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中值模型的电动汽车充电站选址方法研究开题报告
2020-04-12 16:12:37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1.1选题背景与意义
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事业,各项利好政策陆续颁布。相对于蓬勃发展的电动汽车产业,电动汽车配套设施的发展显得比较滞后,尤其是充电设施的布局,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电动汽车的保有量。目前,我国建设者主要按照相关指导性文件与既有经验规划布局充电设施,同时由于过分依赖通过增加充电设施的数量提高服务水平,造成分配不均匀,部分充电设施大量时间闲置造成资源浪费、部分充电需求得不到满足的不匹配现象。因此,研究合理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网络选址方法显得尤其重要。受限于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因素,初期电动汽车主要在城市中推广应用,所以本文重点关注城市充电设施布局规划。城市充电设施主要分为集中式充电站与分散式充电桩,在前期发展过程中采取两者结合的策略,分散式充电桩主要设置在地下停车场及停车位等处,而集中式充电站需要规划专门用地设置充电设施。本文主要研究新规划集中式充电站的选址布局,且在充电站中设置快速充电桩。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2.1研究内容
(1)针对电动汽车快充特性,将电动汽车充电站布局规划研究抽象为基于点需求的选址问题,采用改进的p-中值选址方法进行研究,以所有用户从产生充电需求到开始充电过程总时间最小为目标,以满足用户充电需求、满足充电站服务能力限制、保证服务网络可靠性为约束条件建立模型。
(2)对于单个用户,从已知的道路网中提取出道路拓扑图,并利用dijkstra算法求得到各候选充电站位置最短路线以及实际道路距离,再由不同土地级别的时间权重对路段速度进行折算,得到时间最短路。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时间段 | 内容安排 |
预备周 | 确定毕业设计选题、完善毕业设计任务书(相关参数)。 |
第1周 | 阅读文献、收集资料,提交文献检索摘要。 |
第2~3周 | 撰写开题报告,完善技术内容和路线;外语文献翻译,提交翻译译文;构思论文提纲。 |
第4~6周 | 计算最短充电时间即p-中值模型的目标函数与约束条件应用于充电站布局的具体数学表达式。 |
第7~8周 | 学习相关软件,对贪婪取走启发式算法进行代码编写与运行。 |
第9~10周 | 整理数据和资料,撰写论文初稿;提交中期阶段报告。 |
第11~13周 | 修改完善论文,提交论文;提交答辩申请,并作答辩准备,制作答辩PPT。 |
第14~15周 | 指导老师审阅毕业论文;参加答辩。 |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1] s.l.hakimi. optimum locations of switching centers and the absolute centers andmedians of a graph[j]. operations research, 1964, 12(3): 450-459.
[2]lin z h, ogden j, fan y, et al. the fuel-travel-back approach to hydrogen stationsiting[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 2008, 33(12): 3096-3101.
[3] g.ce11i,e.ghiani, s.mocci. a multi-objective formulation for the optimal sizing andsiting of embedded generation in distribution networks[c]. power techconference proceedings. bologna: ieee, 2003: 67-74.