此对各自成果的的怀疑和批判。有些人固执己见,不进行自我审视,不接受也不听取他人合理的怀疑与批判。在批判后创新,在不断的创新中去进行批判,这样科学才能不断往前发展。在科学共同体中,有的人固步自封,随波逐流,坐吃老本不敢越雷池一步,不愿意去做进一步的突破跟深一步的探索。对于自己和别人的一些理论不去做突破,不去破旧立新,一味地坐享以前的建树。

(三)自由竞争和宽容精神的缺失

科研活动是一种自由性的创造活动,如此就要求科学共同体呢不要有自由的环境。爱因斯坦说过,“科学的创造不是通过逻辑的程序严格的推出的,科学理论不只是一种模式,而是有多种可能的模式,科学概念和理论在本质上是‘人类思想的自由发明’,科学本质上是一种自由创造活动。”[3]只有在公平自由的环境中科学才能够健康地发展,如今,在科学共同体中自由竞争、公平发展的环境遭到了破坏,科学共同体不能够公平地去竞争,自由地去发表自己的言论,有的还因利益分配而结“帮”,结“派”,相互打击对方的观点甚至演变为人身攻击。再有一种情况是,有些学者缺乏科学共同体应有宽容精神,使原本的学术之争变成意气之争,排斥不同意见,观点。

  1. 无私奉献精神的缺失

默顿的“无私利性”告诉我们科学研究者对科学界和社会即使做出再大的贡献,他们的研究成果也不能够作为他们的私有财产而是作为社会公共财产,更加不能够以其作为自己谋取利益的手段。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竺可桢先生对科学精神的阐释精辟而恰当,即科学精神就是:只问是非,不计利害。居里夫人发现镭之后本可以凭此申请专利,申请专利后会得到一大笔钱,可以用这笔钱改善生活和建一个良好的实验室,居里夫人却没有这么做,她说:“这是不可能的,这将会与科学精神相违背,物理学家总是全部公开发表其研究成果。我们的发现只是偶然有商业用途,我们不应该以之牟利,镭将被用于治疗疾病,在我看来不能够从中捞好处。”[4]科学的目的是造福人类,科学工作者也一直以淡泊名利、无私奉献、造福人类为己任。基于马斯诺的五大需求理论我们知道人必须要先去满足自身的物理需求才会进而去追求其他的需求,科学被译为“闲暇”也正是这个道理。更何况在当今这样的社会发展中,人对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科学共同体适当地追求个人利益是无可厚非的。然而少数的科学工作者却基本上抛弃了造福人类,求真求实的精神,投入到科学领域是为了名誉,为了金钱,为了地位等等。在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下,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败给了物欲主义,缴械投降。[5]

二、我国科学共同体科学精神缺失的原因分析

如今,我国的科学事业蓬勃发展,但是科学共同体的科学精神在某种程度上存在严重缺失的状况,笔者认为导致我国科学共同体的科学精神缺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没有形成科学精神的传统

中国的传统文化里根本就不重视科学而偏重于人文,自古帝王都是如此,如此也就导致了没有科学精神传统,缺乏现代实证主义科学精神的基本要素。比如它没有理性批判,不讲求严格的逻辑推理,不推崇数学方法和实验等等,而这些都是现代科学所必备的也是不可或缺的要素。中国古代不像西方文化那样重视科学研究,到了现代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科学体系。中国的现代科学起步晚,科学精神的建立就更晚,从明清之际中国才开始接触科学还是通过西方传教士,他们想通过传输科学来打开他们在中国的宗教出口。然而在洋务运动中“师夷长技以治夷”这一思想反映并影响了当时的中国人对待科学的态度,中国人重点是学其“用”,学其“器”,重视到了技术层面却似乎并没有意识到科学精神层面。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时候,中国人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李大钊、陈独秀、胡适等有识之士看到了中国的专制、愚昧、迷信、落后,开始宣扬西方的科学、文化、制度。但是他们的目的根本就不是宣传科学精神,而是想要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主张全盘西化,这个不仅没有起到推广科学精神的作用反而是在某些程度上违背了科学精神。在是五四运动结束前后,中国才出现了一些作为西方近代科学建立标志的“科学共同体”。但是他们大多来自民间,团体松散,根本就没有一定的规范机制,因此那时的科学精神只是雏形,不成熟,比较松散。

(二)功利主义思想盛行

如今科技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性越来越重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盛行,科学的实用性,工具性越来越被无限地放大而科学精神则日益被边缘化,一些科学家,教授也丧失了崇尚真理,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有些教授弄虚作假套取国家专项资金,损害国家利益,损坏科学界在百姓中的名声。现如今教授们受功利主义、物欲主义、实用主义的侵蚀有的恐已沦落成披着科学外衣的商人,不再敬畏生命和大自然,精神层面逐渐减弱,不会去潜心修学搞研究。大学本身也出现了问题,大学的商业味,市场味越来越浓。大学本身跟经济、商业接轨必然也会影响、加重大学里的教授们对待科学的的功利性,这些使得出现了一种科学精神缺失的不良风气。随着计划经济体制转变到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的的科学也跟着走向了市场化的道路,商业教育造成学者、教授们的功利化倾向越来越严重,不能够潜心治学,学术精神的价值取向严重失衡。

(三)科研体制不合理

没有健全的体制,科学精神就没有办法得到保证,我国的科研体制相比于国外显得极为不健全,尤其表现为受到市场体制的影响。在这种体制下存在腐败现象,“官本位”心理,也使得行政与学术不分。在市场体制下,科研人员也不得不去跑项目,以创收为目的了。不少官员利用自己的行政职位去干预学术,使得学术研究受到行政的干预,很多的学术课题的申报、获奖都受到官员干预,造成腐败,不公正现象。在这种情况下,科学精神无疑是被泯灭了。当科学与政治、经济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但是政治经济过多地去干预科学就出现了问题,科学就会丧失自主性。默顿曾经说说:“在有些情况下,科学家需要接受那些对科学一窍不通的政治领导人关于科学事业的决定。但这些政治上贤明的策略与科学的制度化规范却是南辕北辙的。”[6]再者,缺乏一定有力的制度来促进形成良好的科学风气和道德规范,也没有相应严格的惩治制度对学术腐败进行处罚。

(四)科学共同体对其身份价值认知的缺失

科学共同体需要不断地增进自己的知识,用这些知识来造福人类,这是他们的目标。作为一名科学工作者就应该清晰的明确自身的存在价值,就是要为了全人类的幸福无私地奉献自身。默顿就曾提出科学共同体应该具备不谋私利的精神,就是说主张科学家要专注于科学研究,热衷于对自然奥秘的探索,不求自身利益,当然科学工作也是谋生的手段,只不过是在次要意义上。然而在物欲横流的当今,成功学泛滥,市场经济潜规则遍地,功利主义横行,这些无疑使很多的科学家、教授、学者等忘记自己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应该具备的素质和品德,泯灭了学术良知,急功近利,弄虚作假,唯利是图。一旦科学共同体本身缺失对其身份价值认知就会导致科学精神没有办法延伸、传承,表现为自私自利,谋取私利,弄虚作假,科学以及科学工作者的形象就会遭到破坏,社会对科学共同体也会越来越质疑跟不信任。

三、我国科学共同体科学精神的培养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科学共同科学精神的缺失现象是客观存在,不容忽视的。为了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为了中国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必须努力培养我国科学共同体的科学精神,对此,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看法:

(一)努力实现科学文化的本土化

科学并不是我们的本土文化,是我们从西方植入的,我们对科学的接收和理解还没有充分地吸收,往往急于求成,只看到表面。所以,长期以来我们学科学、用科学,其直接也是大多数人的目的停留在实用和功利的物质层面。而对于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等深层次的东西并没有太多的关注,认为那太虚空看不到摸不着,不能带来迅速有效的利益,结果是造成了一边提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另一边却伪科学泛滥,迷信的尴尬局面。面对此种困境,我们应该努力学习西方的科学精神,科学文化,让科学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而不是徒有其表。只有实现科学文化的本土化,让科学精神根植于我们的文化当中去才能真正健康持续地进行科学发展,科学精神才能得到弘扬弘扬。

(二)提高科学共同体的自律意识

科学共同体作为科学精神的塑造者和体现者,必须不断地培养跟加强自身的科学素养、学术道德规范、自觉地遵守科学价值规范。国家、组织、机构重视,加强对科学家、学者、教授等的学术规范、学术道德、科学精神的培养是尤为重要的,主要包括以下两点:1.科学精神和道德的培养。主要目的是培养求实、求真、创新的科学品质,以及科学共同体的道德修养。2.学术规范的培养。主要是让学术工作者明白学术活动中的基本准则,明白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从而严格要求自己。只有加强科学共同体自身的科学修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科学精神的缺失问题,当整个科学界达成了共识,科学共同体能严于律己,科学界才能成为一片真正的“净土”。

(三)完善社会对科学的激励制度

科学共同体的正常运行是需要完善的制度的,激励制度是对科学共同体的努力付出和科研成果的鼓励和肯定。科学具有“公有性”和“无私利性”的规范,决定了新的科学发现不是个人私有财产而是社会公共财产,但是科学发现者拥有科学发现的优先权,拥有优先权就可以在有了成果受到科学奖励。科学共同体内为了争夺奖励必定要彼此竞争,所以必须要建立规范的激励制度才能够保证竞争在有序、公平、自由的环境下进行。社会在制定奖励制度时不能够收到非学术性权威的干扰,不然就没有了意义。没有规范的激励体制,科学精神的培养和弘扬就没有办法得到保障。

(四)完善科技管理制度

每个人的道德都不是完美无缺的,科学及也是如此,因此他们也需要制度的规范。现代科学精神是建立在规范的制度之上的,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 建立科学的学术评价制度

没有公正的学术评价体系学术奖励就会不公,学风就会不正,学术风气不正科学精神就失去了土壤和环境。如今学术腐败现象不断出现,必须要建立科学的学识评价体系才能防止和制止此不良现象。贿赂之风在中国源源不断,斩不断,消不去,这在学术界也是存在的,有的学者通过关系,塞钱可以有很高的学术成就,实则都不是自己的或者说都没有那个水平,可以通过学术体系的不断改革和完善使这种现象得到改善。当今的学术评价模式过于死板,只重数量,应付任务,比喻要进行改革,使之转变为为重质量和内涵的评价体系,不搞虚假,实实在在为科研服务,为科学的发展服务。

  1. 健全相关法规,加大惩处力度

法是一种硬的有效的手段,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同样也可以依靠建立健全的法规来规范科学共同体的行为品质和科学精神。针对论文的写作、审批、项目的立项、奖励等需要建立规范化的法规。奖惩的标准,晋升的程序要有明确的规定,不能含糊不清,导致有人钻空子,没有办法很好地执行。针对学术腐败现象制定惩治法律,对违反规范的行为毫不手软,令行禁止。制定有效的处罚方式,严肃处理违法违规行为,决不能手软。

3.建立专门的有关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的监督机构

对科研项目的运作进行及时有效,全程的监督管理,大项目交由独立的非政府机构公正审计,所有项目不管大小都要进行全过程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制度化、权责明晰、全过程、有权必承责的监督责任机制,通过各种有效措施使信息公开化,让全社会一起参与监督,保证各个项目真正有效地进行,保证学术风气能够正。

  1. 营造学术研究氛围

鼓励学者自由探索,允许各种不同的观点,不同意见的产生,使得学术上能够是“百家争鸣”的场面;提倡学者之间互相交流,互相提高,互相启发,将自己的成果共享;营造出自由竞争、公平公正、宽容的环境,让学者敢于去创新,挑战;每个人都有发表自己观点的权利,要允许不同观点的存在,要允许相互之间的学术争论,在争论,反驳和探讨中得出真理。少数服从多数在科学真理的寻求中不成立,不能够因为一种观点支持的人数少就反对就排挤,就不尊重,学术观点上没有少数服从多数之说,要尊重少数,有的时候真理并不掌握在多数人的手里。好的氛围是会吸引人的,好的科学氛围自然也就会吸引优秀的科学家。如,我们所熟知的玻尔,他作为量子力学哥本哈根学派的领袖,他所带领的研究团体有着一种平等、自由、公平的学术研究氛围,如此很多国家有才华的科学家不远万里来到丹麦这个小国家,韦德就是跟他们一起搞科研的人之一。科学工作者的工作环境也是不容忽视的,我们不能只要求他们做贡献,国家也应该加大对科研的财力投入,给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体现出国家对科学的重视,从而让科学工作者更加努力地去奉献于科学事业。重建和弘扬科学精神不仅仅是科学家的事情更是整个国家和社会的责任。

科学共同体的科学精神是推动国家,社会和科学发展的重要支柱。科学共同体的科学精神的缺失不仅会破坏科学形象,阻碍科技进步和国家发展,还会导致整个社会对科学的不信任。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是祖国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推动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有责任和义务发展和弘扬科学精神。

参考文献

[1]秦元海.论科学精神——兼析我国科学精神的缺失与培养[D].复旦大学博士论文,2006.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9202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