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地理科学类 > 大气科学 > 正文

2003年与2013年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特征及成因分析文献综述

 2024-08-12 20:47:56  

{title}{title}摘要

长江中下游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和人口密集区,其旱涝灾害的发生发展对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有着重大影响。

2003年和2013年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分别经历了严重的干旱和洪涝灾害,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本文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对2003年和2013年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特征及成因进行了系统分析。

首先,阐述了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的相关概念、研究意义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其次,分别从天气形势、大气环流、前期气候背景等方面剖析了两次旱涝事件的成因机制;最后,比较分析了两次旱涝事件成因的异同,并探讨了气候变暖对该地区旱涝灾害的影响。

研究表明,2003年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严重干旱主要归因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强和持续时间长,导致该地区长期受下沉气流控制,降水偏少;而2013年夏季的严重洪涝灾害则主要与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强度偏弱以及西太平洋台风活动异常活跃有关,导致该地区降水异常偏多。

气候变暖背景下,长江中下游地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可能进一步增加,未来需要加强对该地区旱涝灾害的监测预警和风险管理。


关键词:长江中下游;旱涝灾害;成因分析;2003年;2013年

1相关概念及研究意义

#1.1旱涝灾害的相关概念
旱涝灾害是指由于降水量时空分布异常,导致的干旱或洪涝灾害。

干旱通常指某一地区在一段时间内降水量明显少于常年同期值,造成土壤水分亏缺、水资源短缺,进而影响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自然灾害。

洪涝灾害则是指由于持续性强降水、融雪或冰凌阻塞等原因,导致江河湖泊水位超过警戒水位,淹没农田、城镇和乡村,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等的一种自然灾害。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