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含氮杂环类杀菌剂的合成研究文献综述
2020-03-13 09:48:50
文 献 综 述
1 研究的背景与目的
1.1 研究的背景
我国拥有丰富的海水资源,目前,沿海地区的电力、钢铁、化工、能源(石油煤炭)、建材、有色金属和食品等多种行业在条件允许下都可以用海水作为循环冷却水,将海水作为工业循环冷却水可以有效节约沿海淡水资源,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之一[1,2]。
海水作为循环冷却水广泛应用于核电站。核电海水冷却技术包括海水直流冷却技术和海水循环冷却技术。海水直流冷却技术是一种历史悠久、冷却效果好、运行管理简单的海水利用技术,但是但也存在取水量大、工程一次性投资大、排污量大和严重污染海体等问题。已经无法满足国际环境保护(无公害)公约的要求。相比较海水直流冷却技术,循环冷却技术取水量和排污量均减少95%以上,利于保护海洋环境,是海水利用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海水含盐量高,对金属材料的腐蚀性远高于一般淡水,且微生物和大生物的种类多、含量高。所以相比较淡水的循环利用,海水循环利用系统要解决防腐、阻垢、防治海洋污损、海水冷却塔技术问题[3]。
防治海洋污损生物附着是海水利用技术的关键技术之一。海洋污损生物是指附着在金属表面并对设备造成危害的生物,包括固着生物(藤壶类、牡蛎等)、粘附微生物(细菌、硅藻和真菌等)、附着生物(海藻类等)和吸营生物(贻贝、海葵等)。海水循环冷却水系统给这些污损生物提供了适宜条件,造成这些生物的大量繁殖,给系统的运行带来极大危害:①一些海生物极易大量粘附在管壁上,形成黏泥沉积引起结垢,严重时可直接堵塞管道,需要不定期清理;②严重腐蚀海水循环设备;③污垢热阻增大使系统传热效率降低;④系统流量降低[4-5]。控制污损生物的主要方法有:①设置过滤装置②防污涂漆③投加杀生剂。美国的一项工业调查报告显示,由于凝结器生物污染导致3%的发电负荷损失,其中40%归因于软体贝壳类生物污染,随着水体污染的加剧,这个数字会逐步上升。因而我国沿海核电站使用海水作为循环冷却水,需投加杀生剂。
我国未来10年新建核电设施数量将是世界其他国家总和的三倍。同时,海水循环冷却技术在国家的支持下逐步代替海水直流冷却技术,研究核电站循环冷却水问题,开发可广谱、生物活性好、高效、低毒的杀生剂意义重大。
1.2 杀生剂现状
杀菌剂又称杀生剂、杀微生物剂、杀菌灭藻剂等,通常是指能有效地控制或杀死水系统中的微生物的化学制剂。按其化学性能分为氧化性杀菌剂和非氧化性杀菌剂两大类[6-7]。
1.2.1氧化性杀生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