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管理学类 > 公共事业管理 > 正文

我国自发举办非营利组织生存困境研究文献综述

 2020-03-31 12:05:06  

文 献 综 述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我国的经济正在飞速发展,随之而产生了许多的社会问题,伴随着的是非营利组织的广泛兴起。非营利组织是介于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第三部门,在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情况下发挥着其独有的作用。我国的非营利组织可以分为自发性的非营利组织和非自发性的非营利组织,我将就对自发性非营利组织展开研究,顾名思义,自发性非营利组织是指民间的非营利组织,不依靠政府拨款也不接收政府的管理,独立于政府和企业的社会组织。在我国,非营利组织相关方面的法律制度的不健全,非营利组织资金筹集渠道的不足,人力资源的短缺等都造成了我国非营利组织种种生存困境。在此种情况下,我们有必要向西方学习他们在第三部门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为我国的自发性非营利组织发展提出有效的对策,以保证我国的自发性非营利组织真正起到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纽带作用。

对于非营利组织的现状以及生存困境的问题,社会各界的学者们纷纷进行了多角度的讨论:

2005年廖鸿在《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中指出,近些年来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数量每年都在以10%至15%的速度递增,但我国明见非营利组织发展仍相对滞后,与世界各国相比,数量偏少,质量较低,活力不强,作用发挥不明显,总体上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规模与世界上的发达国家甚至于一些第三世界国家相比,差距都非常大。民间非营利组织面临的主要问题有:法律制度不健全,政策环境不完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够,志愿精神等文化环境不具备,政府扶持措施不够有力;民间非营利组织能力不高,实力不强,作用不明显;民间非营利组织管理体制不完善,监督管理不到位。本文中还阐述了民间非营利组织发展的一些机遇,只有抓住了机遇,解决了问题,中国民间非营利组织就能成为企业与市场之间的中介组织,成为人民群众与政府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成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重要力量,成为与政府,企业并列的第三部门。

2006年杜晶晶于在《浅析非营利组织资金筹集问题对策研究》中指出资金短缺是非营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并且这一问题对非营利组织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成为了制约非营利组织发展的一个瓶颈问题。本文通过在资金筹集里面树立方面,建立资金筹集的长效机制方面以及加强资金筹集制度建设方面提出了建议。虽然本文是从非营利组织而非自发性的非营利组织的角度来看到组织资金筹集方面的问题,但阐述的观点依旧可以用于自发性非营利组织资金筹集困境的,对于每种具体情况给予具体的探讨。

2006年华东师范大学的毛红华,王瑞红在《非政府组织资金来源的一个保障问题》运用2000年清华大学NGO研究所的抽样调查显示的数据,有41.4%的非政府组织认为资金短缺是最突出的问题,是所有非政府组织面临困难中的第一位。而社会捐赠不足又是资金来源最突出的问题,对于自发性非营利组织而言,社会捐赠是最主要的资金来源渠道,本文通过对我国现有税收法不利于捐赠,社会公益捐助文化贫乏和志愿性参与不足,NGO缺乏社会公信度,公众对其不信任这些造成社会捐赠不足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合理建议:政府完善税收政策,规范捐赠市场和开展志愿者活动;NGO自身加强诚信建设。只有这样非营利组织的社会捐赠的不足才能得到一定的解决。

2008年南京大学公管管理学院尚艳威发表的《中国语境下的非政府组织合法性之研究》指出在中国语境下, 合法性问题是目前困扰非政府组织存续和发展并且非政府组织必须要面对和设法加以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中国特殊的政治法律环境使得非政府组织合法性的获取面临诸多现实的障碍。本文对于在中国特殊语境下的非政府组织的合法性是从: 第一种:合法律性,即法律合法性;第二种:正当性或合理性,即认知合法性,这两发角度来对合法性进行研究的。当前中国的非营利组织处于起步阶段,期望非营利组织在短时间内疚同时获得法律合法性和认同合法性是不现实的。但是非政府组织要不能放弃自己的使命和宗旨,只有非政府组织充分的发挥了自身的价值的同时既能获得社会的认可,又能与党政系统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以此来获得自身合法性并最终克服自身生存困境。

王冠2011年发表的《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中在对于非营利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的分析中,对于人力资源短缺问题用清华大学NGO研究所的调查数据来进行了说明清华大学NGO 研究所的调查显示:非营利组织中,初中文化程度占所有职员的11.03%;高中和中专文化程度的占31.7%;大专文化占27.4%;大学本科文化程度占27.8%;研究生文化程度占2.07%。有6.9%的NGO 没有专职人员(虽然它们没有专职人员,但一般都有兼职人员),33.5%的NGO 专职人员为1-4人,38%的NGO 专职人员为5-9人,而专职人员为10人-39人的NGO 只占19.4%,40人及以上的NGO 只有2.2%。本文为人力资源的缺乏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主要是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知识,通过激励制度,以及通过对员工需要的满足来留住员工。本文对于人力资源短缺方面给予的建议并不十分完善,需要从更多的角度来进行深入的分析。

熊妮2009年发表的《志愿失灵:非政府组织何以走出困境》中运用了”志愿失灵”理论以及塞拉蒙的第三方管理理论来说明非营利组织固有的局限性,文章中指出非政府组织工作人员的组成是基于有着共同的信念、目标和兴趣的个人之间的联系的,具有志愿性。通过研究非营利组织的固有局限性来阐述了非营利组织志愿失灵的原因,为找出解决志愿服务不足的问题提供了依据。

南京农业大学人文学院的杨博,花亚纯在2009年发表的《关于我国非政府组织的思考#8212;#8212;兼与西方非政府组织的比较》先是对非营利组织进行了一般的研究,分析了非政府组织的起源与概念界定,对非政府组织的特别进行了研究;主要是举了两个西方的非营利组织#8212;#8212;绿色和平组织和自然之友对其进行了分析比较,其中可以找出许多对中国的非营利组织有借鉴意义的地方;最后提出了中国非营利组织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